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1视力及传记
我前儿去验了个光。
昨儿去配了眼镜。
等到配好戴上的时候,我想说,近视眼在换发型和换眼镜的时候特别容易和发型师、挑选镜框的店员之间发生可爱的误会,总之我现在的形象就是。。。。a boyish aunty类似。
幸好我总有迷之喜感,应该可以乐观地迎来再次改头换面的那一天。
自从被医生“恐吓” 之后,吓得我前几天都不敢看书,实在是很无聊。而且深深担心年度的阅读目标不能完成,那一定会让人很沮丧。
等到今天感觉好很多,才又捧起传记来看。
简单写几笔最近的读书感想。
四月看完了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英文原版的阅读难度比较小,我还给部门姑娘买了一本。真的是一本非常棒的书,我做不出啥像样的评论,只能说读完《庄园》 ,看社会制度好像更清楚一些了,再读新中国的历史也觉得明了很多。乔治奥威尔是一个善用类比的天才大师。
5月开始看全英的《富兰克林自传》,很受激励。目前我心中最崇拜的人就是富兰克林了,他的文字和精神都充满了力量,他的人格我觉得趋近于完美了,和很多其他的伟人相比,似乎他没有什么缺点(当然,这点令人难以置信,所以我也会留心一下)。
全英的《富自传》,有时候读起来还是有点小吃力的,文化和时间原因,导致他描述的有些东西我还是无法很好地理解。但是前段时间看书,囫囵吞枣也就过了。后来翻了一下中译文,简直恶心地让人感觉像吃了苍蝇。译文真是垃圾。我一直认为,文学翻译的译者应该更忠实于读者,译者也是创作者,应该是把原文嚼烂,再用合适的语言进行再创造,如此,才能更好地将原作的内容和精神传递。
之前读很多日本作家的作品,不会感觉到生涩,甚至通过二手中文都能咂摸出日本味儿来。我觉得这种译文是好的。以村上春树的译者为例,译得好的是村上书迷,自己也有一些文笔,对原文解码和重新编码都令人更能接受。
所以中文版的 《富自传》我是万万不会再看了的,也觉得市面上的译者们是不是也要考虑一下“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但是也有中英翻译得好的。中文版的罗斯特里尔的《毛传》和布莱恩克罗的《蒋传》,读起来就让人爱不释手,不会被尴尬的翻译腔和别扭的语言恶心到,扫了读书的兴致。至于《邓传》,我想,可能原文作者功力就一般吧,二传手也无力回天。
毛的传记我已经看完朝鲜战争了,因为着迷,我还买齐了毛选,准备以后工作清闲了好好拜读一下的,听张佳伟说,毛是真正地掌握了战争规律的人,打的比方也形象。而规律和打比方,是我特别感兴趣的事情。期待以后和毛精神世界中的二者频繁碰面。
我没有其他文献可以对比,但是我感觉罗斯特里尔写的毛,还是真实的。没有人是圣人。毛也受环境影响。也有个人的喜怒哀乐。而毛早期的遵义会议、长征、强渡金沙江、人民战争,真是让人心服口服。学生时代学过的“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等等诗词,会在整个读书的过程中不时闪现,能更好地体会到毛挥斥方遒的豪气。
对比读蒋传记、包括4月读了一小部分希特勒传记,还是能感觉到各人心中丘壑不同。思想家终究还是优于军事家的。难怪毛曾经才说,军事是服务于思想。从传记来看,希特勒、蒋军事的部分弱于思想的部分。
不过,还是要谦恭地说一句,就像毛曾经所说,我也只是个小学生罢了。历史人物之事,也不是我评得了的。
读书图个乐。
多看精彩的传记,多看相对真实的故事,这个基础上的思考是有趣的。
近期我的愿望就是,工作早点安定下来,找个环境清幽、能够举目远眺的地方好好读几本书、写一点东西,锻炼身体。
我固然也渴望金钱带来的便利,但是我更渴求思想上的进步和格局的提高。
能上能下,能进能退,能屈能伸。体验大千世界一杯水的小滋味而已。
昨儿去配了眼镜。
等到配好戴上的时候,我想说,近视眼在换发型和换眼镜的时候特别容易和发型师、挑选镜框的店员之间发生可爱的误会,总之我现在的形象就是。。。。a boyish aunty类似。
幸好我总有迷之喜感,应该可以乐观地迎来再次改头换面的那一天。
自从被医生“恐吓” 之后,吓得我前几天都不敢看书,实在是很无聊。而且深深担心年度的阅读目标不能完成,那一定会让人很沮丧。
等到今天感觉好很多,才又捧起传记来看。
简单写几笔最近的读书感想。
四月看完了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英文原版的阅读难度比较小,我还给部门姑娘买了一本。真的是一本非常棒的书,我做不出啥像样的评论,只能说读完《庄园》 ,看社会制度好像更清楚一些了,再读新中国的历史也觉得明了很多。乔治奥威尔是一个善用类比的天才大师。
5月开始看全英的《富兰克林自传》,很受激励。目前我心中最崇拜的人就是富兰克林了,他的文字和精神都充满了力量,他的人格我觉得趋近于完美了,和很多其他的伟人相比,似乎他没有什么缺点(当然,这点令人难以置信,所以我也会留心一下)。
全英的《富自传》,有时候读起来还是有点小吃力的,文化和时间原因,导致他描述的有些东西我还是无法很好地理解。但是前段时间看书,囫囵吞枣也就过了。后来翻了一下中译文,简直恶心地让人感觉像吃了苍蝇。译文真是垃圾。我一直认为,文学翻译的译者应该更忠实于读者,译者也是创作者,应该是把原文嚼烂,再用合适的语言进行再创造,如此,才能更好地将原作的内容和精神传递。
之前读很多日本作家的作品,不会感觉到生涩,甚至通过二手中文都能咂摸出日本味儿来。我觉得这种译文是好的。以村上春树的译者为例,译得好的是村上书迷,自己也有一些文笔,对原文解码和重新编码都令人更能接受。
所以中文版的 《富自传》我是万万不会再看了的,也觉得市面上的译者们是不是也要考虑一下“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但是也有中英翻译得好的。中文版的罗斯特里尔的《毛传》和布莱恩克罗的《蒋传》,读起来就让人爱不释手,不会被尴尬的翻译腔和别扭的语言恶心到,扫了读书的兴致。至于《邓传》,我想,可能原文作者功力就一般吧,二传手也无力回天。
毛的传记我已经看完朝鲜战争了,因为着迷,我还买齐了毛选,准备以后工作清闲了好好拜读一下的,听张佳伟说,毛是真正地掌握了战争规律的人,打的比方也形象。而规律和打比方,是我特别感兴趣的事情。期待以后和毛精神世界中的二者频繁碰面。
我没有其他文献可以对比,但是我感觉罗斯特里尔写的毛,还是真实的。没有人是圣人。毛也受环境影响。也有个人的喜怒哀乐。而毛早期的遵义会议、长征、强渡金沙江、人民战争,真是让人心服口服。学生时代学过的“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等等诗词,会在整个读书的过程中不时闪现,能更好地体会到毛挥斥方遒的豪气。
对比读蒋传记、包括4月读了一小部分希特勒传记,还是能感觉到各人心中丘壑不同。思想家终究还是优于军事家的。难怪毛曾经才说,军事是服务于思想。从传记来看,希特勒、蒋军事的部分弱于思想的部分。
不过,还是要谦恭地说一句,就像毛曾经所说,我也只是个小学生罢了。历史人物之事,也不是我评得了的。
读书图个乐。
多看精彩的传记,多看相对真实的故事,这个基础上的思考是有趣的。
近期我的愿望就是,工作早点安定下来,找个环境清幽、能够举目远眺的地方好好读几本书、写一点东西,锻炼身体。
我固然也渴望金钱带来的便利,但是我更渴求思想上的进步和格局的提高。
能上能下,能进能退,能屈能伸。体验大千世界一杯水的小滋味而已。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