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向西(十一)转山(下)
如果说整个阿里大环线的高潮在转山,那么转山的高潮便在第二天清晨的日照金山。雪山的召见并不是第一次,而每次却都有不同。
第二天,我们没有来得及再看一眼止热寺的阳光——4点刚过,转山的人们便陆续出发,扶老携幼,把山坡点缀上间断的灯火,时隐时现,向着卓玛拉垭口缓缓而去。我们磨蹭到要6点才出发,天依旧黑得摸不着路,却有很多好心的藏族香客愿带上我们同行。一路向上,转眼就不见了止热寺的灯光。
卓玛拉山口是冈仁波齐外转路线的制高点,据说海拔有5600多米——竟高出我从前翻越的任何的垭口——也是整个转山路线最具挑战的一段,由于过于高寒陡峭,据说雇佣马帮的印度贵族到此也只有自己徒步前行,而几乎所有转山失败者都止步于此。
天边泛起鱼肚白的时候,我们刚好走到半山腰。身后墨蓝色的天上现出冈仁波齐的冰川。层叠的云躲在雪山后面,渐渐的变成亮色。我知道太阳快要出来,便止住脚步,坐在一处经幡旁,等着朝霞将雪山染成金黄。
我以为一天中最美的时间莫过于日出与日落。斜射的阳光经过更长的路程,只留下红色黄色的光切在山间与枝头,成了血与暗的比对。当雪山被朝阳染金的那一瞬,大约没有哪个山客不为此痴狂。或者只有那一刻才能理解,这一路拜佛拜山的藏族香客,与那些在家中请了菩萨终日以求保佑的“善人”的不同——“信仰”两字中本没有“索取”、“诉求”之意,相信和敬仰,早就够了——那容你一睹身姿的雪山,实在是赏你一生一回的召见。
















日照金山之后,继续翻越垭口。七月的高原,仍满是积雪,与层层相系的经幡交织在一起,为我们这些并不识途的游客指引着前路。虽然在高原适应了几天,但快到垭口的时候,仍会觉得体力不支。走走就要歇歇,一次脚下一滑,几乎摔倒,竟有同来转山的藏族大姐递来一块大白兔奶糖。虽不是什么贵重之物,却教我惺惺念念感动了这许多年。
翻过垭口,一路向下,天已经完全亮了。陡坡刚刚结束,便是林立的茶馆等着翻过山口的旅人。手捏久违的糌粑,配一壶甜茶,享受这“上午茶”的时光。接着是一路平川,河谷、草原,冈仁波齐已隐藏在右边的山中,心里却仍念着他的雄浑。如今时而想起这段里程,依然历历在目。
在塔钦镇口,张师傅们还特意备了哈达,等我们转山归来。回到旅店门口才遇到几天来第一场骤雨。
2017-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