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特鲁奇:我的俄狄浦斯,是犯罪
卡斯特鲁奇版本的《俄狄浦斯》应该最初受到薄伽丘的影响——原著为公元前5世纪索福克勒斯所著悲剧,1804年由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翻译。俄狄浦斯降临在一座女修道院中,浩劫因而发生。就像人们所能预料到的那样,卡斯特鲁奇的构想关注更严肃的冲突,即理性和我们所说的“未言明”的“黑暗力量”的冲突。
卡斯特鲁奇告诉我,“俄狄浦斯的降临就像一个不明物,一个他者,在这种情况下进入女修道院。这是两个完全对立的世界:所以其接下来发生的事具有实验性。故事发生在一个封闭的环境,言语被禁止,唯一能听到的是用拉丁文吟唱的格里高列圣咏。这是一个极端明确的律令与一个相异的但同样明确的律令的冲突:天主教和基督教传统与异教徒和古希腊的对抗。”
一个语言被限制的舞台?那么它将如何能够将荷尔德林的文本融合进去呢?“难道这不会是一个问题吗?”我问道。
卡斯特鲁奇严肃地看着我:“没错!这不仅是个问题,这是犯罪!”
理性与黑暗力量的冲突
我明白他并不打算再向我泄露过多关于这部万众期待的作品的信息。也许震动观众并且取得计划的效果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未知。所以,我们转而聊起了概念框架。卡斯特鲁奇跟我说起架构这部戏的一些坐标,其中一个是性。俄狄浦斯闯入了一个“同性的”环境,“仅从符号上看,是显现的肉身——是一部明显的关于性的场景,生理意义上的性”的环境。除了这个对立,他还致力于先知忒瑞西阿斯与悲剧英雄俄狄浦斯之间的冲突。
▲忒瑞西阿斯(Tiresias)是希腊神话中底比斯的一位盲人预言者。据荷马史诗《奥德赛》,他甚至在冥界仍有预言的才能,英雄奥德修斯曾被派往冥界请他预卜未来。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的终极讽刺,备受赞誉的完美的悲剧,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是最科学、最具对称美感以及最具统一性的,就在于俄狄浦斯在扮演查凶者的同时也是犯罪者。他对“污染”忒拜城的瘟疫的缘起的理性追问,与盲人先知忒瑞西阿斯的预言相抗争,这在他的逻辑之外,但却恰恰是他视而不见的真相。残酷的是,天真的英雄不懈追查的凶犯就是自己,并且最后发现他与自己的母亲同睡一榻。这个故事自相矛盾地既赞美了他的理性,又批判了他对忒瑞西阿斯所说真理的无视。俄狄浦斯在无视真理的同时直面真理。
▲《俄狄浦斯和斯芬克斯》是法国画家古斯塔夫·莫罗(Gustave Moreau)早期的代表作。画家将恶怪斯芬克斯的人头妖身处理得自然、得体。斯芬克斯那丑恶的兽身、张开着雄健的翅膀,野性勃发,而她那张少女般美丽而冷酷的脸,和那坚挺诱人的丰腴乳房则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卡斯特鲁奇解释道,“俄狄浦斯毫无疑问代表着理性。运用这理性,智慧以及在语言和思考带来的雄辩,他才能战胜一度威胁忒拜城的斯芬克斯。同时忒瑞西阿斯象征着黑暗力量,‘言明的和未言明的’。
直觉与混沌反而距真理更近
如此说来,对立存在于俄狄浦斯与忒瑞西阿斯之间,同时也存在于‘言明的和未言明的’本身。似乎索福克勒斯凭直觉感知到了人的灵魂中黑暗的本性,就像是通过精神分析确立的一样。忒瑞西阿斯与黑暗力量相连,但这恰恰就是离真理最近的东西。
并且就好像这出悲剧把现实中万神殿的危机搬到了舞台上,这里有人与神关系的危机,以及人与人的神性之间的冲突。这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一片空无,再也没有神的存在。但是忽然,黑暗力量回来了,以一种神经质的形式宣告回归——一种原生体系,原始的、直觉的、混沌的。”
和卡斯特鲁奇交谈后,我对这部戏有什么预期呢?我预测这个作品将是对科学理性的放逐,对忠实还原索福克勒斯原著的拒斥?是的,我认为我们会钻入“黑暗物质”里:性,预言,宗教和奥秘,怀疑,自我追问以及失败。这是忒瑞西阿斯的真理——一个半男半女的先知的真理,一个俄狄浦斯无视的力量的真理——这就是这部作品的核心。
因此,在这种难以阐明的晦涩之中,观众需要忍受导演事先的预设,那就是,诱发观众难以用言语完整表达的反应。
购票直通率:http://www.tjgtheatre.org/ycc.aspx
卡斯特鲁奇告诉我,“俄狄浦斯的降临就像一个不明物,一个他者,在这种情况下进入女修道院。这是两个完全对立的世界:所以其接下来发生的事具有实验性。故事发生在一个封闭的环境,言语被禁止,唯一能听到的是用拉丁文吟唱的格里高列圣咏。这是一个极端明确的律令与一个相异的但同样明确的律令的冲突:天主教和基督教传统与异教徒和古希腊的对抗。”
一个语言被限制的舞台?那么它将如何能够将荷尔德林的文本融合进去呢?“难道这不会是一个问题吗?”我问道。
卡斯特鲁奇严肃地看着我:“没错!这不仅是个问题,这是犯罪!”
理性与黑暗力量的冲突
我明白他并不打算再向我泄露过多关于这部万众期待的作品的信息。也许震动观众并且取得计划的效果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未知。所以,我们转而聊起了概念框架。卡斯特鲁奇跟我说起架构这部戏的一些坐标,其中一个是性。俄狄浦斯闯入了一个“同性的”环境,“仅从符号上看,是显现的肉身——是一部明显的关于性的场景,生理意义上的性”的环境。除了这个对立,他还致力于先知忒瑞西阿斯与悲剧英雄俄狄浦斯之间的冲突。
![]() |
▲忒瑞西阿斯(Tiresias)是希腊神话中底比斯的一位盲人预言者。据荷马史诗《奥德赛》,他甚至在冥界仍有预言的才能,英雄奥德修斯曾被派往冥界请他预卜未来。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的终极讽刺,备受赞誉的完美的悲剧,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是最科学、最具对称美感以及最具统一性的,就在于俄狄浦斯在扮演查凶者的同时也是犯罪者。他对“污染”忒拜城的瘟疫的缘起的理性追问,与盲人先知忒瑞西阿斯的预言相抗争,这在他的逻辑之外,但却恰恰是他视而不见的真相。残酷的是,天真的英雄不懈追查的凶犯就是自己,并且最后发现他与自己的母亲同睡一榻。这个故事自相矛盾地既赞美了他的理性,又批判了他对忒瑞西阿斯所说真理的无视。俄狄浦斯在无视真理的同时直面真理。
![]() |
▲《俄狄浦斯和斯芬克斯》是法国画家古斯塔夫·莫罗(Gustave Moreau)早期的代表作。画家将恶怪斯芬克斯的人头妖身处理得自然、得体。斯芬克斯那丑恶的兽身、张开着雄健的翅膀,野性勃发,而她那张少女般美丽而冷酷的脸,和那坚挺诱人的丰腴乳房则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卡斯特鲁奇解释道,“俄狄浦斯毫无疑问代表着理性。运用这理性,智慧以及在语言和思考带来的雄辩,他才能战胜一度威胁忒拜城的斯芬克斯。同时忒瑞西阿斯象征着黑暗力量,‘言明的和未言明的’。
直觉与混沌反而距真理更近
如此说来,对立存在于俄狄浦斯与忒瑞西阿斯之间,同时也存在于‘言明的和未言明的’本身。似乎索福克勒斯凭直觉感知到了人的灵魂中黑暗的本性,就像是通过精神分析确立的一样。忒瑞西阿斯与黑暗力量相连,但这恰恰就是离真理最近的东西。
并且就好像这出悲剧把现实中万神殿的危机搬到了舞台上,这里有人与神关系的危机,以及人与人的神性之间的冲突。这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一片空无,再也没有神的存在。但是忽然,黑暗力量回来了,以一种神经质的形式宣告回归——一种原生体系,原始的、直觉的、混沌的。”
和卡斯特鲁奇交谈后,我对这部戏有什么预期呢?我预测这个作品将是对科学理性的放逐,对忠实还原索福克勒斯原著的拒斥?是的,我认为我们会钻入“黑暗物质”里:性,预言,宗教和奥秘,怀疑,自我追问以及失败。这是忒瑞西阿斯的真理——一个半男半女的先知的真理,一个俄狄浦斯无视的力量的真理——这就是这部作品的核心。
因此,在这种难以阐明的晦涩之中,观众需要忍受导演事先的预设,那就是,诱发观众难以用言语完整表达的反应。
购票直通率:http://www.tjgtheatre.org/ycc.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