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标咨询项目工作思路
招投标工作其实不仅限于工程项目,只要涉及到重大的产品、劳务采购项目都会涉及到采购。
招投标咨询项目需求主要集中在政府、国企,其实根据《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及实施细则》,我们可以发现基本上法规的前置条件都是政府和国企,这方面审计介入角度主要是有没有违法违规。针对大中型企业招投标主要是为了规范内部治理,避免基层员工、中层干部通过招投标中饱私囊,审计介入的角度主要是是否存在财务舞弊。则资本市场业务除此之外,还需要关注的角度是,是否与供应商有关联交易,如果是关联交易,交易是否公允,而招投标的规范则能够为其关联交易的公允性提供佐证。
一、采购的几种形式
采购主要形式有单一来源采购、询价采购、竞争性谈判和招投标,而招投标一般又分为邀请招标和公开招标。单一来源采购是最简单的,就是只有一家稳定的供应商,不好的地方是价格没有经过竞争相对较高,好处就是长期合作供货速度快。询价采购一般找个两、三家以上的单位问下价格和产品或服务质量,然后决定供应商,相对单一来源采购价格经过询价,有几率找到价格较低的供应商。不好的地方是采购的权利过大。竞争性谈判就是找几家供应商坐下来谈,分个几轮报价,最后选择质高价低的那家。相比于招投标较为灵活,而且可以选择两家,招投标是至少要三家。招投标的形式较多,但究竟也就是个两种,邀请招标和公开招标。邀请招标是给潜在供应商发邀请函,邀请潜在的供应商参与投标。公开招标则是在公开媒体邀请潜在供应商参与投标。当然邀请招标暗箱操作的可能大,但是快,而且手续没有暗箱操作那么繁琐。
大型企业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招投标平台,而一些企业不具备招标资质,则会委托政府招标平台或者招标代理机构处理相应的事宜。
二、招投标流程简介
招投标申请→邀标/发布招标公告(资格前审)→开标/评标/定标(资格后审)→发放中标通知书/签合同
在招投标申请这个过程,需要负责招投标部门(一般是物资采购部门或者办公室)向上级单位提出申请,这个申请需要注意几点,首先申请需要明确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邀请招标还是公开招标?大概预算是多少?采购商品的具体技术要求和规格?以及预计项目完成时间?
邀标和发布招标公告,注意发布招标公告的时点,最好在安排好评标专家等各项事宜后在发布招标公告,招标公告作为合同要约,不管是在合同法还是在招投标法中都是十分关键的时点。邀请函的话最好能够保证同一天内发布,尽可能取得回执。邀请函发送的形式有好几种,电子邮件、信函、以及打电话让投标单位来取。
在这个环节会出现一个资格前审和资格后审的问题,所谓资格前审就是正式的招投标程序前对潜在供应商进行一个筛选。让潜在供应商把自己的技术条件上报,进行审核,只留下满足条件的供应商作为入围单位。而资格后审则是在招投标环节都一视同仁,在定标环节才对你的商务条件和技术条件进行审核。(商务条件是你的单位在行业里的排名,技术则是你是否有相关的资质、业绩经验和人员基础,以及技术方案)
开标时间、开标地点会在招标公告发布的时候确定,逾期未到指定地点的都算作是弃标和废标。在开标环节,投标单位(即潜在供应商)会将制作好的标书密封好,统一提交给招标单位。招标单位会在收取投标文件的同时,要求投标单位在投标资料收取表上签字,证明东西收到了。采用电子化招投标的平台还会要求同时提供一份加密的电子版。
开标一般都是要求招标人参加,然后随机选取招标人,就每个招标文件的密封状态进行检查。现场就报价信息进行公布。
定标一般都是在当天完成,以减少出现内外勾结的情况,评标人员要求从专家库中筛选。怎么证明你是专家,基本靠职称。工程方面要求至少是中级工程师,财务方面至少要求是中级会计师,中级经济师涉及面很多,从银行到旅管都有,一些领导会考一个。评标专家要求一般是五人以上且单数,以保证能够出来合理的结果。评标专家业主单位可以提供一两个人但是为了保证结果的公允,最好不超过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定标过程如何保证公平公正,能力是一方面,过程也很重要,没收所有人的手机,屏蔽现场通信信号,对定标过程进行录音录像,盒饭提前送进来,现场微波炉加热。只要你够丧心病狂,公正这个带有limbo性质的玩意,无限趋近还是可能的。定标除了查看投标文件是否满足招标单位的要求外,还要看其是否违反了实质性要求构成废标?定标完成后,各位专家汇总意见确定中标单位。
确认中标单位后,由处理事务性工作的人员进行公告中标结果,中标单位可以根据中标结果领取中标通知书签订合同。
三、审计查问题的关注点
1.申请环节
看看申请内容是否具体,如果内容含糊,则说明其工作敷衍为之后招投标工作埋下隐患。还有有没有就具体形式进行明确。如果邀请招标,最好在申请上写明不采用公开招标的原因。申请时间是否滞后?
一般大型国企对于一定金额以上的商品和服务是明确要求要进行招投标的,有一些单位为了规避招投标,会对项目进行拆解。怎么看项目是否进行了拆解呢?看项目名称是否类似,时间是否相近?如果拆解后相同是否同一单位中标,基本可以将拆解项目的罪名做实。如果不是同一家单位,你可以看看内容是不是差不多,如果内容差不多价格不同,则可以反问他为什么一样的项目不同的价格?如果价格也一样,则可以说其存在串标的嫌疑。
2.招标公告
根据招投标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招标人对以发出的招标文件进行必要的澄清或者修改的,应当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至十五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招标文件收受人。该澄清或者修改的内容为招标文件的组织部分。”
就是答疑澄清的截止时间和中标时间要相隔十五天,以保证留给投标单位充足的制作标书的时间。但如果在十五天后出现重大存在歧义的地方怎么办?果断澄清然后将开标时间向后推,直到超过十五天。
根据招投标法 第二十四条 招标人应当确定投标人编制招标文件所需要的合理时间;但是,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二十日。
就是招标公告时间和中标时间要相隔十五天,以保证留给投标单位充足的制作标书的时间。
这个属于法律规定硬条款,看时间就能看出。
邀请招标还要注意下邀请函是否在同时寄出?是否有回执?
3.开标
看一些程序性工作是否都做到位了,例如收取标书表格是否上有签字,是否存在代签的情况?
4.定标
看看专家是否有相应证书和能力?评标人数是否为五人以上单数?专家构成是否以第三方独立专家为主?如何对招投标串标情形进行规范?看看定标是否流于形式,也就是审计的时候可以按照定标要求再看一遍标书。
5.中标
中标后是否及时发放中标通知书,是否在一个月内签订合同?是否及时退还投标保证金。这些都是可以看单据上时间来确定的。
6.判断是否串标和围标?
一般来说,这块很靠经验也很靠运气。我说几个点好了:
①看看内部会议纪要是否存在内定中标单位的情况,然后比对中标单位
②围标比较常见的是一个实际控制人通过通知三家投标单位进行投标,如果是真正的公开招标、且竞争对手众多也是很难围标的。所以大多出现在邀请招标。可以去查查投标文件是否出现内容一模一样的地方,还有就是看看项目经理关键人员是否一样。投标单位历史沿革也可以看下,看看是不是从同一家单位分出去的,是否有潜在关联关系。
③报价是否存在规律性。例如一个项目三个包,三家单位中标价格都一样,并且各自中得三包。这种巧合除非事先说好,不然出现的几率是非常小的。
7.还有一些问题可以通过比较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
招标文件上废标条款是重点关注的,投标文件只要没做到都是废标。中标也是白中,审计可以着重这哭。
四、后记
招投标问题很多事后会出现在年报事后的管理建议书里头,为什么这块成了管理建议书的香饽饽呢?因为首先不是财务问题,财务对加深对外审的好感。其次,你查出来的财务问题都是要调整的,调整不了放在管理建议书看似合理,其实风险很大。既然发现问题为什么不调整,既然问题还存在你怎么能出具无保留意见的报告。所以渐渐这块变成了审计狗知识结构里一座必须经过的独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