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说沪剧
随身听的那120曲节目之中,有几个是整回书的,包括尤惠秋、朱雪吟在内的《王十朋》之《撕报单》。不过还有五段沪剧小段子却记不得什么时候遗忘在里面没有取出来,倒是可以让我调剂一下也不错。昨天出门的时候,偷了太太的苹果牌随身听,一路听歌,回来的时候因为放进了评弹京剧,竟然将孟广禄的黑头来回听了好几回,看来各种艺术的欣赏更能调剂和灸平自己的审美疲惫,不啻是一个好的办法。
五段沪剧唱段基本上都是上海的小白小朋友给我的,后来我在上海还买了筱文滨的两盘CD,其中有更精彩的唱段。随身听里的那些段子分别是筱文滨的《三国》开篇、顾月珍的《八年离乱》、施春轩汪秀英的《逼蓝衫》、丁是娥的《甲午海战》之《祭海》和王盘声王雅琴的《第二次握手》之《机场送别》,都是一方大家的精品,其中,王雅琴的唱腔略微差一点,其他的都是流派创始人。王雅琴是当年的“沪剧皇后”,成名在丁是俄、杨飞飞等人之前,按辈份应该比后来的那些女声流派创始人高半辈,据传言他是筱文滨的小老婆,筱文滨的夫人是赫赫有名的前辈女艺人筱月珍,那是和杨美梅、沈小英等都是初期上海滩簧(也叫申曲)的老一辈。
筱文滨桃李满天下,不过最得他的真传的应该是文革中惨死的袁滨忠,而施春轩的「施派」,传人式微,他的儿子施小轩倒是文革之后也活跃在沪剧舞台,可惜是汪秀英剧团的配角,一生没大红过。顾月珍,被丁是娥抢去了丈夫,文革中也被迫害致死,都是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往事。丁是娥后来社会地位很高,不过顾月珍女儿的书让人了解到了丁是娥鲜为人知的一面,也是对丁是娥、解洪元和顾月珍的婚姻恋爱等传记,非常有可读性。
王盘声和王雅琴等人文革和黄浦区的蒋云仙等人组建新长征评弹团一样,也组建了新艺华沪剧团,最为区级团,却拥有很多大师级的流派创始人,有人质疑上海沪剧院没有把鼎鼎大名的「王派」作为该院的流派唱腔之一,说是重大的遗漏,其实是自己不了解当年沪剧界的状况。丁是娥的祭海我非常喜欢听,难得她作为大牌却在《甲午海战》中扮演一个小小的配角。
2010/03/05
五段沪剧唱段基本上都是上海的小白小朋友给我的,后来我在上海还买了筱文滨的两盘CD,其中有更精彩的唱段。随身听里的那些段子分别是筱文滨的《三国》开篇、顾月珍的《八年离乱》、施春轩汪秀英的《逼蓝衫》、丁是娥的《甲午海战》之《祭海》和王盘声王雅琴的《第二次握手》之《机场送别》,都是一方大家的精品,其中,王雅琴的唱腔略微差一点,其他的都是流派创始人。王雅琴是当年的“沪剧皇后”,成名在丁是俄、杨飞飞等人之前,按辈份应该比后来的那些女声流派创始人高半辈,据传言他是筱文滨的小老婆,筱文滨的夫人是赫赫有名的前辈女艺人筱月珍,那是和杨美梅、沈小英等都是初期上海滩簧(也叫申曲)的老一辈。
筱文滨桃李满天下,不过最得他的真传的应该是文革中惨死的袁滨忠,而施春轩的「施派」,传人式微,他的儿子施小轩倒是文革之后也活跃在沪剧舞台,可惜是汪秀英剧团的配角,一生没大红过。顾月珍,被丁是娥抢去了丈夫,文革中也被迫害致死,都是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往事。丁是娥后来社会地位很高,不过顾月珍女儿的书让人了解到了丁是娥鲜为人知的一面,也是对丁是娥、解洪元和顾月珍的婚姻恋爱等传记,非常有可读性。
王盘声和王雅琴等人文革和黄浦区的蒋云仙等人组建新长征评弹团一样,也组建了新艺华沪剧团,最为区级团,却拥有很多大师级的流派创始人,有人质疑上海沪剧院没有把鼎鼎大名的「王派」作为该院的流派唱腔之一,说是重大的遗漏,其实是自己不了解当年沪剧界的状况。丁是娥的祭海我非常喜欢听,难得她作为大牌却在《甲午海战》中扮演一个小小的配角。
201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