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听途说----北非异域见闻录(二)
阿尔及尔:唯美景、美食与美酒不可辜负 到达阿尔及尔,当地时间下午已经两点多。廊桥外阳光明媚,气候突然温暖宜人,二十来小时的旅程困顿,到此精神为之一振。 等行李时间漫长,足足用了一个小时。 久站,微汗,同行的老F笑我不知冷暖,里面还穿着秋衣秋裤。我说,俺山东老家,出门前老人都会嘱咐:不冷带衣裳,不饿带干粮,你打小没在老家河南待过,不懂。老F愤愤然,不再和我搭腔。 老F一生气,后果很严重。果然,我的行李箱从转盘出来,不知被什么人用粉笔画了很多“S”,很是蹊跷。到底是老F见多识广,说恐怕是里面带的白酒礼盒惹的祸,这是出关时要进一步开箱查验的标记,阿尔及利亚是伊斯兰教国家,严禁酒精带入,或许有麻烦。我们急忙找来湿巾,抹去了“S”符号。出关时一路忐忑,总算有惊无险。 项目马经理、翻译小吴等众人,已经在机场外等候多时。一行人握手、寒暄、上车 ,直奔订好的旅馆。马经理介绍,正值阿尔及尔有个建筑材料展销订货会,大小宾馆,均已客满为患,所以选择了城郊中石油公司内部的一个招待所。据说,中石油在南部沙漠里面有采油基地,这里是职工往返国内的中转站,饮食设施,都是中国风格。这是一栋四层米黄色小楼,院子里有停车场、篮球场 ,墙外是农田野地,大门紧闭,自成一统。考虑当地老阿体味较重,项目部单独自备了浴巾、拖鞋等一干洗漱用品。细致周到,很感动。 稍事洗漱,集合队伍,跟随D老板前往北非公司拜码头。 北非公司是集团公司在此地的常设经营机构,有10来年的历史,前身是修建阿国东西高速时期的指挥部。我们公司的比斯卡拉2000套社会住房项目,还有兄弟单位承建的铁路、公路工程,大多就是开拓当地市场的结果。 阿尔及尔道路平整,车辆川流不息,路上相隔不远就有军警设立的检查站。马经理介绍,当地山里有反政府武装游击队,有时候会出来冲击警察宪兵,所以车辆不允许贴膜,晚上过检查站司机要主动开启车内照明。司机看上去都很绅士,虽然车速普遍较快,但遇有行人过马路必定停车等待,如果车辆左转,只需冲后方司机伸出大拇指示意,必然会得到让行。目之所及,车辆大多法国标志、雷诺系列,德国车、日本车也不少,奇瑞QQ也很常见,很少有豪车的影子。 车行不远,穿过一道臭水沟上的窄桥,路边一栋五层左右的楼房,司机说,北非公司到了。不由心下诧异,这里像极了国内城郊的农村,如此环境办公,所为何来?后来才知道,此地距机场较近,利于国内往来,中国公司普遍选择在附近租赁房屋设营,不敢说寸土寸金,也是比较抢手的地段。 北非公司的W总、L书记对我们的到访很热情。酒满茶浓,菜肴丰盛,虚席以待。晚饭计有地中海爬虾、地中海鲍鱼、地中海大虾、地中海红鱼、地中海海螺、地中海边羊排等菜品若干,都是当地极富盛名的特产,由我们的中国厨师烹制而成。据说当地人不嗜此味,价格不高,与国内相比不可想象。 会面时的茶品极难下咽,既酸且涩,味道古怪。开始以为是茶叶从国内带来时间太久,发霉变质,不便向主人道明。后来才知道是水的原因。阿尔及利亚淡水资源缺乏,水质极差,即便是瓶装纯净水,烧开后静置,第二天水面便是满满一层白色水垢。后来几天体会更深,每天出恭必在两次以上,多是拜水质所赐。 晚餐的红酒不错,入口顺滑,回味绵长。估计是外文名字绕口,当地的同事以形取名,称之为“歪脖”,据说折合人民币每瓶四十元左右,口感能拉下国产三四百元的张裕红酒一里路以上。度娘上查到,阿尔及利亚是国际重要的红酒产区,公元前就有种葡萄酿酒的历史,法国殖民时期工艺突飞猛进,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马经理说当地每年还能出口不少到法国,勾兑后摇身一变就成了波尔多名品。我听着怎么都像四川原酒到山东勾兑成各种名酒的翻版。席间宾主尽欢,平均人手两瓶。 W总不甚看好近期阿尔及利亚基建市场,该国是典型的石油经济,受国际油价下跌影响,政府预算捉襟见肘,今年投入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非常之少,之前已经开工的很多保障房、铁路项目也是惨淡经营,入不敷出。北非公司正在研究周边国家摩洛哥甚至乌克兰的买卖,准备伸出触角,开发新市场大展拳脚。 第二天看了刚刚开工的管理学院工地,业主是中信-铁建联合体。建家设营初有眉目,现场的同事正指挥着黑人工人各种忙碌。工地位于地中海边 ,站在山坡的高处,遥望地中海蔚蓝如镜、烟波浩渺,如在画中。阿拉伯工头是个瘦高个,满脸络腮胡,一袭白袍,尾随始终,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后来,老F说他想让我们看看工地打出来的一眼泉水,费了很大功夫,下了四节沉管。走近一看,果然如此,出水量颇大,四周望去,地势并不高耸,泉水何以喷涌,不得而知。D老板兴致勃勃详查工地,一一指点各处紧要环节,发表重要指示若干,其中涉及生产经营机密,不便透露,此处略去千余字。 午饭在地中海边,是一顿难忘的阿餐。小店环境优雅,花树掩映,室外有四五张桌,颇具风情。伙计四五人,都是高鼻深目,满脸大胡子,热情的寒暄比划,我们却不知所云 ,一时间也辨不清哪个是老板。向导老X来阿已经十来年,情况很是熟络,指导我们点了鱼汤、大饼、烤鱼、沙拉四道大餐。鱼汤迥异国内,呈米黄色,味道怪异稠浓,据说其中有鱼肉、当地佐料烧制而成,略咸,入口尚能接受。大饼不错,火候得当,外焦里嫩,最受欢迎。沙拉有西红柿、卷心菜、熟鸡蛋等组成,一大盘,很壮观,吃了一口,味同嚼蜡,不敢再问津。烤鱼有特色,明火熏烤而成,表面一层黑灰,目之所见,没有任何佐料的影子,大约是原味烧烤,刮掉黑灰,叉按刀剖,取一小块入口,肉质鲜嫩,不假佐料修饰,胜在纯真天然,别具一番风味。 整个用餐期间,餐馆只有我们一桌客人。据老谢介绍,当年东西高速建设时期,中国工人很多,这里生意相当火爆,现在经济低迷,门可罗雀。 当地人饮食极简单,早餐一杯牛奶、一块面包,午餐中餐也差不多,长长的面包棍子从中间剖开,挖出面包心弃之不食,中间填入蔬菜、鸡蛋、辣椒面,卷起来吃完,便是一餐。 对当地人来说,海鲜极其少吃,牛排、羊排是大餐,一般只有婚宴或重要庆祝、宴请活动才大吃一顿。政府对蛋、奶等基本生活必需品有较多的补助,阿人饮食又相对简单,所以普遍生活成本不高,生活压力也不大。 原计划30号到拜访国际集团。突然接到通知,阿尔及利亚的总理30号要看工地,D老板急忙改变行程,下午便奔赴国际集团阿尔及利亚公司 。同样得到了热情接待,宾主极度看好后续的合作前景,共同预祝管理学院项目进展顺利。晚饭安排在食堂,厨师水平比北非公司又略胜一筹,红酒是个洋名字,不记得了,据说比“歪脖”贵不少,口感不如之。 国际集团聘了不少高手,有在阿打拼多年极具当地市场管理经验的专家、有法籍华人留洋多年的设计师,看上去层次比我们高一大截。小道消息说,专家年薪一般相当于22个月国外工资,12个月工资+10个月奖金,这对来自国内的我们是个叫人羡慕的数字。据介绍的情况看,这几年经济低位徘徊,经营不善的项目不少,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挣的出费用来。



-
诚轩主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6-24 11: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