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死去,要么好好活着
![]() |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这是一部适合怀疑人生时看的片子。
讲了一个倔老头几天之内7次自杀未遂的故事。
很多人说看的过程中数次泪流满面,其中不乏昂藏七尺——
“虽然满满的小温暖和老套路,但是《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准备去死》还是把安宁与汹涌、平凡与伟大、幽默与悲痛、讨厌和可爱…...成功地融合在一起。大概是好久没看这种温情的片子了,今年哭得最凶的一次献给了这部瑞典电影。强烈推荐(另外里面的猫很加分,我跟你讲)。【虎掰掰】”
![]() |
我没哭。大约心太冷太凉了,哭不出来。但确实感觉到了温情和柔软带来的心灵抚慰。很治愈。虽然所有情节全都围绕“自杀”这一主线展开,可里面的笑点却比比皆是,看的过程中甚至数次忍俊不禁。
然后会在一次又一次莫名的小触动里,不知不觉重新恢复了丝丝缕缕对人性的信任和期待——由此看来,这地球确实是人类聚居生存的地方吧,而不是每天狼群环伺。也许是假象和错觉,也许还是平日的残酷现实更接近真实,但,无论如何,已经足够把自己骗得五迷三道一些日子了。
至少,对于像我这样隔三四个月就想死一死的人来说,看了这部电影后,的确会觉得人生还可以再活活看。嗯,再活活看.......
![]() |
来认识一下欧维——他59岁,性格古板脾气暴戾,堪称“偏执狂”。表达善意的方式总是那么生硬霸道,但骨子里的真挚和柔软几乎嵌入了所有行为方式——
每天都在嫌东嫌西,带着坚不可摧的原则以及随时发飙的脾性,在社区里凶神恶煞般晃来晃去,十足像个大家族的家长例行巡视自己的宅院:搬动没停进格线的脚踏车,查看指示牌立柱是否存在安全风险,斥责随处小便的狗以及它的主人,检查垃圾是否按规定分类,查看所有人家的车库锁,义正辞严地训斥在小区横冲直撞的外来车辆,诅咒一只掉了毛的流浪猫,跟政府居委会里的“白衬衫”势不两立.......
总之,只要看谁不顺眼,必定直接扑上去,逮住了,捋顺,然后放生。
![]() |
在妻子因病去世半年后,因为跟不上瞬息万变的数字化世界,欧维被身处其中43年的公司解雇。
欧维并未声嘶力竭据理力争什么权益之类,因为欧维完全不在乎。
其实瑞典的社会福利一直很好,即使遭遇解雇,欧维也会照样衣食无忧。
毋宁说被解雇于欧维来说是一种解脱,责任卸落,人生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画上句点——反正,早在半年前妻子去世的时候,欧维就向妻子承诺,会尽快去另一个平行空间陪伴她。
![]() |
回家后的欧维,没有丝毫耽搁,立即着手实施自己蓄谋已久的自杀大计。
洗漱一番,换上西服正装,还喷了点香水。没有犹豫不决,也完全没有悲愤交加的戏码,无非就是按部就班。
但实施过程中,却总是被一些意外小插曲打断。
结果,竟然连续尝试七次都没死成。
对于一个一心向死的人而言,再没有比这更让人啼笑皆非的了——
![]() |
![]() |
![]() |
第一次自杀行为被打断的状态,是在欧维站上椅子,脖颈已经套上绳索时,突然隔窗望见新来的邻居因为停不好拖车,正在院子里大呼小叫。这么不守社区规矩的行为,是一向视维护社区秩序如己任的欧文所不能容忍的——哪怕自己正在执行自杀这种自暴自弃的严肃仪式——少废话,摘绳套,坚决冲出去予以制止纠正。
![]() |
![]() |
![]() |
![]() |
![]() |
![]() |
第二次自杀行为被打断的状态,是帮邻居停好拖车后,重新回到房子里,刚站上凳子摸到绳套,结果新搬来的邻居小孩子就来趴窗户满足好奇心了。气急败坏的欧文一把扯下绳套,决定干脆还是转天再死好了。
转天一清早,寻死不成的欧维一如既往履行自定义社区巡视职责,并像往常一样买了鲜花到墓地看望妻子,同时向妻子道歉,解释昨天为何没有按照计划赴幽冥之约。
![]() |
第三次自杀,为了防止自己再次被窗外随机发生的事情干扰,欧维特意拉上了百叶窗。可是,门铃响了,邻居的小孩受母亲指派,送来了表达停车谢意的鸡肉米饭。
![]() |
![]() |
![]() |
第四次,欧维终于可以安安静静上吊了。
恶狠狠打发走所有访客后,欧维毅然决然踢翻脚下的凳子。
死前必会想起的人与事,大约都是静默太久的海啸,闭上眼睛的时候,欧维的记忆仿佛被瞬间唤醒,关于童年,关于父亲的意外死亡........
无数前尘往事一起排山倒海而来。那些细节与曲折,好像三千英里以下的海底沉船,锈迹斑斑,却也清晰如昨。而人生尽头的回眸凝视,悬停其上,仿佛最后的总结陈词。
嚣嚣红尘里,满满都是父子情深和曾经的乐极吞声。
可是,上吊上到一半,绳子断了断了断了断了......
![]() |
![]() |
第五次自杀,恼火至极的欧维准备换个自杀方式——用汽车尾气。
车里放着老歌,欧维用后视镜仔细检视了自己的仪容,拢了一下头发,顺便拔 了一根鼻毛。
然后在坐等尾气彻底把自己吞没的过程中,欧维回忆了当年和妻子索尼娅阴错阳差相识的经过——蹭火车,结果睡过头,面对检票员,刚刚经历过火灾已经身无分文的欧维困窘难当,坐在对面的索尼娅二话不说掏钱帮他补了车票。
此后,念念不忘索尼娅灿烂笑容的欧维,连续三周每天6点半重复乘坐那个班次的火车,期待还能与索尼娅再次邂逅。
当然,他等到了他想要的
后来的日子一直都像是被阳光和大风推着走,世界仿若新造好的一样,黄金透亮。
他们相爱,情感甜蜜,手里还有糖。
![]() |
![]() |
![]() |
几十年岁月倏忽而逝,他知道人生雪崩终将前来,没有人可以躲得过生老病死。
妻子去世,是那只引发它的蝴蝶,之后独自生活的半年时光,不过是朝向既定终点的最末乏味旅行,是一千多个夜晚的多米诺骨牌,是泪水和对亲人思念的轨迹过于漫长。
度日如年的每一天里,与索尼娅恩恩爱爱的点点滴滴,就如一瓶悲伤的、怨怼的、没法好好投胎转世的红酒,甜而滚烫,且带微酸,像极了一口又一口的无声热泪,百转千回,难以下咽.......
回忆未完,悲伤的情绪正铺天盖地,车库的敲门声震天动地响起。邻居女人吵吵着说是老公从房顶上摔下来了,已经被救护车载走。然后不由分说让欧帮忙维载她和孩子去医院。
欧维当然义不容辞。自杀的事情只好暂时搁置。
![]() |
第六次,欧维打算卧轨自杀。
却正好撞见有人犯病掉下站台铁轨,简直自带英雄基因的欧维除了先跳下去救人,也是别无选择。
但等把别人救上去后,迟疑片刻,欧维自己打算留在铁轨上,顺势而为践行对索尼娅的许诺。
欧维本来昂首挺胸望着迎面越驶越近的火车岿然不动视死如归,可站台上人们的惊呼声还是让他突然想起当年自己父亲被火车撞飞的惨烈一幕........
算了,众目睽睽之下操练自杀挺没劲的,吓着人就不好了,还是换个方式死吧.......
![]() |
就这样,在百般不情愿中,在延迟死亡的几天时间里,欧维先后被迫收养了一只猫,跟邻居的两个孩子之间互动产生了微妙情感,教会了伊朗来的邻居女人开车,在妻子生前常去的蛋糕店和学车的女邻居分享了甜点、咖啡以及美好往事,还帮不会安装洗碗机的笨蛋邻居安装好洗碗机,顺带帮他们收拾了厨房、哄睡了小孩儿.,捎带脚帮索尼娅生前的学生修好一辆违章停放的女车以方便他去追女孩子 ....
甚至,那只被迫收养的猫已经开始跟他同床共枕。
人与人之间不经意的点点滴滴的温情好感,轻描淡写不着痕迹地在欧维的心里衍生蔓延。那个凭空出现的伊朗女人和她的孩子们像是上天派来的天使,藉由她们,欧维跟身边其他人的相处也变得越来越融洽。
对死亡的执着,对忘妻的承诺和对身边美好情感的轻啜浅尝,犹如万箭穿心的对峙,每时每刻都在欧维心里翻山越岭旗鼓相当地相互厮杀。
可是,临终安排都已妥当,连报纸都已电话终止订阅,世界有我不多、无我不少,箭在弦上,半途而废像个什么话。
何况,对索尼娅的怀念在别人叨念起她的名字时,一如冰层碎裂,内心随之悲壮而凛冽,疼痛在心里来回地刮擦,像龙卷风一样旋转着往上升,提醒着欧维放弃誓言之不可能。
![]() |
第7次,欧维准备用猎枪自杀。
自杀之前,为了防止血液喷溅会污染房间,他用订书钉和塑料,把房间做了一下“简易内装修”。
正在犹豫不决具体把枪口顶住身体哪个部位的时候——脑门?下颌?口腔?——门铃又响了。
一分神,猎枪走火,欧维又没死成。
原来是欧维帮助修过车的索尼娅的学生,带来一个因为同性恋被家人逐出门的男孩子,找欧维借宿。
![]() |
真个是杀伐决断的性格遇上了藕断丝连的世界。
要知道,常人鼓足勇气死一次已经相当不容易,这样反复被上天试炼肝胆与决心,旁观者的我看着,也是真心醉了。所谓“命不该绝”,大约就是这个意思吧。
而就在这样的天意试炼与“挽留”过程中,重新被各种温情唤醒的对生命的依恋,有一些细若尘土随手掸落,有的则缠似晚风如影相随,终于渐渐在欧维心上氤氲出无法忽略的淡色墨痕。
记得有人说:无论想保持什么样的情感关系,人总要给自己物色至少一个非常在乎你的人。要知道孤独的好处是能让你保持独立、睿智、骄傲…...甚至可以作为才华的来源;而它的坏处只有处于重大危难的那一刻才能真切地体验到。不管对这个世界有多么森严的戒备,一定要为你的那座堡垒预留一个入口,这不是备胎,这是孤独的后路。
有人在乎、被人在乎——这才是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值得珍重的东西,也是一个人存活于世的根本意义所在。
索尼娅死后,本以为再没人在乎自己的欧维,重新感受到了温情温暖的力量。
这个时候,欧维想起了索尼娅生前说过的那句话:要么去死,要么好好活着。
既然这般“不得好死“,那么,干脆好好活下去吧——一个一心寻死、却怎么也死不成的人,在追寻死亡的路上帮助了很多孤单、无助的心灵,也找寻到了让自己继续活下去的勇气。甚至有些艰难的肯綮似乎也可以暂时搁置起来,不再持续困扰内心。
“全片没有什么高潮迭起惊心动魄的桥段,可是,为什么我的眼眶还是湿润了”——这是不少观影者在评论区留下的共同心声。
其实最好的电影永远都是平常人的日常小事,波澜不惊的节奏里,有着生活最厚重的沉淀和醒悟。
反倒是那些动辄一波三折的演绎,因为被刻意集中编排到一个人身上,总是无端让观看的人生出千山万水的无力感和距离感。
![]() |
![]() |
![]() |
![]() |
当然,影片最后,欧维最终死于心脏肥大。
社区的人都来参加了他的葬礼。
没有想象中的天长地久,故事在不完美中完美结束。
看完就想,如果,自己所在社区,也有这样一个老人家,一定会活得特别有安全感吧。
我平时是很吝于使用“美好”这个词的,因为觉得配得上这个词的人很少。但欧维是那么美好。
这个电影所传导给我的感觉也是那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