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众生,众生如你
它就意味着我们现在感知到的你的过去;
那时你多么美啊,多么亲近啊,多么年轻啊;
如此生动,你也许仍在那里在
那些最初的几个日子里,再也不留指痕。
就这样你的旧名字收容了我们的忠实,
而没有丧失轮廓或者意义
带着你装满的贬值的行李。
——菲利普·拉金《婚前姓》(桑克译)
每个女人都曾经是少女,无论她如何变得年老色衰、变得絮絮叨叨,她曾经都是一个少女,带着羞涩、慌张和茉莉一般的清香。有时我在想,那些常年在门口坐着晒太阳的老人们,会忆起她们的少女时代吗?对她们,又意味着什么?幼稚?怀念?还是早已忘却?是报以沉默,还是眼泪?
我今天要讲一个少女的故事。
她留着齐刘海,马尾辫,发色带着亚洲人自然的综。她爱和同桌讲每天发生的趣事,两个女孩叽叽喳喳能讲半节自习课,然后惊觉作业还没有写完,赶紧一阵狂写。她们每天一起散步、一起吃饭、一起回家,一起课间趴在阳台上看楼下经过的男孩子。一起逛街,去买那学校不允许穿的迷你裙,假日时候穿上走在街上,把自己想象为走秀的模特,脸先红了起来。一起谈讨厌的月经,和青春的荷尔蒙。她给她看高年级男孩的情书,一起甜蜜看完,互相调笑,再一起撕成碎片,散在风中。
她喜欢隔壁班的男孩,高高瘦瘦,戴着一副眼镜,喜欢穿白衬衫,刘海很自然地垂下来,清清爽爽的感觉。她每天唯一能够有把握见到他的机会,便是上午和下午的广播操。他在队伍的最后一个,喜欢低着头,手插在口袋里,偶尔和身边的人说说话。她排在前面,只有当做转身运动时,她才能够装作不在意又贪婪地看一眼,仿佛这一眼,便满足了她所有的思念。一直到毕业,他都不知道她的存在,不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带来的是隔壁一朵花朵的绽放和凋谢。毕业典礼的时候,他的班级就坐在她的前面,那是这么多年来,她离他最近的时刻。她看着他的头发在他说话的时候轻轻颤动,每一根发丝似乎都能看见,甚至闻得到他头发上残留的洗发水的味道。她满足极了,便在那一天将自己的爱(或许可以称作爱)宣告了终结。此后,她再也没有他的消息。只在偶尔看见穿着校服一起走过的男孩女孩时,才会忆起记忆里那个纯净的他。她想,这才是最好的结局吧,何必被世俗的婚姻和爱情玷污了那最初的悸动。
她上大学,谈了几场恋爱,伤过别人,也被别人所伤,最后明白爱情不过如此,不过是人生追求中微不足道的一面。于是开始变得理智,开始相亲,去了解对方的家世和经济能力,然后选择一个没有不良嗜好、对自己还好、家庭工作都不错的男人结了婚,过上了众人羡慕的有房有车的生活。开始为工作中的你争我斗而烦心,为婚姻中难以处理的矛盾而吵闹,为孩子的成长而操劳。天天刷剧、偶尔逛街、偶尔美容、偶尔会友。生活渐渐为她披上一层又一层华丽而灰暗的细纱。层层叠叠、无止无尽。待到孩子长大,再为孩子带孩子,为孩子的婚姻和前途操心。然后慢慢老去,老到自己也认不得自己。
这不仅仅是一个少女的故事,也是所有人从少女时代迈向成熟或多或少的经历。于是我们变得成熟,变得不再轻易落泪,学会把曾经看重的东西看轻,学会把曾经看轻的东西看淡,学会隐忍,学会冷漠,然后我们慢慢走向淡然、走向优雅、走向得体,走向这个社会对一个成熟女人的要求。
当多年以后,你带着昂贵的化妆品也遮不住的色斑,在咖啡馆、在菜场、在街头,与女友谈起早恋的儿子、奔于应酬的丈夫和多事的婆婆,谈起最近疯涨的学区房和打折的奢侈品,谈起小区门前总是乱停的车和糟糕的空气,谈起多年的腰椎盘突出和更年期的潮热,是否在某一个瞬间,想起少女时代的你,仿佛一推开门,就能遇见最美的阳光,就能骑上自行车御着风,轻盈如鸟儿一般,装作不在意经过喜欢的邻班男孩的教室,放下书包拿出课本,充满希望的一天又开始了。
那时你多么美啊,多么亲近啊,多么年轻啊;
如此生动,你也许仍在那里在
那些最初的几个日子里,再也不留指痕。
就这样你的旧名字收容了我们的忠实,
而没有丧失轮廓或者意义
带着你装满的贬值的行李。
——菲利普·拉金《婚前姓》(桑克译)
每个女人都曾经是少女,无论她如何变得年老色衰、变得絮絮叨叨,她曾经都是一个少女,带着羞涩、慌张和茉莉一般的清香。有时我在想,那些常年在门口坐着晒太阳的老人们,会忆起她们的少女时代吗?对她们,又意味着什么?幼稚?怀念?还是早已忘却?是报以沉默,还是眼泪?
我今天要讲一个少女的故事。
她留着齐刘海,马尾辫,发色带着亚洲人自然的综。她爱和同桌讲每天发生的趣事,两个女孩叽叽喳喳能讲半节自习课,然后惊觉作业还没有写完,赶紧一阵狂写。她们每天一起散步、一起吃饭、一起回家,一起课间趴在阳台上看楼下经过的男孩子。一起逛街,去买那学校不允许穿的迷你裙,假日时候穿上走在街上,把自己想象为走秀的模特,脸先红了起来。一起谈讨厌的月经,和青春的荷尔蒙。她给她看高年级男孩的情书,一起甜蜜看完,互相调笑,再一起撕成碎片,散在风中。
她喜欢隔壁班的男孩,高高瘦瘦,戴着一副眼镜,喜欢穿白衬衫,刘海很自然地垂下来,清清爽爽的感觉。她每天唯一能够有把握见到他的机会,便是上午和下午的广播操。他在队伍的最后一个,喜欢低着头,手插在口袋里,偶尔和身边的人说说话。她排在前面,只有当做转身运动时,她才能够装作不在意又贪婪地看一眼,仿佛这一眼,便满足了她所有的思念。一直到毕业,他都不知道她的存在,不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带来的是隔壁一朵花朵的绽放和凋谢。毕业典礼的时候,他的班级就坐在她的前面,那是这么多年来,她离他最近的时刻。她看着他的头发在他说话的时候轻轻颤动,每一根发丝似乎都能看见,甚至闻得到他头发上残留的洗发水的味道。她满足极了,便在那一天将自己的爱(或许可以称作爱)宣告了终结。此后,她再也没有他的消息。只在偶尔看见穿着校服一起走过的男孩女孩时,才会忆起记忆里那个纯净的他。她想,这才是最好的结局吧,何必被世俗的婚姻和爱情玷污了那最初的悸动。
她上大学,谈了几场恋爱,伤过别人,也被别人所伤,最后明白爱情不过如此,不过是人生追求中微不足道的一面。于是开始变得理智,开始相亲,去了解对方的家世和经济能力,然后选择一个没有不良嗜好、对自己还好、家庭工作都不错的男人结了婚,过上了众人羡慕的有房有车的生活。开始为工作中的你争我斗而烦心,为婚姻中难以处理的矛盾而吵闹,为孩子的成长而操劳。天天刷剧、偶尔逛街、偶尔美容、偶尔会友。生活渐渐为她披上一层又一层华丽而灰暗的细纱。层层叠叠、无止无尽。待到孩子长大,再为孩子带孩子,为孩子的婚姻和前途操心。然后慢慢老去,老到自己也认不得自己。
这不仅仅是一个少女的故事,也是所有人从少女时代迈向成熟或多或少的经历。于是我们变得成熟,变得不再轻易落泪,学会把曾经看重的东西看轻,学会把曾经看轻的东西看淡,学会隐忍,学会冷漠,然后我们慢慢走向淡然、走向优雅、走向得体,走向这个社会对一个成熟女人的要求。
当多年以后,你带着昂贵的化妆品也遮不住的色斑,在咖啡馆、在菜场、在街头,与女友谈起早恋的儿子、奔于应酬的丈夫和多事的婆婆,谈起最近疯涨的学区房和打折的奢侈品,谈起小区门前总是乱停的车和糟糕的空气,谈起多年的腰椎盘突出和更年期的潮热,是否在某一个瞬间,想起少女时代的你,仿佛一推开门,就能遇见最美的阳光,就能骑上自行车御着风,轻盈如鸟儿一般,装作不在意经过喜欢的邻班男孩的教室,放下书包拿出课本,充满希望的一天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