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最近看的2本科幻书
这个月看了2本科幻书,被雨果奖刷屏的郝景芳的短篇小说集《孤独深处》和曾经被科幻世界刷版面的《天意》,作者是钱莉芳。
《孤独深处》收录了雨果奖获奖作品《北京折叠》,顶着光环多少有些让我失望,整本书读起来科幻味不浓,要命的是文学感也不强,作者想要表达的点子有新意,但是逻辑禁不住推敲、文字也驾驭的不好。比如其中一篇叫《弦歌》的短篇中,教授要做一个大琴让地球和月球中间的天梯共振,以毁灭月球上外星入侵者,故事编圆了还是有看头的,可是说服力实在很弱,没有代入感。要让天梯共振,那需要做多大的琴?那么大的琴又是怎么被弹响?又不是弹吉他那么简单。既然弹琴引发天梯共振,那么在场的人耳膜甚至身体是否承受得了?毕竟黄立行告诉我们“音浪太强不晃会被撞到地上”啊。《北京折叠》也一样,网传该作品获奖和它的英文版翻译有关,英文版已经下载,我回去翻翻对照一下再说,但是内容上正如某条知乎er的评论“把《科幻世界》寄给评委基本上都能获奖”。
该评论引发我关于高中中二时期忙里偷闲看科幻世界的回忆,这算是我对科幻文学作品最早的启蒙,长篇的文章对于当时科幻渣的我有些晦涩,但是好几篇短篇科幻情节我现在都能复述出来,峰回路转、拍案叫绝。
《天意》就来源于我科幻世界回忆中的点点滴滴,当时是个高中狗,看着杂志里极力吹捧的邮寄书只能干瞪眼,顺便读读书中的部分节选过瘾,《天意》我记得宣传了挺长时间,卖点就是中国古代故事+科幻,当时觉得这个设定好奇特啊,我就凭着这点依稀的回忆,几年后在图书馆找到这本书。看完后仔细品品,钱老师那个时候就写架空穿越文啦,但是这本书和《孤独深处》一样,都不及科幻世界的平均水平,《天意》名义上写的是科幻,但是更像是古代仙侠传奇(三生三世?《孤独深处》里面也有个短篇是说秦始皇长生不老的),也许当时比较新鲜吧。前面80%是白话历史,以韩信为主线,最后20%才是科幻内容,是不是有些水啊。
从小白的我的角度来看,短篇的科幻更容易依托某些已存在的世界观or宇宙观,免去了长篇的背景设定,这样更多的笔墨落在情节上,所以我觉得国内的短篇科幻更有看头(没看过《三体》,不在评论内)。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高中同学巨浪,让我一分钱没花就看了好多本科幻世界!
《孤独深处》收录了雨果奖获奖作品《北京折叠》,顶着光环多少有些让我失望,整本书读起来科幻味不浓,要命的是文学感也不强,作者想要表达的点子有新意,但是逻辑禁不住推敲、文字也驾驭的不好。比如其中一篇叫《弦歌》的短篇中,教授要做一个大琴让地球和月球中间的天梯共振,以毁灭月球上外星入侵者,故事编圆了还是有看头的,可是说服力实在很弱,没有代入感。要让天梯共振,那需要做多大的琴?那么大的琴又是怎么被弹响?又不是弹吉他那么简单。既然弹琴引发天梯共振,那么在场的人耳膜甚至身体是否承受得了?毕竟黄立行告诉我们“音浪太强不晃会被撞到地上”啊。《北京折叠》也一样,网传该作品获奖和它的英文版翻译有关,英文版已经下载,我回去翻翻对照一下再说,但是内容上正如某条知乎er的评论“把《科幻世界》寄给评委基本上都能获奖”。
该评论引发我关于高中中二时期忙里偷闲看科幻世界的回忆,这算是我对科幻文学作品最早的启蒙,长篇的文章对于当时科幻渣的我有些晦涩,但是好几篇短篇科幻情节我现在都能复述出来,峰回路转、拍案叫绝。
《天意》就来源于我科幻世界回忆中的点点滴滴,当时是个高中狗,看着杂志里极力吹捧的邮寄书只能干瞪眼,顺便读读书中的部分节选过瘾,《天意》我记得宣传了挺长时间,卖点就是中国古代故事+科幻,当时觉得这个设定好奇特啊,我就凭着这点依稀的回忆,几年后在图书馆找到这本书。看完后仔细品品,钱老师那个时候就写架空穿越文啦,但是这本书和《孤独深处》一样,都不及科幻世界的平均水平,《天意》名义上写的是科幻,但是更像是古代仙侠传奇(三生三世?《孤独深处》里面也有个短篇是说秦始皇长生不老的),也许当时比较新鲜吧。前面80%是白话历史,以韩信为主线,最后20%才是科幻内容,是不是有些水啊。
从小白的我的角度来看,短篇的科幻更容易依托某些已存在的世界观or宇宙观,免去了长篇的背景设定,这样更多的笔墨落在情节上,所以我觉得国内的短篇科幻更有看头(没看过《三体》,不在评论内)。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高中同学巨浪,让我一分钱没花就看了好多本科幻世界!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