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郭很有才,但为啥那么多人说他无耻?
![]() |
![]() |
1
在中国,即使你没有听过老郭的相声,也一定看过老郭的文章。前面的老郭,是德云社的老板,后面这个老郭,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郭茅巴」四大文学家中排名第二的郭沫若。
![]() |
然而,老郭虽然在文史领域成就极高,人品却一直被人诟病。早在民国时期,鲁迅就曾经讽刺过他:「远看一条狗,近看是条东洋狗,到了眼前,哦,原来是沫若先生。」
现在许多对郭沫若为人稍有了解的人,也纷纷对其鄙夷。郭沫若喜欢到处题字,全国很多学校的校名都是郭沫若写的。据说某个高中有两个门,正门上挂着郭沫若的题字,因此学校的语文老师都不愿意从此门经过。
如果要客观评价郭沫若的一生,还是借用鲁迅的一句话比较中肯:「才子加流氓」。
郭沫若在文学、考古领域的造诣,足以担当才子的名号。之所以名声很差,主要原因有两个,感情上的始乱终弃和政治上的见风使舵。
1892年11月16日,郭沫若出生在四川省乐山县的一个小村庄。他的父亲是一个生意人,终日里忙着经商,母亲则是出身于官宦人家,读过一些诗书。
在这种家庭成长起来的郭沫若,从小并没有为衣食而烦忧,还接受了良好的新式教育。
1912年,在父母的包办下,郭沫若和自己的原配妻子张琼华完婚。由于张琼华相貌不好看,还没有文化,郭沫若对这场婚姻十分反感,在新婚之夜扔下新娘独自去厢房读书。婚后五天,郭沫若就去成都读书,从此张琼华守了68年的活寡。
反对旧式包办婚姻,无可厚非,可是郭沫若在之后的漫长岁月里连生活费都没有给她寄过,也不和她离异,就这样任由她在村子里自生自灭。
张琼华活到了九十岁,无儿无女,孤苦一生。
2
郭沫若22岁那年,做出了人生中一个重大的决定。
清末民初,我们的邻国日本经过不断地变革维新国力日盛,尤其是甲午一战之后,中国败于日本的惨痛事实使很多爱国青年痛定思痛,形成了像日本学习的浪潮。中国的知识青年东渡日本留学,希望学习日本的先进制度和科学文化。
年轻的郭沫若心中也是有着家国情怀的,于是决意前往日本。1914年,22岁的郭沫若踏上日本国土,开始了留学生涯。最初,他的专业选择和鲁迅是一样的,想通过学医拯救国民衰弱的身体。
然而,彼时的中国是弱国,中国人在日本的处境也颇为艰难,郭沫若一度陷入迷茫和苦闷之中。正在这时,他遇到了被他辜负最多的女人——东京圣路加医院的日本女护士佐藤富子。
![]() |
郭沫若、佐藤富子(郭安娜)与五个孩子的合影
佐藤富子出身于日本的名门望族,性格温柔而重情,郭沫若对富子一见倾心,写了许多爱情诗歌追求富子。
富子被郭沫若的才情和浪漫所打动,热烈地爱上了他。对于郭沫若而言,富子的爱情是他苦闷生活中难得的一缕阳光,在相识仅仅半年之后,他就向富子求婚。
1916年冬天,郭沫若和富子在日本的冈山结为夫妻。富子也从此有了一个中国名字:郭安娜。
安娜为了嫁给郭沫若,和自己的家庭彻底决裂了。因为她的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徒,禁止她嫁给一个不信教的中国青年。更何况,安娜的家境优裕,郭沫若不过是个没什么钱的留学生罢了,根本入不了安娜父母的法眼。
但是安娜是真心爱着郭沫若,她和父母决裂,嫁给了郭沫若,从此一生都没有取得父母的原谅。
3
为了更好地照顾郭沫若的生活,安娜放弃了原来的护士工作,辞职来到郭沫若的身边,终日操劳,包揽了全部的家务活,只是为了丈夫能够学业有成。
他们在一起生活了整整21年。
在这21年里,安娜跟着郭沫若受了不少罪。他们的经济十分窘迫,有时候甚至吃不饱肚子,安娜毫无怨言,自己吃红薯干,把好的食物都留给郭沫若和孩子们。她为郭沫若生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
郭沫若曾带着安娜和孩子回到中国,但是因为郭沫若弃医从文,而且经常参加社会活动,他们的经济依然拮据。1927年,郭沫若又因政见不同遭到国民党当局的通缉,不得已又带着妻儿流亡日本。
尽管生活艰辛,安娜依然自信乐观,无怨无悔地服侍着丈夫,把日本女人特有的贤惠温柔发挥到了极致。她对郭沫若的爱是毫无保留地。
但是,在他们在一起21年之后的1937年,郭沫若抛妻弃子,回到了中国。
他是突然离开的,完全没有和安娜打招呼。有些研究者为郭沫若开脱,说郭沫若是要回国参加抗日战争,而安娜是日本人,他怕安娜不同意,所以才不辞而别。
这种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因为在回国仅仅几个月之内,郭沫若就完全把妻儿抛诸脑后,有了一位年轻美貌的新欢于立群女士,并很快与之结合。
4
在此之前,郭沫若曾经在日本和于立群的姐姐于立忱有过一段风流往事,曾经使安娜十分伤心。于立忱在1937年5月因为忧思成疾上吊自杀,回国后的郭沫若马上把目光投在了其妹妹于立群身上,有人称之为「由姐到妹的移情之爱」。
![]() |
于立群(中)
当郭沫若美人在怀不亦乐乎的时候,安娜和孩子们却在日本饱受折磨。
由于郭沫若回国参加抗日,日本当局非常愤怒,逮捕了安娜并对她进行严刑拷打,百般折磨。出狱后的安娜过着凄惨的生活,一个人做苦力活拉扯着五个孩子。
而郭沫若,从来没有给她寄过一封信或者一分钱。他已经迅速地把自己这位人老珠黄的日本妻子忘却了,甚至连他的五个子女也不在乎了。
11年后,安娜历经艰辛,终于来到中国,想要寻找自己的丈夫。然而郭沫若却始终避而不见,拒绝和安娜联系。此时,他和于立群已经有了好几个孩子。
建国后,还是周总理实在看不下去,亲自出面让安娜加入中国国籍,并且给安娜安排了工作。郭沫若依然回避和安娜见面,直到郭沫若临终前,才在安娜的恳求下又见了一面。
郭沫若和安娜所生的第二个儿子郭博说:「对于家庭,郭沫若是个罪人。」
5
如果说感情上的始乱终弃还能用「才子风流」作为遮羞布的话,那么郭沫若在政治上的见风使舵则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洗地的。
郭沫若在建国之后的种种政治运动中,完全失去了文人本该具有的气节,百般逢迎。
郭沫若为了博得领袖欢心,曾经写过一首《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
天安门上红旗扬
毛主席画像挂墙上
亿万人民齐声唱毛主席万岁万万岁!
万岁万岁寿无疆!
毛主席呀毛主席!
你真赛过我亲爷爷!
甚至对于苏联的领袖斯大林,郭沫若也曾在其寿辰写下肉麻的诗歌拍马溜须:
斯大林大元帅,
你是全人类的解放者,
今天是你的七十寿辰,
我向你高呼万岁!……
在鲁迅生前,郭沫若曾和鲁迅有矛盾,大打笔仗,鲁迅对郭沫若的为人嗤之以鼻。建国之后,由于执政党对鲁迅的文学地位予以了肯定,郭沫若马上换了一副嘴脸,开始说自己一直都是鲁迅先生的战友。
卖友求荣这种事情,郭沫若做了不止一次。周恩来总理和郭沫若早年就相识,建国后也一直予以保护和重用,但是郭沫若却在文革开始后依附于四人帮,支持当时针对周总理的「批孔」运动,甚至当众为江青唱赞歌:
亲爱的江青同志,
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你善于活学活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
你奋不顾身的在文艺战线上陷阵冲锋,
使中国舞台充满了工农兵的英雄形象……
![]() |
郭沫若与周恩来在周公馆前合影
此时的郭沫若,已经完全没有了年轻时创作《屈原》的那股子精气神了,他真的就像鲁迅先生当年所嘲讽的那样,像一条被打断了脊梁骨的「东洋狗」。
建国之后的郭沫若,在吹捧领袖上不遗余力,在争名夺利上更是奋勇争先。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在史学界的地位,郭沫若强烈要求发掘明代帝王陵。此举引来许多考古学家的坚决反对,因为当时的科技条件尚且落后,开挖了帝王陵之后无法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修复,文物氧化之后会遭到破坏。
但是郭沫若一意孤行,在1966年8月24日坚持开挖了明代万历皇帝的陵墓。发掘之后,大量珍贵的字画和精美的纺织品迅速氧化,灰飞烟灭,其他文物也遭到了很大破坏,至今令人心痛。
1976年5月12日,郭沫若写下一首《水调歌头·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周年》,仅仅五个月之后,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集团垮台,郭沫若马上一改之前的论调,写了一首《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此时的郭沫若,已经丝毫没有廉耻之心可言了。
1978年6月12日,86岁的郭沫若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头,空有一身才华,却终究大节有亏。
或许,年轻时的他也曾经有效法屈原的梦想,没想到,造化弄人,最终却成为了他青年时代最为鄙薄的宋玉。
一手趣文及时送达,《AU喔趣》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首发微信公众号【AU喔趣】(ID:WQ-life),可搜索关注。
A等趣味,U质逼格;趣读疗商,必备佳品我在喔趣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