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三观的时候,别忘了聊聊第四观
身边有个大龄单身张先森,一连相亲了几个女孩子,问他感觉,他都连连摇头,说三观不合。追问之下,哪里是三观的问题,分明是消费观的差异。
三观么,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也。
直白点说,世界观,就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价值观,就是是非对错的判断,对什么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认知;人生观,就是你觉得该过怎么样的人生。
价值观和人生观因人而异,一般是在法律法规、公序良俗背景下,基于成长经历、所见所想而产生的主观想法。比如:关爱家人,尊重与保护弱者,不歧视少数群体,不对不如自己的人颐指气使,不追逐凌驾于众人之上的权力,有社会责任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珍惜资源……
世界观,是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它是有标准答案的,它是客观的。
所谓世界观正确,其实就是说你对世界的认知与客观世界接近或者一致。
正三观,最容易正的是世界观。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方法很简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有些教育体系,直接告诉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作为支撑,强行植入概念,这种洗脑式的教育,细思恐极。比如资本家就是剥削劳动人民的,劳动者苦不堪言、民不聊生,不谈资本家对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等的正面积极作用;比如金钱万恶,或者金钱至上,忽略金钱仅是工具,在不同人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它的善恶取决于人的目的和行为;比如少年赖宁舍身扑火救大庆安岭森林,最后活活烧死,符合公众利益,所以死得光荣,死得伟大,不考虑这种自杀式的救火行为有多愚蠢,其实有比这更合适的解决方案……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尽量的去了解客观世界,多看多听多问多想,在正确世界观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以后的人生中不断修正、纠偏。
好了,言归正传,聊聊第四观——消费观。
能赚钱不是坏事,能经济独立的人对于他人不容易形成依赖感,在赚钱与花钱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就不容易成为不断膨胀的消费欲望的奴隶,有助于以客观理性的态度珍惜和使用有限的资源。
我欣赏聪明、理性、简朴的生活方式,宁愿购买一件一流的产品,也不要不停的购买一堆二流的产品。不要仅仅因为不流行或者没有新鲜感而不断追逐潮流,除非你能获得超过购买支出的收益,在这种个别情况下,可以视为对自己的投资。
生活质量不是由越来越多的产品堆砌起来的,而体现在一些其它方面,有些需要花钱,而有些完全免费。比如听一场音乐会,欣赏风景、看画展,喝一杯好茶,读一本好书,和孩子、宠物玩耍,陪伴爸妈聊聊天,学习一门感兴趣的课程……
花钱这种事,人人都会干,且每天都在干,但是,人与人却往往有着天壤之别。
有些消费叫投资,而有些消费叫支出。
比如:买了张健身卡,定时定点去健身,减了小肚腩,获得一身健康肌肉,这种消费叫投资,为健康投资;而如果办了卡不去锻炼,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就叫支出。
比如:有人旅行会买冰箱贴、明信片做纪念;而有人买当地特色的,以历史人物、事件、地标、特色节日为内容的邮票做纪念。前者叫支出,后者叫投资。两者的区别在于,虽然两者价格接近,但纪念邮票是限时限量发行的,邮票不仅有观赏价值,还有投资属性,它的价格会逐年增长。
比如:购买的自住房产,如果不出售、不办抵押,即使价格上涨,依然属于消费性支出,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投资,因为你不会出售自住唯一住房,不变现,谈何收益,没有收益,谈何投资?
比如:境外旅行中,有人买了当地盛产的石榴石、绿陨石,回国一看,买贵了三五倍;有人低价买了大串天然红珊瑚,回国发现,如果变现,可以获得20-30倍收益。慧眼从何而来?长期的宝石玉器类知识和市场行情的积累,它们使不确定的风险与收益变得确定。幸运只是充分准备加上时间酝酿的结果。
比如:买一台电脑,属于消费支出,还是投资?取决于这台电脑的用途与所能起到的作用。收益大于成本,投资。收益小于成本,支出。
花钱时,请想一想你是否真的需要它,一件物品的真实价格应该是购买价格/使用次数。一件一次也没穿过的衣服的价格等于无穷大。
刷卡时,请脑补一下,如果支付现金,大概会是多少纸币。不要超出自己的购买力购买。
一件物品一手价格和二手价格是两个概念,不要自以为是的画上等号。
不要跟风,不要盲目听从网上XX推荐,不要带着炫耀的心态购买,日后你多半会后悔。
想买的东西过两天再买,这时你就知道你是不是真的想要它。
消费时,问问自己,这是投资?还是支出?尽可能把钱花在具有投资属性的物品中,多多益善。
不要因价格便宜而购买,你会发现,一分价钱一分货的硬道理。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少而精。
不用的东西可以放网上变现,闲置也是一种浪费。
时间是生命的一部分,它是最贵的东西,珍惜机会成本,珍惜你为之投入的时间。能为你节省时间的,可以酌情视为投资。
败家、兴家,皆因消费观。
买买买本身没有错,关键看你买的是什么。
消费观是会变的,它会随着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变化而变化,每隔一段时间回顾下自己的行为,你会发现,你在变化。相信你会越变越好,越来越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