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精神
好久前就想写一篇关于摩托的文章,因为我个人太喜欢摩托车,但是网上此类文章实在太多,总感觉别人写的好,就好比追女孩子情敌总是比你优秀,让你心生自卑,不想言语。时过境迁,喜欢逆袭的朋友肯定会觉得我现在写的比以前更优秀了。对不起,让你们失望了。但是,我还是要写。
在我六七岁时,我爸买了一辆捷达摩托,我甚至已经忘记它长什么样。买回来之后,没过半年,就被我爸卖掉了,理由是这辆车属于变速车,带离合器,我妈不会开。没过多久,又买了一辆重庆80,属于无级变速车,不带离合器,我妈会开了,然后这辆车就陪伴到我高中毕业。那辆车的寿命那么长也要得益于当时中国的机械水平还未成熟,发动机是纯进口日本雅马哈。记得摩托刚提回来时,我爸把摩托车点了火,放在空挡,让我抓住油门把手,拉了一下油门,摩托车发出一阵阵的轰隆隆的马达声,这种声音深深的刻入我的脑海,直至今日,未曾忘记。那一年,我才八岁。
第一次骑摩托是我爸教的。那天从外婆家回来,我坐在前座上,我爸坐在后座上,我扶着他的手,他扶着摩托车的把手。他突发奇想,让我也抓住把手,然后他慢慢放开,这样我就学会了,当然那时候我自行车已经骑得很溜了,对于两轮车的平衡性掌握的很好。那一年,我正好十岁。
学会了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我爱上了这个成人的玩具,虽然我那时还未成人。上初中时,看到了一部《天若有情》的电影,刘德华那种磨膝过弯的样子好帅,然后我也学着去尝试了一下,结局当然不会太好,摩托车被甩了出去,我也甩了出去,幸好抱住路边的一棵树,不然真要在路边做几次翻滚运动了。回去了之后,还要装作没有任何事,害怕大人发现了之后不再让我碰摩托车。后来我去研究了下,电影里的摩托车是SUZUKI RG500,属于高性能两冲四缸车,出厂之后不需要改装,直接可以上赛道,全球限量532台。专业的赛车轮胎表面是光滑的,用于紧贴地面,增加抓地力,不易翻车,而我的摩托车是民用胎,没被摔断胳膊摔断腿已经是万幸了。经历了那次教训之后,我再也不用摩托车去尝试危险动作了,毕竟修车很贵的。当然,最深入人心的还是那部《阿郎的故事》的电影,周润发扮演的阿郎参加摩托车赛,高速撞墙,最终在一片火焰里死去。作为初中生的我,对于死还是挺敏感的,毕竟还没谈过恋爱,死了岂不是很可惜,所以看完电影,我的车速从没超过50码。慢慢长大,才发现电影里都是骗人的,赛道出现事故,首先有工作人员会举黄旗以示前方有事故,过往车辆请减速。其次,赛车手受伤了,能走的请出赛道,不能走的抬出赛道,二次受伤的可能性很小。
所谓的摩托精神其实就是安全,并非是那种不羁放纵爱自由,因为所有的前提必须是你还安全。我经常看到很多人骑着摩托车飞驰在路上,带着墨镜,迎面的风吹散着他的头发,那种感觉很爽。确实,我也和他们一样,追求迎面风的力度。但是,还是带上头盔比较好,毕竟你让那些开奔驰宝马的同学认出来,多尴尬啊。

-
我在海门天气晴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5-28 12: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