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什么样的书,如何挑选呢
参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1d6f680102x70x.html
读书有三种目的:实用(比如读与职业相关的书;消遣;吸取精神生长的营养,得到精神上的启迪、享受和提高。第三种是作为精神生活的阅读,这才是我们所说的阅读的本义。只有前两种,没有第三种,就不能说这个人是有阅读生活的。
从精神生活的角度出发,可以把书分为三大类。一是不可读的书,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或有用的知识;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不读肯定不会有遗憾,世上的书大多属于此类。三是必读的书,所谓必读,是就精神生活而言,即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读。
第三类书就是通常所说的经典。阅读作为精神生活,最合适的读物是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经典原著最可靠、最鲜活、最有趣,也是集中了人类最重要的精神财富的宝库,这个宝库属于一切人而又不属于任何人,你必须走进去,自己去占有适合于你的那一份宝藏,而阅读是占有的唯一方式。
经典的价值已得到许多世代的公认。书的好坏,诚然要用自己的眼光去鉴别,但古往今来,书籍无数,没有人能够单凭一己之力从中筛选出最好的作品来。幸亏我们有时间这位相对来说最智慧和最公正的批评家,经典就是时间这位批评家向我们提供的建议。
读经典,要把功夫下在读原著上,直接向大师学习,少读甚至不读那些第二手、第三手的所谓心得、解读、教辅一类的书。叔本华说:“只有从那些哲学思想的首创人那里,人们才能接受哲学思想。因此,谁要是向往哲学,就得亲自到原著那肃穆的圣地去找永垂不朽的大师。”对于每一个有志于阅读的人,叔本华的这一指点都是适用的。
一是不求甚解。无论《论语》还是柏拉图,不妨就当作闲书来读,阅读的心态和方式应该是轻松的。你不是在做学问,不要刻意求解,不要受阻于暂时读不懂的地方,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你内在的东西在积累,你用来理解大师们的资源在积累,有一天你会发现你越来越能读懂,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了。
二是为我所用。你用不着去死抠大师说的原义到底是什么,这个对你不重要,让学者们去争论去吧。对于你来说最重要的是,把它化为你的精神营养,让你的精神得到生长。读大师的书,是为了走自己的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1d6f680102x70x.html
读书有三种目的:实用(比如读与职业相关的书;消遣;吸取精神生长的营养,得到精神上的启迪、享受和提高。第三种是作为精神生活的阅读,这才是我们所说的阅读的本义。只有前两种,没有第三种,就不能说这个人是有阅读生活的。
从精神生活的角度出发,可以把书分为三大类。一是不可读的书,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或有用的知识;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不读肯定不会有遗憾,世上的书大多属于此类。三是必读的书,所谓必读,是就精神生活而言,即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读。
第三类书就是通常所说的经典。阅读作为精神生活,最合适的读物是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经典原著最可靠、最鲜活、最有趣,也是集中了人类最重要的精神财富的宝库,这个宝库属于一切人而又不属于任何人,你必须走进去,自己去占有适合于你的那一份宝藏,而阅读是占有的唯一方式。
经典的价值已得到许多世代的公认。书的好坏,诚然要用自己的眼光去鉴别,但古往今来,书籍无数,没有人能够单凭一己之力从中筛选出最好的作品来。幸亏我们有时间这位相对来说最智慧和最公正的批评家,经典就是时间这位批评家向我们提供的建议。
读经典,要把功夫下在读原著上,直接向大师学习,少读甚至不读那些第二手、第三手的所谓心得、解读、教辅一类的书。叔本华说:“只有从那些哲学思想的首创人那里,人们才能接受哲学思想。因此,谁要是向往哲学,就得亲自到原著那肃穆的圣地去找永垂不朽的大师。”对于每一个有志于阅读的人,叔本华的这一指点都是适用的。
一是不求甚解。无论《论语》还是柏拉图,不妨就当作闲书来读,阅读的心态和方式应该是轻松的。你不是在做学问,不要刻意求解,不要受阻于暂时读不懂的地方,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你内在的东西在积累,你用来理解大师们的资源在积累,有一天你会发现你越来越能读懂,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了。
二是为我所用。你用不着去死抠大师说的原义到底是什么,这个对你不重要,让学者们去争论去吧。对于你来说最重要的是,把它化为你的精神营养,让你的精神得到生长。读大师的书,是为了走自己的路。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