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学围棋
前些日子柯洁对弈AlphaGo被炒得沸沸扬扬,人机对战的巅峰之作也让我十分好奇,从步行街看帖看评论到YouTube上搜各种围棋纪录片、重看一遍电影《吴清源》,再到搜索围棋教学视频和APP学习,可以说我对围棋的兴趣到了出生以来的最高点。
其实对棋类游戏的爱好,我从小就有,孩童时期和亲戚同学下斗兽棋、跳跳棋、军旗、恐龙棋,以及不太需要动脑的飞行棋、大富翁,可以说棋牌游戏在我们这代90后的童年是占有很重的分量的。当然象棋是个例外,记得有一次下象棋,因为连下几步臭棋被老爸扇了几个巴掌,不好意思,我以后再也不想玩象棋了。
再长大一些,中学时期,同学之间最流行的是五子棋,那时候大多数作文簿不是拿来写作文,而是课间甚至课上被用来下五子棋,我的主要对手是我的前后桌,也是初中时期最好的朋友胡波、卓向东。战绩自然是各有胜负,但我的棋风偏向防守,经常固若金汤,后手白棋也基本不会输,最差能逼平对手。在那时,我便觉得五子棋和围棋有颇多相同之处,围棋讲究占地盘,而五子棋也是靠对地盘空间的充分利用,合理攻守最终将棋子连成一片。因为我的防守扎实,很多人不愿意和我下,大多数人棋风大开大合,喜欢一股脑进攻,而我最喜欢碰这样的对手,因为他们自以为凌厉的攻势我能够轻松化解,同时又因为他们的激进,进攻不成之后四面都是陷阱,我的反攻往往只需要几手就能置之于死地。当时别人评价我的防守,就说我是在下围棋,四面八方的棋路都被我锁死,而五子棋也确实是这样,将对手的空间合理封锁,且在布局中尽量多地给自己活络空间,就是获胜之道。
再之后的很多年,生活中的娱乐越来越丰富,更多的休闲时间我会花在FIFA、实况、英雄无敌、帝国时代等等电脑游戏而不是找人下棋,而我又是一个很不喜欢打扑克的人,因为对我来说一只手抓十来张牌就像杂技一般困难,每次都会有牌不听话地从指间掉落,场面十分尴尬。
两年前我开始玩暴雪出品的《炉石传说》,一款电子卡牌类游戏,有不同的英雄、法术技能和生物随从,你可以根据不同职业特色以及不同的牌组构筑来游戏。虽然也是电子游戏,但本质上炉石和卡牌/棋类游戏有异曲同工之妙,想要打得好,必须有足够清晰的思路、谨慎的思考,以及对每一次抉择的合理把控,在每一手的思考抉择之间,我找到了当年玩棋的乐趣。
也是因为这样,我开始对很多类似的游戏产生兴趣,比如和炉石同类的卡牌游戏昆特牌,但是卡牌游戏一大缺点就是需要氪金,有些游戏体验你不付费是很难玩得痛快的。围棋则相反,棋子再简单不过,一黑一白,棋格也不过19*19,但其中的变化却是繁复异常,保罗宇宙万象,被认为是最复杂的棋类游戏,正因如此它才会被谷歌看上,早在20年前国际象棋已被计算机攻破,而围棋则是计算机最后攻破的高地。当然,我想学围棋可不是为了有朝一日挑战阿尔法狗,实是为了体验这种思考的乐趣。
每当我玩炉石的时候,我总想找到一套,如果我不犯错就必然能胜利的卡组,但这种卡组并不一定存在,风格的相生相克,发牌员的运气属性都使得这个期望不成立,而这也是这款游戏有趣的地方。围棋则不然,你的每一步都是你自己所决定,不会有太多运气和随机性,每个人的棋风都由性格和脑力所定,于是两人对弈也就像谈话一样,所以被称为“手谈”。
虽说学棋的最佳时间是小时候,但我认为人到一定年龄,也才会懂得欣赏美,围棋如是,音乐如是,有些事物小时候我根本不会有兴趣,但现在却忽然发现原来世界上有那么多好玩的东西值得我去追寻,生活便一下多了很多乐趣,这样也挺好的嘛。
© 本文版权归 EmirateOrang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