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来朝的真相
有人说古代的玉器都是用昆吾刀雕刻而成的,其实也不尽然。魏文帝在《典论》一文中,就明确表示不相信世上有昆吾刀,可见汉朝时此物已绝。李商隐有诗曰:“玉集胡沙割”,说明到了唐代,玉工用的是沙碾法。现如今,玉器工艺最精湛的还要属痕都斯坦,也就是佛经里所说的印度、《汉书》中所说的身毒。不过,相传他们最优秀的匠人,也是咱们汉武帝时期玉工的后裔,所以他们那噶哒雕出来的图案,有很多中国花草,而并非西域之物,这就足以说明他们现在还是按照祖宗传下来的图样在雕刻。之所以说他们的雕工好,那是因为有一种特殊的药能使玉变得质地柔软,随意折曲,所以雕出来的图案才能妙到毫巅。
纪晓岚曾经见过吏部侍郎玛兴阿从西域买来的一支玉梅花,其枝桠虬结弯曲,几乎可以插在花瓶中以假乱真。这还不算新奇,它真正的厉害之处在于,其实它的身份是一个“盒子”。对了,把上部掀开,你会发现里面是空的,即使是最细碎的枝条和花瓣部分,也是空的。
够神了吧?再看下一个。
纪晓岚还见过一个钵盂,是内外两层的结构,里面那层可以转动,但是拿不出来,两层之间的缝隙,仅能容下一根头发丝,你就算使劲摇晃它,也听不到任何撞击的声音,这是怎么下刀的呢?就算真有那么精细的刀存在,比如说激光伽马射线什么的,那又是怎么弯成弧线一直切到底部的呢?所以纪先生认为,这帮印度阿三不仅有能软化玉的奇药,还一定有能无痛缝合,不留痕迹的药方。
这种东西如果被古代的人看到,一定会惊为天人,但是现在,万国来朝,各种奇怪的宝物见得多了,也就不新鲜了。
故事完。

美玉虽好,恕老夫实在不懂,倒是可以闲聊几句万国来朝的事。
纪先生原文中可没用“万国来朝”这个词,是我斗胆说的,不过想来应该不会太错。
用现代的词儿来说,这就是一个帝国标准的面子工程,花多少钱就不提了,关键还不一定能办成。
1761年2月5日,即大清乾隆二十六年正月初一,文武百官各依品级朝列于太和殿前,身后站着各国贡使。
大清朝的画师们用长2.9米,宽2米的巨幅画卷描绘出这一幕,且看:
贡使中站在最前列的就是当时还最守礼数的朝鲜国使臣,后面跟着琉球、暹罗、安南、苏禄、南掌,当然还少不了戴着大檐帽、穿着打底裤的英吉利、法兰西、鄂罗斯、荷兰、大西洋国和大西洋属国波罗尼亚、咖喇吧、库车、翁加里亚等国的贡使,好了,不再往下数了,总之官方公布的数字是五十七个外藩属国以及三十一个朝贡国——这还是最基础的版本,那么咱们的皇帝在哪呢?人家根本没搭理这茬,画中的乾隆此时正端坐在后宫檐下,抱着孩子玩呢,真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有后为大。
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清帝国最强盛的一刻了,只可惜,未必是真的。
因为那一年本来就不是各藩属国的朝贡年,朝鲜和南掌的贡使去年刚来过。根据《实录》和《起居注》记载,大年初一这天,“御太和殿受朝,作乐宣表如仪”,然后请蒙古王公和紫光阁的几位功臣吃了顿饭,仅此而已。
那一年,纪晓岚37岁,正任国史馆总纂,很快,他就会被凋到方略馆,隶属于军机处,《万国来朝图》想必他是见过的,对比当时的真实情景,难怪他说不出“万国来朝”那四个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