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世间再无房思琪
赫尔塔·穆勒在《心兽》一书以埃德加这一角色的同一句话开篇,又以这同一句话结尾“我们沉默的时候,会感到不快,我们说话的时候,又变得可笑。”《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作者用一场有目的的书写,沉重地揭露这一事实。 该书作者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书写,讲述了女主房思琪爱上诱奸犯老师李国华的故事。这一部惊人特别的小说,作者用高度敏锐的感受力,作为一个近距离观察者,使这整个事像个幸存的样本被保存下来,直直逼视被别人夺走你珍爱的东西的痛苦。 升学主义下的魔鬼老师 该书出版后,提起最多的关键词是“诱奸”。小说背景以升学压力下补习班的大环境下开展的。房思琪的补习班老师,李国华,作为一名补课老师,一而再再而三地将魔爪伸向不谙世事的女学生。这不禁令人思考,为什么那么多女学生掉入老师的魔爪? 前几年关于师生恋的话题中,反对者曾指出,教师与学生之间隐藏在一个不平等的“权力结构”下,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职权、身份、权威令学生臣服。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封闭教育体系中,每一个学生如笼中的困兽,在压抑痛苦的同时,精神被高度封闭,极易对老师产生依赖和信任,渴望从老师的眼神中和话语中得到认可和赞许。懂得巧妙利用女学生对老师的信任,补习班的班主任蔡良,进行道德上的自我麻醉,认为如果不是她牺牲几个女学生,男老师们是不会有充足动力上课。她心安理得的以补习为借口,载着女学生前往老师们的小公寓。她和她的车无疑是在连接学校与老师公寓的大马路上先脱光了学生们的衣服。满口“温良恭俭让”的李老师,作为帮凶的蔡良老师们,做出的却是荒唐的魔鬼事。 现实中缺失的性教育 以李国华为代表的魔鬼和权力体系诱奸了房思琪,这是一个巨大的悲剧,可为悲剧开始之后能够持续呢?“诱”何以长期存在?房思琪为什么没有告诉父母?读完文章第一篇章,这一连串的问题,便一直困惑着我,读完全书,或许家庭中缺失的性教育占了很大一部分因素。 家庭的功能,在这起诱奸事件中,是缺失的。房家父母对于孩子的性教育更是匮乏。在小说中,当思琪试图与父母谈论这个话题时,母亲的反应却是惊诧地望着女儿,回答道,什么是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谓教育不正是这样的么。思琪一时间明白了,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还以为一直没开学。在思琪与老师的不论师生恋中,思琪由于缺乏对“性”的正确认识,在遭到侵害后,还不断强迫自己,不仅要喜欢老师,更要爱上这个比她大37岁的老师。缺乏爱和性的正确教育,思琪在自我扭曲中走向毁灭。 前段时间,“大尺度”性教材成为网红,更是反衬出对青少年开展性教育的尴尬。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孩子们获得性知识并不难,但如果有了性知识,却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性观念,性行为规范,现实中出现更多“房思琪”也不是怪事。 冷漠的社会歧视 在社会上,无论是对女孩子的教育还是性教育,其共同指向的是,整个社会对女性道德和性的压抑;女性失贞是可耻的,在一段男女关系中,即使是女性是受到伤害的一方,改为此负责的依旧是女性--谁叫这女孩贼,淫荡呢。 小说中,房思琪也曾试探性地跟母亲说,学校里有一个女生和老师在一起了。母亲却说,这么小的年纪怎么就这么骚?小说中赤裸裸的案例,便是郭晓琪了。她被李国华诱奸,被抛弃后用自甘堕落进行自我疗伤,最终休学。当父母在得知李老师诱奸自己的女儿后,第一反应是愤怒自己的女儿,近乎恼怒地质问她“你以为做这种事,你还嫁的出去吗?你跑去伤害别人的家庭,我们没有你这样的女儿。”而不是去找老师责问,怎么可以做出这种不仁的事。更甚者,当郭晓琪出院后,在网页论坛上指名道姓说出李国华老师的丑事时,收获的不是同情,而是众多的谩骂声。那些长长的留言,像千万种刑具,加在晓琪身上,罪虽然是老师的,但受害者却一直背负骂名。 看小说时身体会有一些本能的战栗反应,作者林奕含说很多人说小说太苦了,读不下去,她只觉得羡慕,小说可以不读了就不读了,她却有整个人生需要活下去。该书出版后,台湾补习班开始严厉打击“狼师”,但愿林奕含用这场绝望的书写自救可以让世间再无“房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