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Handbags
在衣橱所有的单品里面,我无疑最喜欢包,在包袋方面的兴趣和支出都比衣服和鞋子多得多。很难说这种兴趣是从哪里来的,或许就是像很多人一样不慎掉入了“女人与皮包”的千古大坑吧。
我在时尚方面的启蒙影片是《the Devil Wears Prada》,是初二的时候和我的外教一起看的。那时候我对于时尚还一窍不通,看电影的时候只觉得Miranda的世界真的好fancy,然后还在外教的举例下记住了一大堆奢侈品品牌。

从此之后我就开始沉迷于时装杂志不可自拔,当时比较爱买的有《Elle》和《精品购物指南》,不太喜欢《Vogue》是因为觉得广告页面占的太多。和现在一样,当时每一期的时尚杂志几乎都有介绍最新款的It bag,还有很多女星拿着It bag的街拍,比如Sienna Miller,吉赛尔邦辰和Victoria Beckham.
不过那个时候其实我还不懂得欣赏各种包,不明白换来换去有什么意思,不就是拿来装东西的吗?直到初三的时候,我看到杂志上面的范冰冰拿了一只Louis Vuitton橘黄色Epi皮质的 Alma,觉得好看极了(请不要吐槽我那个时候的审美,我还是个孩子:),于是把Alma这个词乖乖的记了下来,到现在都没忘哈哈哈。其实现在贝壳包都已经泛滥了,很多品牌都有类似的款式,但当时贝壳包好像只有LV有吧,总之觉得特别好看。不过当时第一自己不赚钱,第二是也没有用的机会(工作日都在背书包,到了周末会背我爸给我买的Coach tote),所以也只是在杂志上看看,但不会真的去买。


等上了大学之后,我终于通过实习和科研项目之类的拿了一些收入,于是放飞自我,在三年内大概买了6,7只包吧。不过其实一开始也不太会买,只要喜欢就直接付钱了,所以最后发现大部分都不太合适,在downsize的时候就卖掉了。总之来来去去交了不少学费,现在终于知道什么款式最适合自己,买的时候也谨慎多了。
现在买包大概是有如下这样一些理念和偏好:
1. 多看少买
其实包看多了就发现款式都大同小异,见的越多自然就越挑剔,也不那么容易冲动刷卡了。
大二的时候看到刘雯背了Tory Burch 797 Satchel,觉得超好看差点下单。但是后来看了更多的街拍,和更新颖的设计,就感觉这只是一只普普通通的翻盖邮差包啊,只是配色有些不同罢了,而且Tory Burch无论是从设计上还是质量上也...也就...那么回事啊。
但是多看少买的后果就是:喜欢的包越来越贵╮(╯▽╰)╭

2. 不要盲目跟随潮流
现在很多lux youtuber每买一只包就发布一个Unboxing视频,没过多久这只包会被归为她的Monthly Favorites,然后再差不多过半年左右,这只包又会出现在Handbags I’ve sold and why的视频里面。
要知道,很多博主并不是真正在推荐她们喜欢的东西,而是推荐那些符合潮流的。三年前,Mansur Gavirel哪里都断货,但现在很容易就可以买到了。两年前大家都在买Gucci Disco bag,去年则是酒神包和Sylvie,今年又都在买GG Marmont。潮流更替的速度令人咋舌。

旁观潮流的演变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但是为了潮流买单就不见得有趣了—— 要知道,人的审美变化的真的很快,有时候对某只包的「一时喜爱」只是被这只包在Youtube/ Instagram/时尚博客上面的「超高出镜率」所洗脑了。
当然,在这里也并不是建议大家买经典款而拒绝当季新款,只是建议去买那只你真的想要了很久的包,这样起码能保证在潮流变更的时候它依然不会在你手里失宠。

3. 就算是想网购,也先去专柜试一下
大二时候的dream bag是Balenciaga Classic City(我每年有好多个dream bag),看到乐队的一个小姐姐背然后就喜欢了好久。后来终于等闲下来的时候去老佛爷试了一下,觉得…呃…实物还是好看的,但是我拎着就哪里不对。

BTW 很多人可能觉得店员会态度差所以不想去专柜买,但我见过的态度都蛮好的,不买也还可以闲聊一下涨价趋势啊,哪款卖的最好啊之类的。而且就算店员真的态度不好,她们也就只是店员而已啊。。。
4. 实用为主
包这种东西就是拿来用的,设计再好,皮质再珍贵,到了最后也都不抵实用性来得重要。
近年来最喜欢的一只包始终是除了书包之外用的最多的Coach Borough。刚买的时候其实觉得一般,但因为又轻又实用,后来就变成最喜欢的包了。包里的各种分层和口袋设计的特别合理,我都用了快4年,然而直到前天才发现包里居然还设计了2个卡位,超贴心!( PS. 这只包真的是在之前的文章中推荐过一百次了,可惜我用的mini尺寸2年前就不产了)
关于具体如何从实用角度来选包可以 戳这里 看我的另一篇文章,这里不再赘述了。但是还是很想强调一点是,尽量选择耐久好打理的皮质,否则真的真的是在给自己找麻烦。我会定期拿皮革护理液清洁我的包以延长它的寿命,但不会baby my bags. 如果天天都要小心翼翼的避免让自己的包有新的划痕,就本末倒置了。之前在一个Youtube视频下看到的评论觉得很有道理:“For Christ sake, it's a freaking bag not a child! ” 我喜欢看到自己的包有使用的痕迹,好的皮包会在经年累月地使用之下变得越来越漂亮。

5. 流畅的线条和恰到好处的设计感
在审美方面,我比较喜欢形状较为规则、比较基础但是又有一点设计感的款式,比如Saint Laurent Bellechasse,翻盖斜挎包型非常普通,但是麂皮拼接和黄铜色的金属扣顿时让人觉得不那么乏味。同类型的还有Proenza Schouler Hava,同样也是用金属扣点亮了整体设计。

反例是Gucci今年的新款Margret和Dionysus,各种元素的杂糅让人觉得好像有点“太过了”(而且还特别贵,越花哨的越贵)。说实话Gucci这几年的设计都有点用力过猛。相较之下,还是略微简洁的款式比较能耐得住时间的考验。

至于logo,我不会为了一个logo去买包,但也并不排斥大logo,总之是否能看得见logo不会成为我选择的标准(当然特别丑的logo还是算了)。总的来说还是看实用性和质量好坏吧。比如Louis Vuitton的Metis虽然是老花,但我觉得真的很能装很好看啊,而且不是真皮的也不容易烂。

6. 拒绝漆皮,十字纹牛皮和Micheal Kors
这点只是我个人的偏好。漆皮和十字纹牛皮丧失了皮革独特的纹理,摸上去像塑料质感很差,就算是禁脏耐磨也没办法接受。然后一些大量使用十字纹牛皮的品牌,比如Prada,Kate Spade,Furla等等,我也完全都喜欢不起来,可能内心默默把它们和质感差划了等号吧。
至于MK,我个人拒绝购买抄袭其他designer的品牌。Rebecca Minkoff同理。我对这两个牌子的憎恶之情已经突破了天际。同等价位完全可以选择一些其他设计师品牌,比如APC,Jerome Dreyfuss,Strathberry(测评 戳这里)之类的对不对。
7. 目标:A Well-curated Handbag Collection
现在我已经脱离了原来疯狂买包的状态,因为发现自己无论有多少只包,到头来经常使用的就那么几只。怀着「收集」的心态去买包并不可取,过多的数量会导致总有一部分包束之高阁。
我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小但是功能完备的collection,能够在满足我的需求的同时,使得每只包都有足够高的利用率。所以现在在买新包的时候也采取 1-in-1-out rule, 避免不必要的囤积和开销(咳咳,说白了就是少买包啦)。
写得太长我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总之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我们求同存异。如果有什么买包方面的理念,欢迎在评论里面和我分享,也好想听听其他人都是怎么掉入(或者没掉入)买包的无底洞的。。。
感谢阅读:)
阅读我创作的关于包袋的其他文章▼
从实用角度出发的买包建议 // Madewell mini transport一年使用报告
测评|Strathberry Midi Tote // 为什么我讨厌Micheal Kors和Rebecca Minko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