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的意义
查看话题 >留学才不是‘镀金’,更多的是个人成长。
2010年10月21日,顶着齐刘海梳着马尾辫的我到达了希思罗国际到达航站楼。拖着两个加起来比我体重还重的最大号行李箱,看着周围行色匆匆的人群,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世界有多大而我那么渺小。

出国留学才知道‘四海为家’不是漂泊,而是淡然。现在想想当时的场景会觉得很可笑。那么沉好几千公里带过去的电饭锅,大菜刀,被褥,衣服,都是在英国不难买到的东西呀。而且很多东西价钱并不比在中国买的贵,甚至能便宜很多。当时却不会那么想,恨不得把家都搬过去。毕竟那是iphone4才刚出而我还在用索爱小翻盖手机的年代。后来学会买几盆小盆栽,挂几个装饰海报,备齐厨房用品,就可以将出租屋或者宿舍置办的和家一样温馨,只要有发现美的眼睛。
出国留学才能体会对亲人朋友以及金窝银窝不如的‘狗窝’不舍。那时的我觉得自己无所畏惧却在临行前三天吓的发高烧。出发前一夜自己锁着门偷偷分别给妈妈爸爸写了信。结果因为行李超重在机场捯饬行李一直折腾到广播催促抓紧登机,然后背着大包一路狂奔到飞机上入座拿水杯的时候发现信还没给妈妈爸爸!带着哭腔求空姐要我下飞机把信送下去。空姐人超级好,安慰着我,帮我把信交给地勤的工作人员给送了出去。到了英国给同学打电话哭着和她说千好万好不如家好,这也是导致她离开青岛回老家的一个原因吧。
出国留学才理解了什么是‘儿行千里母担忧’。不管我自己是多么迫切的想离开家去探寻外面的世界,妈妈总是各种不放心。所以她提前学会了用QQ,开始写博客,和很多儿女在国外的博主成为博友,在网络新闻上关注一切英国相关的新闻,后来还自己学会了微信。每次看到年轻的同事流行买什么靠垫啦围巾啦之类的小东西,都会发图片来问我喜不喜欢,在家买了屯着等我回家。中秋节专门去邮局给我寄月饼,不会英文的她对照着我发送到地址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填写,虽然寄来的是一盒最不能接受的五仁陷。有一次我过敏严重,脸差点毁容到抑郁不敢出门,天天看医生,一个星期都没见好,打电话给妈妈哭,家庭并不富裕的妈妈告诉我不管机票多贵都要立刻回家。反而是我没舍得机票钱,幸运的是换的第四种药膏立竿见影,脸也没有毁容。
出国留学才觉悟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当没有方向感的路痴遇到没有智能手机导航的年代,出去遛弯再找路回家都变成了一种困难。天又黑,当时刚到英国英文也没自信,而且住的街叫Aynho Walk那么别扭的发音现在说都觉得拗口,厚着脸皮问路,结果遛狗的女生热心的把我送到了家门口。论文给老师发草稿老师说‘interesting’没给修改意见以为肯定能过结果交上后得了D-的时候,觉得天要塌下来了,然后硬着头皮重新查资料、修改,最后拿到B。会计是200人的大课,班上的印度学生数学太好总是抢答老师就跟着他们的节奏进展特别快,跟不上的我每次都急得跳脚然后在课上举手大声说我还没学会,不理会别人的眼光,学期末会计得了A+。
出国留学才发现做菜不仅仅是一种成就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出国前只会做蛋炒饭煮泡面,生肉生鱼从来没摸过的我,开始学会电饭锅煮菜煲汤,慢慢进阶为炒锅炒菜,再晋级买肉做肉。一年不到的时间不仅学会了揉面赶皮做饺子,还变成了会捧着手机对着菜谱做出各种大菜的厨师。出国结交了世界各地的朋友,自然也融合了四方菜系。广东的清淡汤水,贵州的辣,四川的麻,甚至,英国的早餐,印度的咖喱。。。最后发展成招待朋友一桌10菜一汤加甜点都没有问题。招呼朋友们一起研究菜谱然后一起吃饭一起收拾是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氛围。写论文的时候经常因为拖延症而造成巨大压力,做菜煮饭成了一种放松减压。自己挑、洗、切、炒、摆盘、享用、洗干净一道菜给在异国的我无比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出国的孩子都学会了理解和尊重,学会了接受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发现并认可自己和他人的闪光点。有人说出国的孩子的友情很容易很脆弱,其实在一次次买菜煮饭、小组讨论和作业协作、放假结伴出行、打折季相约逛街扫货、想家时抱团取暖中建立的友情很难得很独特。即使是相伴一个学年便分隔世界各地,从彼此身上学到的、感受的、经历的一切都变成青春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当今孩子的教育几乎是每个家庭的重要任务,是否送孩子出国留学成为大多数家长考虑的问题。很多家长从孩子才刚上小学就开始计划是高中还是大学把孩子送出国,现在就开始挑选国家和学校。我不只一次被问过把孩子送出国是不是件好事,几岁送出去比较合适。对于我来说,在国外将近四年的时间将使我受益终生,但是我也见过听说过在国外得深度抑郁症或者不学无术的事例,所以究竟是好是坏没办法做一个定论。鞋子漂不漂亮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眼光,更何况舒不舒服呢?只要适合自己的,才会是最好的吧。
-~公众号请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