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子读史笔记3——唐史里的女人
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是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在历史上也是很有名的,除了因为丈夫,兄弟,还因为她的贤明。《旧唐书》里这样说:
少好读书 ,造次必循礼则 。
及难作 ,太宗在玄武门 ,方引将士入宫授甲 ,后亲慰勉之 ,左右莫不感激 。
读长孙皇后时,我想到的是汉朝的班婕妤,她俩十分相像,都是出自书香门第,好读书,守规矩,然而命运却截然不同,原因乃是她们遇到了不一样的男人。
李世民是一代雄才大略的英明皇帝,长孙皇后这样的女人是难时可以使他后顾无忧,荣时能陪他君临天下,而太宗皇帝也是能够欣赏且爱惜她的好。
而班婕妤遇到的是汉成帝,一个只想醉生梦死在飞燕合德温柔乡里的男人,也许他也曾有过做个好皇帝的理想,所以他与班婕妤这样的女人有过很好的一段时光,然而他终究是成不了好皇帝,甚至成不了一个中规中矩的皇帝。从她邀请班婕妤与他同辇一刻起,他们之间的感情已经疏离了。他知道她不是他想要的女人,而她或许也意识到了他不是她心目中的君。他敬重她,甚至害怕她,但是不爱她,因为她代表着他无法企及的梦。
所以,长孙皇后是比班婕妤幸运的。在那样的时代,一个女人的命运只能决定于她所遇的男人。
中宗韦皇后与肃宗张皇后
中宗的皇后韦氏,后来因为兵变被杀且贬为庶人。中宗与她可谓患难夫妻。中宗被废太子,贬往房州后,日日担忧则天皇帝会来杀了他,韦皇后劝慰鼓励他,与他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中宗便发誓说:
一朝见天日 ,誓不相禁忌 。
等我们重见天日,我一定满足你所有愿望,你可以为所欲为。
后来中宗登基,韦皇后确实为所欲为,并想要效仿武则天,然而才能机遇都不济,所以兵变失败为乱兵所杀。
肃宗的张皇后天宝年选入太子宫为良娣,而后安史之乱爆发,太子与良娣随玄宗一起往四川去。过渭河时,百姓请太子留下来收服京城,而太子仁孝,放心不下父亲玄宗,于是良娣自己去和玄宗说了这事儿,所以太子留后。在征战途中,良娣始终走在前面以保护自己的丈夫并为后面的队伍探路。途中她生产,三天就起来给战士缝补衣服,说,现在不是我休养的时间,而是顾全大局的时候。
肃宗登基后,良娣很快就册为皇后,宠遇专房,而后家里也显赫起来了。这时候,张皇后自己也开始逾制奢华,干预政治,肃宗竟也是无可奈何。后肃宗驾崩时,她也欲发动兵变,当然,也是失败了。
韦皇后与张皇后的经历很相似:都与丈夫共患难了,却在同享福时出了问题。我想她们这样有见地又有担当的女人注定也是有野心的,尤其韦皇后,因为前有武则天,她则是事事效仿,意欲称为第二个女皇帝,而张皇后大约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只是想要在肃宗死后有个人能够继续保证她的荣华。
又或许她们前面的隐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的扬眉吐气,为所欲为,在低头苦行的时候,来日融化的念头就是她们的动力,而荣华之后从前所受的苦都会成为她们变本加厉享受的理由。
上官婉儿和宋若昭
上官婉儿和宋若昭是《后唐书 后妃列传》里记载的唯二留下名字的女人,其他的女人即使位列后宫之首,身集万千宠爱,也不过是称为某氏或者以嫔妃称呼,如长孙皇后,杨贵妃。原因是婉儿和若昭是以官员身份被记载的,虽然婉儿最后也作了中宗的昭容,但是她是以则天皇帝的女官立足宫中的。书上这样写:
及长 ,有文词 ,明习吏事 。则天时 ,婉儿忤旨当诛 ,则天惜其才不杀 ,但黥其面而已。自圣历已后 ,百司表奏 ,多令参决 。中宗即位 ,又令专掌制命 ,深被信任 。
从则天皇帝到中宗皇帝,婉儿都是担任了很重要的官职,而且可以看出才能非比寻常。我想大约也是婉儿辅佐过则天皇帝,所以私心里还想帮助韦后吧,谁知道呢。婉儿有政治才能,而更出众的是诗才,中宗宴会,她常代帝后作诗,后来兵变她被杀后,玄宗还将她的诗编了集子,可见其才华非比一般。
婉儿之命运可说不幸,也可说幸,她确实是全靠着自己的才能上去的。本是罪臣之后,与母亲被配入掖庭,而后凭着自己的才华脱颖而出,走到了君主的面前,而后也因着与才华相随的野心,她将自己送到了军刀下。或者她是身在漩涡,身不由己,又或者她就是那漩涡里主动的力量。
宋若昭被称为学士先生,出身世代儒学之家,幼年时就告诉父母她不要嫁人为妇,而要以自己的才华光耀门楣。后参加皇帝的考试,入宫做事,皇帝从来不以宫妾待之,而是称呼为学士先生。公主,王子,驸马以及宫嫔都跟随若昭姐妹学习,并且十分敬重她们。
宋氏姐妹五个,三个都入宫仕官,并且都才名远扬,是实现了自己的誓言。这样看来的时候,唐朝也确实是比其他朝代要开放的,女子可以选择不做男人背后的贤内助,也不要以嫁一个丈夫来为家族带来荣光。
事实也说明,那些站在男人背后的女人留下的只是家族的姓,而像婉儿和若昭她们这样的女子则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因为她们脱离了男人,以自己的名义作了历史里的人。
肃宗韦妃和代宗沈皇后
肃宗的韦妃在肃宗还是忠王的时候嫁给他,先后生了两儿两女,韦妃的哥哥在刑部做事,李林甫罗织罪名陷害忠臣,事发后,韦妃的哥哥也受到了牵连,当时是太子的肃宗怕受到妻子家族的牵连,便告诉皇帝他与韦妃感情不和,要求离婚,玄宗听了抚慰太子一番,然后批了离婚。韦妃削发为尼,住在了宫中的佛寺里。安史之乱后,西京失守,韦妃落入叛贼手中,两年后去世。
读此处,深觉肃宗之薄情和软弱,一个和自己生活了那么多年的女人,为他诞下四个孩子,说明感情还是不错的。在妻子家族遇到麻烦时,他想到的不是帮助,而是脱离关系。书中对于韦妃的容貌,性格,才能,品质没有一点描写,大约她真的是一个非常非常平凡的女人,家世想必还不错,但是落魄之后,唯一可以依靠的男人也抛弃了她,她只能在乱世里颠簸流离了。
代宗皇帝的沈皇后,也是在安史之乱中被叛贼所抓,拘在东都洛阳的掖庭,之后代宗攻破洛阳,救了她,但未及带回长安,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阳,沈皇后然后就消失了,此后历经八代皇帝都在寻找,然而始终没找到。
而后,沈皇后就成了一段传奇。她的故事也被编成了民间传说,改编电视剧等,传奇里她的名字叫沈珍珠。
其实,像沈珍珠一样,在战乱中流离失所不知所踪的嫔妃不计其数,然而只有她被那么久地去寻找,原因是她生的儿子做了皇帝,就是德宗。
杨贵妃
杨贵妃宠冠六宫,使得整个家族权倾天下。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想要禅位给太子时,她口含泥土哭着不许皇帝这么做。为什么?因为她和她的家族所得到的一切都是仰仗这个男人的皇位来的,一旦这个男人让位,她不光荣华难保,怕是性命也有危险了。她若有儿子,而这儿子又恰是太子,那么她一点儿也不担忧了。
而事实上,真正大厦将倾时,这个男人也保护不了她了,因为她于他而言,只是附庸而已,一件美丽的奢侈品而已。逃命的时候,谁还顾得上身外之物呢?
同时想到了汉武帝的李夫人。李夫人病危时,汉武帝几次要求去看望,她都拒绝了。侍女问,为什么这样?这不是要冷落皇帝吗?对你有什么好处呢?
她说,我凭的是这张美丽的脸得到的皇上的宠幸,而后我的家族也因为荣耀,如果让皇帝看到我现在病容憔悴的样子,从前的美好就会全部忘记,他只会厌弃我,进而冷落我的家族。反而是不见,留着那好印象,对谁都好。
当时代不许女人自立时,女人只能努力做好附属品,要么靠着妻子的位置,要么靠着母亲的荣耀,要么靠着昔日欢乐所留存在男人心中的挂念。
历史是男人的丰功伟绩,史书也是男人写的,能在里面占一点点位置的女人,全是因着她们是男人的好妻子或者好母亲,个别则是因为她们的叛逆与野心,比如武则天。
波伏瓦的《第二性》里写道:
她们(女人)只挣到男人肯让给她们的东西,她们什么也没有夺取到:她们接受。
因此上,史书里赞美的是品德贤良的好妻子好母亲,会吟诗作赋的才女,有美貌且温顺的嫔妃,因为这些东西男人允许也希望女人有。贤良的妻子可以辅佐男人的事业,有才艺可以理解男人的审美,并且提供消遣,有美貌又温顺则更好了,赏心悦目。男人是不喜欢也不允许女人有野心的,所以他们贬斥武则天,上官婉儿,韦皇后这样的女人,却可以接受并且赞美宋若昭和长孙皇后这样的女人,因为前者有了野心,想要和男人争夺天下,而后者虽有才华,但是仅限于欣赏,不会威胁到男人。他们又视杨贵妃这样的女人为祸水,因为她刺激了他们的欲望,间接地威胁了他们的江山稳固。
即使到现在,人们依然认可和消费的是这些女人们被男人们定义的特征,甚至更愿意去看她们的香艳故事,而不是她们作为人的本来面貌。不是更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