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飞心理:为什么人会抗拒改变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过程当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事人明明很痛苦、很想改变,可到了真的要改变的时候,却会抗拒改变,不再继续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或者说不去正视问题的原因,而是把消除情绪困扰、问题行为和症状作为改变的目标。
很多当事人来做心理咨询,都是以减轻或消除焦虑、恐惧、抑郁情绪、躯体症状、问题行为或强迫症状为目标的,对于背后的自卑、胆怯、推卸、退缩……和自责、怨恨、委屈、愤怒……不闻不问,当要正视这些原因的时候,马上就会把话题转移到情绪和症状困扰上面,进入一种倾诉苦难、表达无助、寻求依靠的状态,当发现心理咨询师并不像其所幻想的“神灵”那样,为其提供高明的方法,帮助其迅速的摆脱情绪困扰和心身症状,反而引导其去正视问题背后的原因,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求真正的改变的时候,就会感到失望,从而转身继续寻求解脱。
我根据个人体会和心理咨询工作经验总结了几点原因:
1、情绪困扰、问题行为和心身症状,本来就是当事人潜意识中创造出来的,以表达某种缺失、满足某种需求或者抗拒某种影响,比如: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寻求他人的理解和照顾,推卸责任以减轻心理负担,拒绝他人的干预和影响……
这是在当事人无法用言行态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用实际行动获得心身的满足、拒绝他人的干预和影响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表达缺失、满足需求和拒绝干预的病理性策略。
2、在没有找到有效的替代方式之前,如果直接消除负面情绪、问题行为和心身症状,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这样会让当事人更加痛苦,甚至会生不如死。强烈的焦虑、恐惧、抑郁、委屈、愤怒……等情绪感受以及缺失、压抑……会让当事人崩溃。本着趋利避害、即刻满足的本能,当事人选择不去面对问题背后的原因,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建立有效的策略,而是幻想着用快速的、简便的方法立刻、马上减轻情绪困扰和心身症状。
有效的替代方式包括:用言行态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用实际行动满足自己的心身需求,拒绝他人对自己的干预和影响。
3、当事人在潜意识里就认为自己是无能的、低价值的,没有办法、也不配,感到自信、有安全感、取得成功、变得优秀、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享受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优质的情感。
这是过去的生活经验所形成的自我概念---对自己、他人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负性认识,是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当事人会用这样的生活经验和自我概念,解读自己的过去和现在、预测自己的未来,从而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的情绪困扰和心身症状,并且会无意识的以接近自虐的方式,使问题持续和泛化。只有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和生活经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心理问题。
4、心理咨询师所采用的方法也是干预和影响式的,刚开始可能会给予当事人终于找到依靠、得以解脱的感觉,但是时间久了之后,当事人就会开始抗拒心理咨询师的干预和影响,哪怕心理咨询师说的很对、很有道理,也会相反的思想和行为来表达自我的独立,并最终导致咨询关系的破裂和心理治疗的失败。
心理咨询师需要尽可能的,以积极的关注、认真的倾听、深刻的理解、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无条件的接纳,为当事人营造一个安全、温馨、轻松的氛围,使当事人可以充分的表达自己,产生被看到、听见、尊重、理解、接纳、认可、支持和欣赏的感觉,勇敢的做回真正的自己。并且用当事人的眼睛看世界、以当事人的语言说话、以当事人的意愿为目标,协助当事人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和生活经验,发现、发展出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寻求和建立成熟、有效的表达自己、满足需求和拒绝外界影响的策略。
很多当事人来做心理咨询,都是以减轻或消除焦虑、恐惧、抑郁情绪、躯体症状、问题行为或强迫症状为目标的,对于背后的自卑、胆怯、推卸、退缩……和自责、怨恨、委屈、愤怒……不闻不问,当要正视这些原因的时候,马上就会把话题转移到情绪和症状困扰上面,进入一种倾诉苦难、表达无助、寻求依靠的状态,当发现心理咨询师并不像其所幻想的“神灵”那样,为其提供高明的方法,帮助其迅速的摆脱情绪困扰和心身症状,反而引导其去正视问题背后的原因,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求真正的改变的时候,就会感到失望,从而转身继续寻求解脱。
我根据个人体会和心理咨询工作经验总结了几点原因:
1、情绪困扰、问题行为和心身症状,本来就是当事人潜意识中创造出来的,以表达某种缺失、满足某种需求或者抗拒某种影响,比如: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寻求他人的理解和照顾,推卸责任以减轻心理负担,拒绝他人的干预和影响……
这是在当事人无法用言行态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用实际行动获得心身的满足、拒绝他人的干预和影响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表达缺失、满足需求和拒绝干预的病理性策略。
2、在没有找到有效的替代方式之前,如果直接消除负面情绪、问题行为和心身症状,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这样会让当事人更加痛苦,甚至会生不如死。强烈的焦虑、恐惧、抑郁、委屈、愤怒……等情绪感受以及缺失、压抑……会让当事人崩溃。本着趋利避害、即刻满足的本能,当事人选择不去面对问题背后的原因,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建立有效的策略,而是幻想着用快速的、简便的方法立刻、马上减轻情绪困扰和心身症状。
有效的替代方式包括:用言行态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用实际行动满足自己的心身需求,拒绝他人对自己的干预和影响。
3、当事人在潜意识里就认为自己是无能的、低价值的,没有办法、也不配,感到自信、有安全感、取得成功、变得优秀、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享受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优质的情感。
这是过去的生活经验所形成的自我概念---对自己、他人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负性认识,是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当事人会用这样的生活经验和自我概念,解读自己的过去和现在、预测自己的未来,从而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的情绪困扰和心身症状,并且会无意识的以接近自虐的方式,使问题持续和泛化。只有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和生活经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心理问题。
4、心理咨询师所采用的方法也是干预和影响式的,刚开始可能会给予当事人终于找到依靠、得以解脱的感觉,但是时间久了之后,当事人就会开始抗拒心理咨询师的干预和影响,哪怕心理咨询师说的很对、很有道理,也会相反的思想和行为来表达自我的独立,并最终导致咨询关系的破裂和心理治疗的失败。
心理咨询师需要尽可能的,以积极的关注、认真的倾听、深刻的理解、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无条件的接纳,为当事人营造一个安全、温馨、轻松的氛围,使当事人可以充分的表达自己,产生被看到、听见、尊重、理解、接纳、认可、支持和欣赏的感觉,勇敢的做回真正的自己。并且用当事人的眼睛看世界、以当事人的语言说话、以当事人的意愿为目标,协助当事人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和生活经验,发现、发展出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寻求和建立成熟、有效的表达自己、满足需求和拒绝外界影响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