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鲨》恐怖/灾难片的早期代表
《大白鲨》恐怖/灾难片的早期代表
严格意义上说,恐怖、灾难片的规律不像西部片那么严格,其遵循的是一般剧情片均遵守的规律:三幕结构。但有几点特色,值得注意:
①开门见山,渲染恐怖氛围。(悬念。节奏明快。《异形》纪录片风格的开篇除外。)
②空间(相对)封闭。
③观众比角色提前预知到危险。
⑤阴谋论。(公司掩盖真相,主角反抗强大的集团)
⑥受害者一般是女性、孩子等易激起观众同情的“弱势群体”。
《大白鲨》相对简单,没有《汉江怪物》《异形》里出现的阴谋论。
故事脉络清晰:大白鲨杀人——未引起注意——大白鲨再次杀人——渔人捕获普通鲨鱼——市长、游客放松警惕;警长、科学家怀疑——大白鲨再次杀人——警长、科学家出海捕猎,终于杀死大白鲨。
多次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段,紧张、恐怖的氛围营造的好。
1. 夜晚。海滩。男孩女孩对上了眼,单独行动,去海里戏水,女孩被不明生物吞噬。极力渲染恐怖、无助的氛围。男孩在岸边休息,幸存。
2. 警长接到报案,发现尸体。(角色)死因未知。案情引起警长注意。
3. 警长决定关闭海滩,遭到官员反对。警长未坚持。(角色被蒙蔽,但观众知道情况不妙。接下来还会死人。危险临近,紧张感、期待感)
4. 海滩一切照旧,游客如织,尽情游戏。(许多孩子下海游泳。)警长心里有事,忐忑不安。一个游客在潜泳,只露出黑色的泳帽,让警长误会是鲨鱼。女孩大叫,原来是男生搞怪。(欲扬先抑)鲨鱼突然到来,孩子身亡。
5. 事态扩大,市民、官员逃离如何处理鲨鱼、海滩。受害者的妈妈悬赏猎杀鲨鱼,官员不置可否,决定关闭海滩几周。猎人出场,海滩关闭。
6. 第一幕完成,大白鲨杀人。进入第二幕——大白鲨是否存在。
7. 警长非常紧张,甚至不许儿子待在船上玩闹。警长查阅鲨鱼资料。(伤残的身体)渲染恐惧气氛。
8. 夜里。查理进行第一次捕鲨计划,类似于钓鱼,不堪一击,失败。查理落水,差点被鲨鱼咬。
9. 大白天。猎人等一大群人出海捕猎鲨鱼;科学家前来调查(伏笔鲨鱼的异常);猎人果然捕获了一条鲨鱼,警长、官员等放松警惕;科学家怀疑此鲨鱼非彼鲨鱼,遭到众人忽视;为了引起警长重视,安排受害者母亲扇了警长一耳光,指责他的过失。(编剧行文严谨)
10. 警长耿耿于怀,终于相信科学家的怀疑。两人夜里出海一探究竟。科学家下海时,在沉船中发现了一具死尸,吓了一跳,遗失了证明大白鲨存在的证据。
11. 警长与科学家向市长反应大白鲨的存在,因为惊慌中遗失了证据,被市长忽视。
12. 国庆日。大段落。大批游客再次来到海滩游玩。警长、科学家无力阻止,只能负责在海上巡逻。警长特别吩咐儿子,只能在水湾里玩。当游客发现鲨脊时,乱作一团,结果却是两个孩子恶作剧。虚惊一场之后,鲨鱼才真正出现在水湾,杀了一名游客,索性孩子逃出来了。这一段落有一非常严谨的笔法:因为媒体报道,游客起初都不敢下水。直到在市长的鼓励下,一位老爷爷带着孙子孙女下水后,游客们才忘记危险,纷纷下水了。(观众比角色知道的多,紧张、期待感十足)
13. 第二幕完成,大白鲨的存在大白于天下。进入第三幕,捕猎大白鲨。
14. 警长、科学家、昆特捕猎大白鲨。伤亡惨重,科学家遇险,藏在海中的铁箱内,躲过一劫。昆特身亡。因为前期的充分铺垫,观众对捕杀大白鲨的心理期望达到了同“角色”敌忾的地步,电影于是在惊险的捕猎大白鲨的高潮中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