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秦小明
昨天最重要的事:认识到秦小明!这个公众号的文章都很棒,含金量很高,像昨晚刚看的“在浙大的大学四年”、“你作为女的,那么努力为了什么?”,深受反思和激励……同时,作者本身就很牛逼,所以,真的很开心,希望自己的认知会有所提升,对自己更自律,付出的更多。“静心”
New get
你心爱的人,总有那么几点,是别人觉得无厘头,你却觉得特别触动的地方。
人们更喜欢的,是那种受过很多痛苦,但看起来不知痛苦为何物的人。一帆风顺并不可贵,可贵的是隐忍而上,逆流向上。
佩奇说,你放弃吧。第一是现在已经是期末了,已过了选课时间;第二是时间冲突,你怎么选的进课表呢?第三是就算选进了,你要怎么考试呢? 可我不信,我和她打赌,如果我做到了,她就陪我出学校玩一天。(看到这里,我看出了他们对时间的重视程度,而我经常外出并不以为然,其实时间成本是最最不应被忽视的。) 人们常说,不是你不会去做,而是诱惑不够。我深以为然。 要不是佩奇说陪我玩一天,鬼才会从东一A的教务处,跑到“煤气罐”行政楼的校长办公室,蹲点一周,只为校长同意我同时考两门冲突的课。 至今我还记得副校长说“下不为例”时感叹的表情,他被一个文科生,执意要考微积分的上进和等了他一个礼拜的耐心,深深折服。如果他知道这一切只是因为我想和佩奇出去玩上一天,不知他会做何感想。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好几年里,每每想到佩奇的离开,我都会用《道德经》里的这句话,来安慰自己有些难过的心情。或许她就是被命运安排,让我留在浙大的人吧。
佩奇很认真地问过我两个问题:一是你来浙大做什么?二是将来毕业后,你希望做什么样的人?这是老校长留给浙大学子的两个问题。(在这里,我想到在小桂花教学楼看到的蔡元培校长对大学生们说的一句话: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故诸君须把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我起初的回答是:混,混混。 当然,玩笑开过,就要认真:第一,读书,越多越好。第二,独立,越早越好。
第一,读书本,专业教材,文学,历史,哲学,科学,学术期刊论文,均包括在内,一个都不能少。 我后来的大学时光里,差不多有七八成时间都花在读书这件事上。图书管理员张阿姨,自修教室的李大叔,都成了我的朋友,因为他们每晚清场时,都会看到我。浙大自修结束十点半放的梁祝,和每天傍晚饭点时放的神秘园,都成了我挥之不去的大学记忆。 「来读书」包括的第二层含义,是大学里的取和舍。 浙大这样的大学,你可以做很多事,比女生的化妆品还多。如果不知取舍,四处发力,则很容易把大学过得浮躁,看似丰富多彩,实则雨打浮萍,扎不了根,风一吹,就散了。 有人会告诉你,大学里学习不重要,体验人生才重要。没有恋爱过的大学,没有旅行几次的大学,没有翘过课的大学,都是不完整的大学。 但我要告诉你,人生那么长,够你体验一辈子,但大学就四年,错过了就再也回不去。再没有一个四年可以让你心无杂念地在图书馆带着一个玻璃杯,呆上一整天,就算没有人来摔你的杯子,但是你收获的知识和自律,却足以让你受用终身。
「独立」包括财务独立和思想独立。
竺可桢校长曾提出,大学教育的目标不仅是造就专家,更要培养出拥有这4项素质的人才: ①以天下为己任;具有全球视野,具有大格局,胸怀天下,在遇到困难时,懂得以一种“超脱”的心态来处理;(慢慢理解并实践)(信仰) ②清醒理智、深思远虑、不肯盲从;(灵魂) ③明辨是非而不徇利害;明白对错,不问利害;(灵魂) ④体格健全。(肉体)
来自秦小明关于大学四年应该去做的事情的建议: ①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和心安的东西,一定要聚焦; ②树立几个小目标,并付诸行动;万不可希望以最小的劳力,获最大的成功; ③勿以任何借口放松学业;多体验多尝试万不能成为轻视学业的理由; ④避免急功近利,凡事眼光放得长远一些;知识不会直接转化为现金,但是它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一个人能够走多远,因为往往牢固的知识背后,也对应了更加的自律,更加长期的学习以及坚持的习惯; ⑤仰望星空的时候别忘了脚踏实地。有时按最多数人的套路出牌,最终充其量你也成了大多数,你没办法做到最好;
我曾经问过她,你这么努力,万一投资失败了怎么办?这是你辛辛苦苦赚回来的钱啊。 学姐说:自己认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做。哪怕失败,哪怕一切从头来过,该交的学费总得交。没有年轻时的艰辛,怎么能换来年老时的从容,她喜欢自己努力的样子。 我也问过她,为什么不找一个男朋友分担一下?反正追求者众。 她说:感情是一件重要的事,她之所以这么努力,除了应对最坏的情况,未来不靠男人自己一样获得精彩之外,也是希望自己做好足够的准备,以在未来遇到自己心动的男生的时候,有不容置疑的底气。
每一个人在登顶理想之巅之前,都可能经历上坡途中的重重苦难,经历无尽的孤独,漫长的黑暗,经历别人的冷漠与嘲讽。不过好在时光,往往不会辜负努力而认真生活的人们。最差的情况,他们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而这,往往是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