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乐不作,无Rock不欢。
2017/3/25广州五月天演唱会现场。
在一群穿着雨衣、举着荧光棒、站着的歌迷中,冒雨奋力挥舞荧光棒跟着节奏摇摆跳跃大声合唱的我,像个怪人。体育馆在我眼中变成了巨大的蹦迪场,遗憾的是身旁大多数人 并没有同感...Whatever,伴着身旁保安诧异的目光,不顾不知道哪里来的摄影师的镜头,依旧在我行我素的摆动跳跃。
原以为只有在演唱会现场才能听到live,在高三知道台湾女巫店后才了解到LiveHouse的存在。LiveHouse最早起源于日本,和普通酒吧不同,LiveHouse拥有专业的音乐器材和设备,可以非常近距离观赏各种音乐。

第一次去LiveHouse是西安的大华LiveHouse,不得不说某乐队(算蛮出名的,歌词出了广为流传的金句)的现场,让人站着真嫌累...
歌曲好听是好听,但可能是音乐风格的问题,整场演出互动很少,感染力一般,感觉更适合戴着耳机听。当时甚至希望受邀乐队多唱几首。
一场两小时下来,累得我第二天在酒店大堂退房时见到乐队主唱和吉他手瘫坐在沙发上也没有激情去找他们合影:)

那一次体验差点让我对LiveHouse产生了怀疑...还好后来昕昕拉我和小黄去NT LiveHouse看UBcat的演出。
那一场总的来说诡异但惊喜,诡异的是人少的出奇,其中大部分还是准备上台表演的乐队,所有人都坐在地上听...
在诡异到快让我崩溃时,UBcat出场了!之前就有听昕昕说过贝斯手阿控,见到真人的第一感觉是“哇!全队人都穿黑就他穿白T,超显眼超心机的!”
一上台,阿控就挥着手说“坐了一晚上大家都累了吧,来!一起站到台前来!”我和昕昕小黄惊喜的对视了一眼,就起身走到了第一排。
和前面几支乐队相比,UBcat完全就是不一样的感觉啊!超重的鼓点、主唱的核嗓、变换的灯光组在一起就是让人有种瞬间被点燃的感觉。


第三次是CULiveHouse的华工摇滚音乐节,感觉我的看live生活终于步入正轨了啊..现场人很多,场地更加专业,气氛也不错。挤到第一排,将背包丢到台下,随性的跟着节奏摆动。
老实说,那一场就是为了UBcat去看的,在唱Another day comes时,阿控和他的好朋友在台上酣畅淋漓地对飙乐器的画面到现在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飙完之后两人调皮地摇了摇头相视一笑,莫名感动。
是啊,只有在LiveHouse才能这么近距离的观察到表演者的表情,而不是像演唱会坐在内场还需要通过大屏幕才能看清真人。

某天下午,昕昕在微信上给我推了一首歌,Multi-Ego(猫踢狗乐队)的1937,我听了之后,看到了网易云推的演出信息,懂了她的意思,马上回复“买票吧”。接着一周让自己浸泡在猫踢狗的音乐中,期待着周五的live。
那天晚上我们去得太早了,让我不得不相信知乎上对“如何假装自己经常去LiveHouse?”得票最高的回答“迟到。”
我和昕昕坐着聊天,周围形形色色的人,有的背着乐器、有的抽着烟、有的喝着酒。我时不时抬起头看着打到disco球上的灯光,形状好像嘴巴,一张一闭的样子。我有些出戏,总感觉自己和周围格格不入,心想着也许自己和周围的人不是一个世界的。
后来,UBcat贝斯手阿控和鼓手到了,打了个招呼后就快要开场了,阿控问我们“去不去前面po?”鼓手说“不了,上班累死了。”我和昕昕也挥挥手说“不po了吧”(其实当时我压根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哈哈)阿控说“那我去了哦。”然后就把牛仔背包交给鼓手,活动了下筋骨就往前面走了。

暖场乐队在表演时,我和昕昕站在吧台观望,看着一群人在台前跟着音乐奋力的摇摆着,脑袋一前一后地甩,女生的长发甩出一道长长的黑色弧线,绿的蓝的红的灯光在他们身上飞过,构成一幅混乱但迷之美丽的画面。我还是有些惊讶,惊讶他们怎能如此投入音乐,如此放得开。
唯一清晰的是,在嘈杂的音乐声、混乱的场景中,即使站在后面的我,整个人可以完全放空,那些在我安静时怎么纠结都无法做出的决定,在那样的气氛下答案似乎蹦了出来,脑海里就是有个很强烈的声音“一定要做”或者“不要去”。
其实很多问题在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只是自己一直没有去正视,在喧嚣的环境里,不给你过多思考的空间,心中的答案自然而然就随着鼓点蹦了出来。
猫踢狗上场后,昕昕拉着我站到了前排,贝斯手就在我的面前,我甚至可以清晰的看见他贝斯上的指纹。
站到前面,不知不觉地就po了起来,黑暗中,你看不见我,我看不见你,撞到人也不用道歉,只管扔掉包包跟着节奏尽情地甩头摇摆跳跃,我还看到旁边的阿控和两个他不认识的男生一起搭着肩po。(关于pogo请看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9206284/?cid=95893833)
在那个环境下,所有的差异都不见了,之前认为自己格格不入的想法也不见了,大家都一样,一样沉浸在音乐里。
想起开场前说的“我们就不po了吧”到后面一起po成狗就想笑。回想起当时的状态都会惊讶原来自己有那样的一面。看live就是这样,超强的感染力随时调动你的情绪。

那晚的情绪最高点就是在唱1937时,这首我说要带纸巾去听的歌时,主唱先是把话筒递给了台下的阿控,阿控唱了一段后,主唱接着蹲下把话筒给了我和昕昕。
“Filled with horror,and such anger ”
(恐慌而愤然)
“I came in the past just to watch city burn ”
(我回到过去,目睹城市正浴于烈火)
“I could still hear her cry in the air ”
(我依旧能听到她的哭喊)
“Through black and white ”
(穿过黑与白)
握着话筒和主唱合唱完这一段后,主唱笑着将话筒收回,起身带领大家合唱副歌。那一刻,除了激动没有别的了,心中想着最近看的书《南京大屠杀》,和大家一起大声的唱
“Don't you remember ”
(你难道忘记了)
“How they tied her ”
(他们如何将她捆绑)
“How they stripped her and whipped her ”
(他们如何褪去她的衣裳又如何鞭打她)
“Why can you recall ”
(为何你不再记得)
“How she fought until her life was over ”
(她是如何反抗 直至生命终结)
最能打动我的,总是历史。

Live的魅力还在于它的不确定性,比如反送可能听不见,比如吉他可能掉线,你可以选择继续或整首歌重来,再比如观众上去跳水可能没人接(꒪Д꒪)ノ
阿控在最嗨的时候跳上了舞台,准备跳水,可是台下的人只接住了他的脚,他就那样头朝下地摔了下去。我看到后,赶紧和昕昕往后走,没找到阿控,倒是看到了坐在吧台上玩手机的鼓手,便问他阿控在哪,他漫不经心的拍了拍坐在前面阿控,说“没事吧”,阿控转过身,摸着后脑勺,尴尬地笑了笑说“没事,没事。”那首歌结束,主唱在台上问“刚摔倒头那个没事吧?等下结束后别走,有礼物送你。”
Live不完美,但真实。生活不也是这样吗?充满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但又充满惊喜。
结束后,主唱下来和阿控聊天,一直在重复“一定得注意安全呀。”让阿控挑一件喜欢的周边,阿控试穿了一件外套后,开心的塞进书包里,和主唱合影。

演出结束后,没有狂欢后的空虚,而是被一阵巨大的满足感包围着,前段时间的压抑一扫而光。真的真的很开心,简单而真实的快乐。
与LiveHouse相比,开篇写的演唱会现场气氛总是差些火候;与摇滚相比,其他风格的音乐在LiveHouse感染力稍有欠缺。在我看来,摇滚最适合LiveHouse,LiveHouse也最适合摇滚。
之后和鼓手和昕昕一起拼车回大学城。我和昕昕在麦当劳里,点了杯大咖啡,开始无限畅聊,聊了许多UBcat的趣事(他们真的太可爱辣!)也是遇到了他们,我才对校园乐队有一点了解,以前以为学校里的乐队就是几个会乐器会唱歌的人聚在一起,玩玩而已。但他们不是,他们会确定自己的风格,认真的创作歌曲,积极去参加比赛,去表演,他们也是玩乐队,但不只是玩玩而已。
他们说过,他们只是在别人打游戏的时候来玩乐队。其实就是一群简单的在做自己喜欢的事的人啊。

想起前一晚社调老师说
“不喜欢的课就翘掉去蹭自己感兴趣的课啊,大学这么好的时光干嘛浪费在那些水课上。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还不知道喜欢什么就去找,行动起来,别停留在想的层面。”
还想起叁楼青年空间一次讨论死亡的总结
“做好你现在最想做的重要的事,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临终关怀。”
无乐不作,在可以把控自己自由的范围内,做自己喜欢的事,其实快乐可以很简单。
比如染发,在重复循环的高三生活里,某天去做操时,昕昕说昨晚梦见我把头发染蓝了,我当时觉得特别扯,但这件事却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当染发选发色时,想起昕昕这很鬼扯的梦,为了让整件事变得更扯,就选择了蓝色。我很喜欢,即使是现在掉色掉成花孔雀我也很喜欢。

比如喝酒,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和爸爸边看世界杯边喝酒,我是真的喜欢啤酒涩涩的,入口那种噗噗气泡的感觉,没有碳酸饮料来的强烈,口感特别可爱,还因为啤酒特别想去捷克和德国。朋友们调侃的叫我“中华酒王”“惠州酒后”,其实我也不知道我有多能喝,只是喜欢罢了。
不知道为什么染发、喝酒、蹦迪会给贴上“标新立异”“放纵”甚至“烂”的标签,其实只要不伤害别人,不过度影响自己,又有何不可呢?有时候真的只是简单的喜欢而已啊。
昕昕说“有种很强烈的感觉,摇滚乐是一种关于现在的音乐。”不管是表达情绪还是抨击社会,各种风格的摇滚乐都有很出色的乐队,不同风格没有高低,只是表达的东西不同罢了。
其实我也没有很懂摇滚,还有许多乐队不了解,还有许多歌没听过,但我尊重并享受摇滚的那种自由表达。
NTLiveHouse是华工大四法学院学生开的,一直在亏本,但也一直在维持着,还有在学校借不到场地就开到外面CULiveHouse的华工摇滚音乐节。在麦当劳的漫漫长夜和昕昕讨论到是什么样的情怀支撑着他们,摇滚氛围又是什么。
昕昕说“这个世界上总要有人,为一群热爱着并不是那么主流的东西的人们腾出空间。摇滚氛围也是,其实摇滚氛围对于不听摇滚的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对于摇滚爱好者来说,这里有它们寻找的自由。”
我认为,确实要有一个空间让他们生长,让他们向外界展现他们的模样。
清晨,走出麦当劳,昕昕说“真不希望今夜结束。”是啊,即使以后遇到艰难的事,也希望自己还可以想起那一晚的快乐。

很开心在平淡的大一生活认识了UBcat并随之打开了摇滚的大门,似乎,上学期寒假给自己定的目标“活出自己的小世界”,那个小世界,渐渐成型了。
喜欢摇滚只是我的一面,在LiveHouse疯完之后,我还是那个看到路上有垃圾会捡起来扔进垃圾桶;有陌生人恐惧症,遇冷则冷遇热则热;时而温柔,时而暴躁;画画奇丑无比;聊天不爱打标点;化妆是因为高兴,不化妆是因为懒;内心戏很多;喜欢历史,学着会计,念社会学专业的普通大一女学生。
“不爱永恒,但求现在真实活着的人生。”
无乐不作,无Rock不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