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5/28 Reading Notes
5 Cognitive approach
20世纪60年代 卡鲁尔Carroll 心理学基础是D.Ausebel的认知心理学 语言学依据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
主张:反对通过机械的刺激反应教学方法,强调有意义的学习。
步骤:1理解阶段 2能力培养阶段 3综合运用阶段
优点:1以学生为中心,发现学习,可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动性与创造性。 2听说读写并进,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不足:1过分强调认知语法的规则基础 2语法规则到底要教哪些,实践理论进一步验证。
6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20世纪60年代 美国心理学家J.T.Asher 强调通过身体动作教授第二语言,用于美国移民儿童
不足:1忽视承认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碰到抽象的概念便无能为力。 2不适合基础汉语班以上的教学,或内容较复杂,语篇较长的课文。
三、人本主义教学法
1 Counseling learning 20世纪60年代 古兰Charles curran P44
四、交际型教学法 Communicative Teaching Approach 20世纪60年代
1 Functional approach
起源欧洲,兴盛美国,20世纪70年代末,Wilkins <功能意念大纲>
功能:用语言叙述事情和表达思想“怎么说”
意念:根据交际语境,规定所要表达的内容“说什么”
理论基础:功能语言观,社会语言学
功能语言观:语言是工具,是交际的工具以及思维的工具
20世纪60年代,美社会学家Hymes提出交际能力概念
遣词造句,语音词汇语法文学等语言知识,听说读写技能
交际能力
1社交能力:在社交语境中,据不同的话题对象目的,得体运用语言并合乎文化习惯
2话语能力:能根据交际意图组织句子形成话语或语段,并能连贯、完整地成段表达语义。
3策略能力:能根据交际中发生的情况,采用相应对策,并具有应变能力,如通过解释、重复、委婉、回避或转换话题等策略,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
特点:1交际性:注重培养学生在特定语境中得体地创造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2实用性:以功能-意念项目为纲,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急用先学,以具体交际项目为线索编排教学内容
3情景性: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为求实现教学过程交际化,着重帮助学生在特定语境中“说什么”和“怎么说”并对错误采取容忍态度。
© 本文版权归 silhouett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