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去了今日美术馆
我今天去了今日美术馆。
1.在2号馆的一层有一个铸钢的作品:一个长发的女人,漂浮着平躺在空中,着了一件铺满齿额、轮图案的束身连衣裙,闭目躺着,没有表情。身材是真的好,即便是平躺,她的双乳。。仍然耸立着,乳头。。。
但完全没有想要去抚摸或者是怎样的感觉,只是就那样看着,感觉,真美。没有亵玩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冲动,没有想抚摸一下什么什么的感觉,只是觉得她的身体好美。
从上向下看,从侧面看,从各个角度看,这是一具完美的身体,成熟女人的身体,嗯。然后再去读作者自己对于作品的介绍,也有提及性的吸引魅惑等等。然而,我却感觉这副身体具有一种让人不可轻易靠近的美感,隐约感觉像有东西包裹在她周身保护着她一样,让她与我之间产生了一段距离。相比其他的身体,我可能更迷恋这种存在距离感的身体。让人
2.在2号馆的二层有一个雕塑作品,也是钢材料。一个大人与一个小孩正在对视,同样的装扮,不同的是体量上的差距。这大概是一个介于25-35岁的成年男子,微微低头很专注地盯着比他小了2/3体量的小男孩,小男孩大概5、6岁的样子,也回成年男子以认真的目光。
作品取名“回去”。
我欣赏了很久,特别是作者的别出心裁的设计,让小男孩站在成年男子的投下的黑色影子下。
回去,是要回到哪里去呢?
“回去”,这句话后面应该加什么符号?句号?问号?省略号?叹号?然而作者只是留下了简单的两个字而已。
是男孩说的,还是男人说的,还是这根本就不是一句话、而是一个简单的标题。不得而知。
我想了很多,和男人并肩站在一起,面对的正是孩子,从那个躯壳中看到的是遗憾、不舍、悔恨、希望,被自己悟出的感情吓了一跳。
于是快速跳到和孩子站在同一条线上,我感觉身边的孩子对希冀的大人的世界和生活充满着浓浓的盼望,然而对面的男人的表情却告诉他,一切并不是孩子所想的那么的简单。
确实是觉得这个作品是今天在今日看到的最有意思的作品,没有之一。
快出美术馆的时候,放不下这幅作品,又跑回去看。
真的太有意思了,大人和小孩其实都没有表情,因为作者将面部做了镂空处理,所以观众也只能看到的是两具躯壳,即用衣服、鞋子和没有脸的身体撑起的躯壳。可能是因为没有表情供观众去解读,所以也增加了这幅作品的趣味。在这幅作品中,大人的姿态,孩子的姿态,投射在孩子身上的成年男子的黑色阴影,以及简单两字的标题,这些符号又各自代表什么意思呢?
我得到的答案是,时空感。
这幅作品有很强的的时空感。仿佛,你走入了同一个人的两个不同时空。在这幅作品中,你可以是孩子,也可以是大人,但是,你不可能同时担任两个角色。就像,思考一个问题,大人有大人的立场和态度,孩子又有孩子的立场和态度。如果想让自己感受到孩子的想法,唯一的做法就只有在想得到他的思考的结果时,变成一个孩子,站在和他同样的位置,拥有或者假象拥有和他一样的社会阅历、人生体悟等诸多外在内在的因素。就像看身边出现的那些为人父母者,特别是母亲,在和孩子对话的时候,习惯性地蹲下来,担任孩子的伙伴角色,以同样的孩童的口吻进行着沟通。
这时空感算是答案了,但是作者加上去的黑色阴影又如何解释。
嗯,我想可能是对做孩童的快乐的追忆与怀念。嗯,也许两个人不是同一个人的两个时期呢?也许是儿子与父亲?黑色的阴影也许是父亲对自己儿子深沉的庇佑与责任?嗯,从这个角度看也许就清楚了。但我还是喜欢在这幅作品中加入时空感的元素,阴影可能是追忆、可能是哈哈哈,点到为止,大家自己体悟吧~
3.本来是去今日美术馆是看1号馆的肖全的肖像摄影展的。推荐一下,这个摄影展到,我看看哈,到6月13日。确实很棒。
嗯,一下午的逛展览是送给自己今年的端午节礼物。
嗯,端午节快乐,各位亲。
2017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