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日本人墓地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过一篇散文叫《这里真安静》,写的是新加坡的一个日本人墓地。我在很久之前读过这篇文章,苦于当时找不到人愿意和我一同造访墓地,这件事便被我遗忘了很多年。几天前被一个高中同学提醒,重新想起这个地方。幸运的是这次找到了三个人愿意和我一同前往。
新加坡是一个金钱堆出来的以生存为唯一目的的现代化都市,日常生活无比便利,国人的精神世界无比单薄,整个城市毫无底蕴可言。在这里生活引用一个外国人的描述是“I had everything I needed to be comfortable, but I didn't have anything that inspired me”.所以我其实很惊讶这样的历史遗迹没有为城市发展让道,竟然还被保留到今天。必须得去看一看刻不容缓。
墓地占地三万平方米,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可以说是很奢侈了。地点在实龙岗和后港中间一片安静的别墅区。四周被小别墅包围,住这些别墅的人天天对着一个墓地,不知作何感想。墓地最初于1888年由一个橡胶园主二木多贺治郎捐出,用来埋葬客死他乡的日本南洋姐。二战之后也用于埋葬一些死在这里的日本军官以及平民。所以墓园内910个坟墓主要埋了军官和妓女这两类人。

墓地门口贴了一个警示牌,上面用英文日语写了一段话大意是这里是先辈们安息的地方,请不要再公园里玩pokemon。看来这里是有人在日常维护的。里面环境非常清幽。除了大大小小排列齐整的墓碑,各种花草树木繁茂生长。门口有一个日式小房子,房子左侧是一片竹子,右侧有一颗很大的荔枝树,上面挂满了绿色的果实,小房子门前是一排木条状的墓碑。余秋雨文章中有写到,这些木条是等级较低的士官,从军曹,兵长到准尉级,木牌稍稍高出一点的就是准尉的。更高级别的军官则是石碑。等级分明也被保留到死后的墓地里。里面最气派的一座墓碑是二战时日本元帅寺内寿一的墓,他曾担任日军华北派遣军司令。1946年作为甲级战犯嫌疑在新加坡监狱押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受审前病死南洋,也算是逃过了历史的制裁。 墓碑据说是他的部下费劲千辛万苦从马来西亚一处石山运来石料做成的。生前风光的大司令应该没想到自己死后会躺在异国他乡这样一个地方吧。


照理来说这里埋葬着的这些人都是二战中的罪人,作为中国人我似乎应该带着仇恨的感情去看待他们。然而历史的洪流中个人的命运不被自己主宰,他们只是帝国的工具,惨死他乡的他们未尝不是受害者。



每一个墓碑后面曾经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我们无从得知他们生前的故事,只能在这里看一看墓碑做一些联想。不知道这些人的后人知不知道他们有个祖先躺在这遥远的地方,会不会不辞万里来看望他们呢?仔细看了几个人的墓碑,很多生于1890年代,算来也只比我们大一百岁而已。一百年之后我们会在哪里?想想真是不寒而栗。
也许是激起了对新加坡历史的兴趣,同行的朋友说他家附近有个古老的华人墓地,于是我们约好下次墓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