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男女适合做父母,但你有权利当父母,请做一个好父母
1
母亲节那天,一个举众为母亲庆贺的日子里,有另一种声音冒出来,让人眼前一亮,“不是所有女性都适合做母亲,也不是所有女性都应当做母亲”。
这句话对于很多女性而言有如五雷轰顶,但同时也只有“她”者才真正明白这句话,或许就是自己的写照,很多时候也让她们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女性天然就应该是母亲吧,你看,小区里、大街上照看幼儿、陪着孩子玩儿、上补习班的不都是妈妈么,孩子一出生,女性就会自动转变为母亲,不用说,古往今来如此。”
“结婚不久,父母、七大姑、八大姨的就张罗着催生,接着就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不情愿的成为妈妈了,可是有什么办法,其实我还想晚几年,但外部环境打乱了我的规划。”
“什么歪理邪说,女性不就是要当妈的么,除非今生不嫁,拥有坚定信念当丁克家庭,能坚持下去的人又有几个。”
“女性不当妈,那当什么,结婚不生子,不当妈,我想我会被周围人排挤,贴上个不孝、不贤惠的性别标签,被这个社会瞧不起。”
“世界上再有钱,也没有后悔药,在大多数女性心中,都存在这种害怕,害怕自己再也没有这种生育的可能,害怕失去成为母亲的可能。假如现在不想要孩子,那也要为以后孕育孩子找出路,这是女人安全感的一种来源。所以,很多女性都会因为这种可能性的丧失而顺应自然规律,就是通常说的,到了一定年纪,就要做这个年纪该做的事儿。”
2
在育儿中往往缺席的男性,并不会因为《爸爸去哪儿》这样的节目获得根本性的改观,但正因为他们没有被这句话推到风口浪尖上,所以他们的态度中带着些理性和客观。
“我看啦,她们未必适合当母亲,不会做饭,不会收拾,自己都不能处理好自己,再添上一个,我看挺难,我都怕他把孩子给弄丢了。”
“与有缘人相逢,成为眷属,足以,不一定非得生孩子吧,两个人的生活已经足够,两个人的心态很重要,事先说好,同意不要小孩,那就行,对于长辈的逼迫性建议要绝对挺得住,不过这个也很难说,不是还有明星冻卵的么,就是害怕有朝一日后悔了,即便错过了最佳生育年龄,也能给自己找出口。”

3
话说至此,谁对谁错,不一而论。这样的一句话将对象换一下“不是所有男性适合做父亲,不是所有男性应当做父亲”,我很好奇大家会有什么样的回答。有孩子的家庭中,很多丈夫都忽视了自己作为父亲的责任和陪伴,他们自顾自的打电玩,处理自己的事情,从来没有空去参与整个家庭的事务,尤其是与妻子的沟通、支持和对孩子的陪伴和游戏。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他却只顾指责妻子的失误,全然忘了自己作为父亲,对孩子存在抱歉和失职的部分。
但即便如此,事实却是,女性在这样一种为人父为人母的角色中,在备受关注的同时,背负着上世俗的考量,女性天然就要成为一个无私的母亲,天然就要学会在工作和家庭中做出平衡,天然就要理解丈夫作为父亲的不参与、不作为,因为他只负责物质?
树妈以为,这句话无论是说女性还是男性,都道出了中国现状。生不生孩子,当不当父母,什么时候当父母,都取决于夫妻双方的关系、自身想法,不应受到外界过多的干扰。不需对应不应当做一名母亲/父亲做较多辩驳,这是个人选择,应该受到尊重。关键是一旦成为一名母亲/父亲,就请当好父母的角色,母亲如此,父亲也如此,也要参与到这场培育孩子的权利和义务中来,而非女性一人单挑。为人父母,哪怕是在成为的路上撞的头破血流,也要义无反顾的坚持下去。因为责任,不能因为自己的不负责、怯懦而伤害一个没有任何反抗力、觉知力的孩子。

注明:文中图片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