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谢谢这个词
今天和朋友关于谢谢有个辩论
我谢谢了朋友及时回答了我一个问题。朋友说,这么客气? 我一下子有点错愕,说道不是客气是礼貌。为了显出自我讽刺,再加上了句,是修养。朋友说道,这么点小事不用说让我感觉不道诚意的谢谢。我说道,谢谢是一种包含同理心的社交习惯。 我这句是真的谢谢你能及时回复。朋友说道,然并感觉不到。最后自然双方一个表情包,一笑了之。
再回想下,这段对话倒是有许多有趣之处。 若拆开来看,首先便是朋友说道这么客气。
我突然想到有次我教外国朋友说中文的谢谢。然后她问应当说you are welcome. 我说我们说不用谢或者不客气。仔细想来,这倒还真是中西文化一大差异。我们似乎在否定别人的谢谢,而英语语境则是再鼓励这种互动行为再次发生。回想在纽约的经历,几乎每个人无论什么事都喜欢说thanks, excuse me, I am sorry,不自觉的也养成了喜欢说谢谢,sorry和hi,甚至是无意识的习惯。 当然英语除了说you are welcome之外还说no problems. 咋一看可能跟不用谢有点类似,但no problems 直译是说我帮你没有给我带来任何麻烦,不用担心,逻辑上下一句就可以是you are welcome. 而中文则是不用谢之后省略了许多种语境。比如说不用谢,我们俩关系这么好。不用谢,举手之劳。不用谢,我懒得听。总体而言,不用谢这三个字字面上不鼓励谢谢这个行为反复发生。
客气,多礼,这些词背后反映了我们人情社会的一些规则。很多东西需要因人而定。谢谢两个字可能过轻,无法反映诚意 。才会有大恩不言谢这种说法。
然而大恩不言谢,小恩犯不着谢,所以礼仪志邦的礼字究竟是指什么?
礼对我来说是个形式,然而文以载道,并非没有内涵的形式。礼若是个术,道则在于你是否真心诚意的感谢别人,能否设身处地体会别人的感受,若是真心感谢,术自然随道而改变。 自古以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大概是此理。
我谢谢了朋友及时回答了我一个问题。朋友说,这么客气? 我一下子有点错愕,说道不是客气是礼貌。为了显出自我讽刺,再加上了句,是修养。朋友说道,这么点小事不用说让我感觉不道诚意的谢谢。我说道,谢谢是一种包含同理心的社交习惯。 我这句是真的谢谢你能及时回复。朋友说道,然并感觉不到。最后自然双方一个表情包,一笑了之。
再回想下,这段对话倒是有许多有趣之处。 若拆开来看,首先便是朋友说道这么客气。
我突然想到有次我教外国朋友说中文的谢谢。然后她问应当说you are welcome. 我说我们说不用谢或者不客气。仔细想来,这倒还真是中西文化一大差异。我们似乎在否定别人的谢谢,而英语语境则是再鼓励这种互动行为再次发生。回想在纽约的经历,几乎每个人无论什么事都喜欢说thanks, excuse me, I am sorry,不自觉的也养成了喜欢说谢谢,sorry和hi,甚至是无意识的习惯。 当然英语除了说you are welcome之外还说no problems. 咋一看可能跟不用谢有点类似,但no problems 直译是说我帮你没有给我带来任何麻烦,不用担心,逻辑上下一句就可以是you are welcome. 而中文则是不用谢之后省略了许多种语境。比如说不用谢,我们俩关系这么好。不用谢,举手之劳。不用谢,我懒得听。总体而言,不用谢这三个字字面上不鼓励谢谢这个行为反复发生。
客气,多礼,这些词背后反映了我们人情社会的一些规则。很多东西需要因人而定。谢谢两个字可能过轻,无法反映诚意 。才会有大恩不言谢这种说法。
然而大恩不言谢,小恩犯不着谢,所以礼仪志邦的礼字究竟是指什么?
礼对我来说是个形式,然而文以载道,并非没有内涵的形式。礼若是个术,道则在于你是否真心诚意的感谢别人,能否设身处地体会别人的感受,若是真心感谢,术自然随道而改变。 自古以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大概是此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