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征鞭直指阴山留诗句
【内蒙古旅游】阴山,其战略的要义,让帝王将相们总也放心不下。唐太宗半生戎马未离鞍,他虽然没有到过阴山,但征鞭却直指阴山,为后世留下了美好的诗句。

(忧伤的草原 摄)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诗人,但盛世并不能完全湮没曾经的历史,他依然在《凉州词》里这么写道: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这诗里的“汉家天子”指的就是汉武帝,他不肯和亲,赶走了匈奴,但唐初的北方边境并没有因此而安定下来。

(不明出处)
突厥民族原本生活在匈奴政权的北方,北魏时臣服于当时的柔然部落,隋时逐渐强盛起来。在取代衰落的柔然后,他们成为了大漠的主宰。

(忧伤的草原 摄)
今巴彦淖尔境内的西山突厥墓遗址,见证了当年突厥人在这方土地上的生息繁衍。这处遗址的古墓葬主要以阴山及北部草原戈壁的石棺墓和河套平原的汉代墓葬为主。石棺墓多数为T字形、工字型、圆形石堆状、巨石立筑而成等几种,是匈奴、突厥等北方游牧民族的墓葬。

(东坡居士 摄)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迴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这首诗是唐太宗的《饮马长城窟行》,写于唐太宗当上“天可汗”的那一年。那年八月,塞外秋高气爽,水草丰盈。

(忧伤的草原 摄)
据说,唐太宗即兴挥毫,赋五言诗一首,并令石匠将诗刻在石碑上,以记其事,史称“太宗灵州勒石”。而他那首《饮马长城窟行》里的“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则真切描摹了塞外壮阔的自然景象,表现出帝王诗人扫灭狼烟一统天下的雄才大略。

(不明出处)
而今,巴彦淖尔这片土地,既有着唐人征战的痕迹和唐诗的气质,也有着草原民族祭祀天地与山河的文化传承。(文/《到巴彦淖尔来看中国》一书 图片来源网络)
(内蒙古旅游网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