他们不仅在纸上搞创作,还在餐桌上搞创作
艺术家一直是个被标签化的团体,他们不入流,随性,自由甚至偏执。他们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人在阴郁的小画室里创作,妈妈喊他们吃饭他们充耳不闻,爸爸喊他们喝水他们无动于衷的。不过也有那么一撮儿艺术家是美食爱好者是吃货是个食品烹饪师。不如这次就聊聊他们吧。
DAMIEN HIRST
NEWPORT STREET GALLERY, LONDON

准确得写,应该是pharmacy(药店)的平方。这家店的主人是英国艺术家Damien Hirst(达米恩·赫斯特),他可以说是二十世纪最有争议的艺术家之一,也是世界还活着的身价最高的当代艺术家了。没准儿你对他的名字觉得不熟悉,但我确定你一定看到他的作品,最有名的就是这个被剁成三段的鲨鱼。叫做 The Physical Impossibility of Death in the Mind of Someone Living(生者对死者的无动于衷)。意在表达 活着得生命永远不能理解死亡。

他的Pharmacy 2 完美的诠释了pharmacy这个词。灵感源于他的“药柜(Medicine Cabinets)”系列作品。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随时可见的药片和胶囊(呃。你说怎么没有中药柜子,可能他的创作灵感没来源于同仁堂吧)。吧台上闪着“pharmacy” 的霓虹灯,吧台整体就是一群平铺的药丸和药片。连浅色的吧台椅都是放大版的药片。

甚至在盘子上都会印着五颜六色的小药片。遗憾得是菜名并没有叫什么阿司匹林的献身或者福尔马林的救赎。主厨依旧是Mark Hix(没错就是那个满伦敦挂着牛的HIX餐厅的那个主厨),供应欧洲英国菜。
The Gramounce, London

同样是一家在伦敦的餐厅,是由多才多艺的女艺术家 Nora Silva创建的晚餐俱乐部。没有写地址的原因是因为他的位置并不固定。艺术家致力于用食物这种新的表达方式来呈现当代艺术。每月会有不一样的主题,用于捐赠不同的艺术项目。比如有一个主题叫做“迷信(Superstition)”,菜品就是红酒慢煮的鸡肉代表许愿骨,用研制的绿葡萄代替 “吃十二颗葡萄”(一种西班牙的迷信,大概意思就是吃了能吉祥如意了。跟咱们吃饺子能招财一样。)
Sketch London
9 Conduit Street,london

这家餐厅也厉害了。坐落在伦敦贵豪华的地段Mayfair,原来是之前著名服装设计师克里斯汀·迪奥先生在20世纪中期在伦敦的住所。而现在Sketch餐厅的老板是2001年获得特纳奖的艺术家Martin Creed,对,就是那个“这些灯会忽明忽灭”的那个Martin。其中The Lecture Room是sketch london里面最豪华的厅,同时也是一家二星米其林餐厅。

Sketch餐厅的蛋蛋卫生间也是餐厅的一大亮点,据说让你在方便的同时能听到鸭子在下蛋的声音(那是什么声音??)
此外,Sketch餐厅还有这被AA指南,誉为“全英最好的酒单”。在官网看经常有展包一杯酒的那种,才10磅,应该也就80rmb。所以路过记得点一杯哦~
Conflict Kitchen
DAWN WELESKI & JON RUBIN
PITTSBURGH

有没有觉得你每天最重要的脑暴就是决定这一天吃什么?用艺术家Dawn Welesk的话就是,你在决定吃什么的那一刻是最有创造性的。于是,他就跟Jon Rubin商量为这个重要的时刻创造一个合适的窗口,并通过这个窗口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使得社会的更加和谐。社会问题争端解决器啊!

于是,一个简单但是强有力的想法诞生了:为食客提供跟美国有冲突的国家的食物。在过去的六年里,食客们可能从未关心过政治,但是他们却光临了conflict kitchen 并享用了来自阿富汗,委内瑞拉,北朝鲜等国家的美食。食客们也许可能会因此在公共场合谈论美国的对外政策,并通过食物这种渠道自主的联系到相应的国家状况。
Zagreus Projekt
ULRICH KRAUSS
BERLIN

Zagreus Projekt 是这家店的创始人,他生在一个父亲是柏林屠夫的家庭。而艺术和烹饪是他生活最重要的两个部分。他自幼学习艺术,还当过某柏林高档餐厅的帮厨。所以在他的餐厅,他既是策展人,也是这家店的主厨。他每两个月会邀请一位他的艺术家朋友来到这里布展,负责构思一个多元化的晚餐。不仅仅是食物本身甚至连摆盘都是展的一部分,一张大桌子在屋子的中间,剩下都是艺术家的自由发挥,甚至食客都是展的一个重要元素。
Bar Zingaro
東京都中野区中野5-52-15
好了,就算前面的所有的艺术家你都没听过,不用悲伤,村上隆,你总听说过吧!!什么!你连密集微笑大花花的创作者都没听过?兄弟,那你悲伤会儿吧。

白天卖咖啡,晚上卖酒,长期卖艺术。这是一家村上隆和其他三位艺术家一起开办的店。
最后:最近三个月一直没有能写出像样的东西,一方面没有灵感,另一方面是没有写作动力(懒)。但作为一个生活服务类po主,写过美妆,写过搭配,写过测评,(一直在挖掘自己)才发现自己从来没写过自己的老本行。毕竟讲道理,我也是正经艺术学校毕业的呢。这篇文章大概也就历时了三个月。
所有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