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玛德莱娜与不好吃的书
后来不知怎么又改变了主意。母亲着人拿来一块点心,是那种又矮又胖名叫“小玛德莱娜”的点心,看来象是用扇贝壳那样的点心模子做的。那天天色阴沉,而且第二天也不见得会晴朗,我的心情很压抑,无意中舀了一勺茶送到嘴边。起先我已掰了一块“小玛德莱娜”放进茶水准备泡软后食用。带着点心渣的那一勺茶碰到我的上腭,顿时使我混身一震,我注意到我身上发生了非同小可的变化。一种舒坦的快感传遍全身,我感到超尘脱俗,却不知出自何因。我只觉得人生一世,荣辱得失都清淡如水……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读书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的关注点。或是那些有趣的、惊险的、奇幻的情节,或是优美的、哲理的、风趣的表达……我的关注点却总是落在书中提到的那些美味。
最初对《追忆似水年华》起了极大的兴趣是因为在文学史书上的一段关于“小玛德莱娜点心”的摘录。普鲁斯特看似平静的描写,却让我对这种点心充满了无限向往。
于是遍查菜谱,找到了号称最正宗的做法,亲自动手还原书中美味。
将柠檬皮黄色部分细细削下切成碎屑与砂糖混合,待清新味道释放后加入鸡蛋搅匀。之后筛入低筋粉、泡打粉、香草精继续搅拌。香草与柠檬混合着美妙的碳水化合物香气,开始弥漫。
将黄油小心隔水融化,加入其中继续搅拌。将混合好的面糊放入冰箱冷藏一小时,便可以倒入刷了黄油、筛了低筋粉的模具中进行烘烤。
亲自烘焙过的人才知道,蛋糕最美妙的香气其实都是在烘焙过程中释放的。
“叮!”
我的小玛德莱娜完成了。
慌慌张张脱模,翻箱倒柜找到一只茶杯,泡了红茶,郑重其事摆在桌前,假装自己身处十九世纪末的法国,品尝我的“下午茶”。
微甜松软,柠檬香气十分惊艳。
我顾不上再装什么贵族小姐,大口大口吃了起来。
小玛德莱娜吃了大半,才想起了普鲁斯特,于是翻开《追忆似水年华》。
读了十几页,觉得甚是乏味。无尽的意识流叙述,平缓清淡的语气,毫无波澜的情节……这些都令我昏昏欲睡。
唯一支撑我读下去的理由便是“这是一本世界名著”。
这时,普鲁斯特哥哥说的一句话突然闪现在我脑中:“我弟弟写的书,只有摔断了腿的人才会读”。
我摸摸自己健全的双腿,将“似水年华”扔在一边不再追忆,专心吃起了点心。
后来,看到一条消息,翻译家周克希先生在翻译了三卷《追忆似水年华》之后,放弃了其他四卷的翻译,称“人生太短,普鲁斯特太长”。
看来世界名著也不都是好吃的。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