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峥蒙 小内容,大梦想 | 写
因为被别的公号捷足先登,作为作者的我不能把这篇文章发到自己的公号了,只能留在豆瓣。呜呜呜。
VR短片《拾梦老人》30秒的先导预告片上线一晚就达到10万加的点击率,业界好评如潮。上线带来的影响力超乎雷峥蒙的想象,投资人纷纷向这个成立还不到一年的工作室抛出橄榄枝,他笑称:“被投资人给围攻了”。

雷峥蒙、啊呸、米粒这三个小伙伴为了梦想和情怀走到一起,三人把工作室命名为“pinta”(平塔),这个名字来源于哥伦布舰队中发现新大陆的远洋帆船。雷峥蒙和他的团队立志发现“VR交互电影语言”的新大陆。
《拾梦老人》是米粒3、4年前创作的一个剧本,雷峥蒙选了这个故事因为它“有鸡汤,有时代感”还能“引起共鸣”。影片在短短8分钟内讲述了一个住在垃圾场的老人年复一年捡着被别人抛弃的“梦想”并让梦想焕然一新的故事,正如故事介绍中说到的:“梦想是最值得珍惜的东西。”雷峥蒙和他的团队选择了VR技术讲述这个有些平淡又带有一些奇幻色彩的故事,因为“VR是艺术跟科技的完美结合”。
创业这件事,雷峥蒙也承认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我自己内心深处还是有一点小小的内容创造欲望的。现在做这个事是我特别感兴趣的,可以激起我的原动力。”
制作这个片子时,雷峥蒙的野心很大,他希望能用这段片子去参加VR内容方面的国际比赛,让国内的内容制作进入国际视野。
在阿里的时候,雷峥蒙做的事情很大,他只能尽量做好自己手里的事。现在的事情很小,小到有些细碎,雷峥蒙可以与他的团队很轻松、很默契地朝一个方向走。

“拥抱变化”
受家庭和生长环境的影响,雷峥蒙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想法。研究生时,他参与了中国拥有自主产权的芯片“龙芯”的研发。在做了三年硬件后,他发现“想改变世界,只做研发还不够,我可以做得更综合一些”。毕业后的雷峥蒙进入了一家创业公司,见证了这家公司从几十个人扩大到两三百人。期间他参与了产品、运营商关系、营销、内容合作运营等各种专业相关或者无关的环节,成为了一个综合性的“哪里需要就往哪搬”的人。
在创业之前,雷峥蒙的title是阿里集团的“游戏商务总监”,在数字娱乐事业部负责家庭部分,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引进、运营数字娱乐的相关事务。雷峥蒙也说在阿里工作很“爽”,薪资高、视野宽。在“爽”的背后,也伴随着一些职业发展方面的遗憾,雷峥蒙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随时在变化”。在阿里期间,雷峥蒙“又做游戏,又做影视,又做版权,又做授权,又做运营。带过项目,跟过工地,做过市场”。他调侃说,阿里人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拥抱变化”。他也确实身体力行地在接受、拥抱着每天的变化。
“做的事很大,但是变化很快。”雷峥蒙说。变化快可以学得更多,成长更快。时间久了,雷峥蒙却发现自己没有在某个细节上深入过,他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平衡团队,平衡时间,关注项目的整体进展,不能达到他自己内心所期望的完美。他希望可以在某一个领域稍微地“专”下去,可以在某一件事上做到自己心目中的完美。他的内心深处一直希望可以去创造一个“什么东西”。经过几番思考和挣扎,雷峥蒙决定听从内心的需求去做一个小而美的东西,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最美。
2016年的2月,雷峥蒙开始有了自己创业的想法。他与当时的同事现在的合伙人啊呸说起了自己的想法,啊呸说:“行,干吧。”同时,他又找米粒聊了自己目标。
在小伙伴的激励和促进下,创业这件事进行的飞快。6月份,三个合伙人先后从公司离职开始找融资。7月公司和项目就正式启动了。雷峥蒙也承认自己运气好,从做好商业计划到第一笔600万的融资到账前后也就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三个合伙人
一个月时间说起来很短,雷峥蒙却见了很多投资人。一方面VR是个新鲜事物,需要向投资人说明。另一方面雷峥蒙选择的创业方向是做纯内容,“纯内容实际上是一既孤独又很难的路。成了就成了,败了就一点都没有回头的路。”这样无形中增加了说服投资人的难度,毕竟纯内容方面的投资升值空间小、受众市场小、呈现的平台也窄。
最后,雷峥蒙凭着对这件事情的热情靠一个没有任何视觉开发的PPT加一个没写完的剧本用诚意打动了第一个投资人。
他觉得自己幸运,也因为自己和团队的制作热情让对方信任他们可以做好这件事。在拿到这笔投资以前,雷峥蒙也想过如果实在拿不到投资,“就几个小伙伴凑一凑就好了”。
雷峥蒙、啊呸和米粒是一个标准的三角组合,三人在工作室各负责一个方向。
在采访中,啊呸谦虚地说自己在公司负责的内容“比较杂”。雷峥蒙补充:“啊呸就是我们整体对外的部分,主要负责公司影响力。”
做内容方面的创业,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内容创作领导。工作室的另一个合伙人米粒就是内容的主要负责人,在工作室成立前他已经制作了国内的第一部VR短片《再见,表情》。米粒也是《大圣归来》的编剧之一,并且任执行导演。此外他还参与过《魁拔》、《摇滚藏獒》、《小门神》等国内优秀的CG动画电影的创作。米粒与雷峥蒙是初中同学,俩人关系一直很好,雷峥蒙看着他从“一个小屁孩”成为现在的业界“大拿”。
三个合伙人各有特长,也有自己默认的规则,就是各自做好自己擅长的领域。各有分工,三个人也会互相提意见,“我们三个人的技能方向是还蛮散开的,重叠度不高。大家也是基于信任跟内心的欣赏在一起做事的。” 剧本听米粒的,公司发展方向听雷峥蒙的,市场决策的方向听啊呸的。
雷峥蒙说自己有一颗一直“保持求知的童心”,他与啊呸都是柔性的人,而米粒有“朝一些东西死磕”的狠劲,一个团队也总要有一个死磕的人。

内容永远被需要
作为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雷峥蒙接触VR技术很早,但直到2016年初他才开始觉得VR这件事是“靠谱”的。雷峥蒙断定,未来VR技术会对很多行业产生巨大颠覆:“第一个就是社交,(VR)可以克服地理位置,是一种可感官式的交通方式。第二就是电商,我们可以摸到这个东西。第三个就是广告,以前的广告,你手机的屏幕就那么点大,你能摊出多少广告?在VR这世界里,就像我们实体世界一样,有无处不在的广告牌。VR最终一定会颠覆通信到计算的方方面面。”
VR是技术的未来,雷峥蒙更看好的是VR内容的创作,因为“内容永远被所有人需要”。雷峥蒙 “不期待这个硬件会变成什么样,平台会变成什么样”,他只是选择做自己“最擅长的事”:“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你可以亲临其中,你享受他的快乐,你去分享他的快乐,你去感受他的悲伤。就是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逼真的感觉,把这种心理压力创作到了一个极致。我们可能更多的是在这个VR融入感、切入感,给你造成的故事上,在情感点上做的一些帮助。”
雷峥蒙和他的团队最擅长的就是内容:“在这点我不客气的说,我们现在这团队应该是在国内做VR的团队里头绝对是最顶尖的,没有之一。”
工作室基于内容开发制作而成立,雷峥蒙也希望整个团队都能参与到内容的讨论中:“我们团队每个人都是这个剧的创作者。米粒会主抓剧本,但是大家也会对故事版提意见。我们会采纳小伙伴们提供的意见,一起来丰富这个剧本,让大家更喜欢,可以更广义地覆盖用户。”
有意见就会有争吵,这时候就要看谁的道理能说服大家,但最关键的拍板由米粒负责判断:“剧本方面的争吵我们出现得比较少,因为前面开放讨论的时候,大家有了充分的参与,做起来的时候还是比较顺利的。米粒在团队激励,团队控制上,他还是有自己的一套经验的。”
即使VR技术会给观看者一个不一样的体验,观看者可以彻底地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一切,但是雷峥蒙也强调《拾梦老人》首先是一个故事:“我们希望告诉用户一个好的故事。”
没挫折,有困难
做优质的内容从来就不便宜,不用说人才方面,就是制作上需要的电子硬件要求就比一般的需求高。在创业团队中,他们的工资也很有竞争力,他笑谈三个合伙人是全公司拿最少工资的人,“没有一个小伙伴是真正的低薪进来的”。
对于雷峥蒙来说,创业这一年中最难的一关竟然是招聘。一方面是他们对人才素质的高要求,另一方面是CG制作需要有自己的流程和顺序,少一个环节都不能开始制作。“有些环节先来了,有些环节后来,有些环节还音讯一点都没有。”这样的状态一度让雷峥蒙很煎熬。在招聘的焦虑中度过两个月后团队组建起来了,雷峥蒙很满意:“招聘的每个小伙伴在这个行业还是蛮优秀的。”
能进入这个团队也不容易,首先要通过一个米粒出的“非常变态”的题目。比如在动画师的面试环节中,米粒会给出一段15秒左右的音乐,要求面试者基于这段音乐做一条动画。这个看上去简单的题目其实全方面考察了面试者的综合素质,比如需要有理解音乐的能力,要有创作的能力,最后还要有把想法制作出来的能力。雷峥蒙说他们希望招进来的人都是“T型人才”,可以“通两到三个环节,专一到两个环节”。
在这样的高标准下挑选出的人才有很多都参与过大项目或者是业界大公司的中流砥柱,比如他们的动画师就参与过《驯龙高手》的制作。现在组成这个团队的主力已经是90后大军了,团队中最小的一位小伙伴是1997年出生的。这件事对雷峥蒙的冲击也很大,但也接受了“现在就是90后的时代”这个事实,也因为90后可以义无反顾地向前冲。
过了米粒这关,雷峥蒙的面试就简单多了,他说看得更多的是“感觉”。这种感觉,是通过在阿里的多年工作中积累出来的。
从曾经的高级白领到现在的创业者,雷峥蒙有了心态的转变。他从关心自己的职业发展变成关心公司里小伙伴们开心不开心,他们有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他发现自己很焦虑,这个焦虑源自他希望这些与他一起打天下的小伙伴能更好,能认可他们团队做得这件事情。他希望大家可以心无旁鹜的投入到这件事情上,不用关心“公司有没有钱了”这些小事,“剩下的就交给我们就好了”。
在动画行业普遍的加班文化下,平塔工作室却是少见的不提倡加班的工作室。雷峥蒙说:“我们不需要超负荷化。大家有共同的目标,定清楚目标,朝这个方向去走就好了。咱们打得是一场长期战,我们是一个长跑,不是短跑。在这个团队里我们不需要周末加班,也不需要晚上加班。”
这一年,雷峥蒙过得焦虑但是快乐,因为自己“做了一件挺有意义的事情”。
《拾梦老人》的预告片发出后,雷峥蒙被投资商“围攻”了,举着钱要求给他注资。面对这些投资商,他有了犹豫和反思,他希望步子迈的稳一点,希望第一部作品完成能充分证明自己团队能力的时候再去融资。他说:“我需要想明白这些钱拿来我怎么花。比方我再启动两个新的项目?我启动二线的平台?我是不是要做其他的事?我嗨没有想好。现在我们需要先把第一个项目做好,这是一切的一切。”
下一步怎么走,雷峥蒙还没有彻底想好,但是他给自己立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做出一个“精品化电影级别项目的工作室”。
编辑/王宇
视觉统筹/焦淼
摄影/陈曦
动画师/敖德生
模型师/任家其
化妆、发型/童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