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吉光98:看孔子“主要看气质”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据说佛家修炼者达到一定的高度,外貌会产细微变化,哪怕他形容丑陋,一眼看去也亲切而震撼。灵隐寺里很多罗汉造像,就做得好——几乎没有一个“英俊潇洒”的,但每一个怪模怪样,都体现佛家的庄严。
孔子外貌之丑陋已驰名世界两千多年,但内在的“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令我怀疑他是混迹人间的大罗汉、大菩萨。近年网络流传一句笑话“主要看气质”,其实是对的,因为气质是灵魂层面的流露,体现一个人的本性。曾国藩善于看相,著有《冰鉴》,他玩的就是“主要看气质”——通过别人的一举一动,分析其内在。
孔子的本性、内在,被一句话高度凝练地概括。我想进一步简化,将孔子比喻为一座休眠火山,是否可以形象地对应——“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在这座“休眠火山”上,七十二弟子是参天古木,另有三千一般弟子构成森林,而周围受他思想影响的人们,则铺设为花花草草。休眠火山生机勃勃,美景无限,比如富士山。但,它的本质依然是火山,是地球伟大力量的一个出口。
因此,外貌丑陋的孔子,能够瞪眼露牙地站在庙堂之正中,微笑面对世界。而那些去参拜他的后世,谁也不在乎这个,因为他们“看的是气质”。
孔子的人格影响深远。徒子徒孙追记的《论语》,基本不对孔子做判断,但判断正在其中——为什么记的是“这个”呢?孔子伟大人格既让人不觉得意外,也让人难以模仿。修养到极高处回归了平淡,这种平淡具有不可撼动的牢固性;而普通人的平淡,则很容易受外界影响而波动。如果说前者是休眠火山,那么后者就只是冰块。
一般大众所谓的气质,其实都是不稳定的灵魂流露。知识的广度可以使人思维活泼,而思想的深度可以使人倾向凝重,这是两种人间常见的气质,已经远远高于一般大众。孔子似乎综合了这两点,但好像还有一些咱无法表达的东西:既是气质的,又是高于一般气质的。
——据说佛家修炼者达到一定的高度,外貌会产细微变化,哪怕他形容丑陋,一眼看去也亲切而震撼。灵隐寺里很多罗汉造像,就做得好——几乎没有一个“英俊潇洒”的,但每一个怪模怪样,都体现佛家的庄严。
![]() |
pixbay美图 |
孔子外貌之丑陋已驰名世界两千多年,但内在的“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令我怀疑他是混迹人间的大罗汉、大菩萨。近年网络流传一句笑话“主要看气质”,其实是对的,因为气质是灵魂层面的流露,体现一个人的本性。曾国藩善于看相,著有《冰鉴》,他玩的就是“主要看气质”——通过别人的一举一动,分析其内在。
孔子的本性、内在,被一句话高度凝练地概括。我想进一步简化,将孔子比喻为一座休眠火山,是否可以形象地对应——“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在这座“休眠火山”上,七十二弟子是参天古木,另有三千一般弟子构成森林,而周围受他思想影响的人们,则铺设为花花草草。休眠火山生机勃勃,美景无限,比如富士山。但,它的本质依然是火山,是地球伟大力量的一个出口。
![]() |
pixbay美图(富士山是活火山哦!) |
因此,外貌丑陋的孔子,能够瞪眼露牙地站在庙堂之正中,微笑面对世界。而那些去参拜他的后世,谁也不在乎这个,因为他们“看的是气质”。
孔子的人格影响深远。徒子徒孙追记的《论语》,基本不对孔子做判断,但判断正在其中——为什么记的是“这个”呢?孔子伟大人格既让人不觉得意外,也让人难以模仿。修养到极高处回归了平淡,这种平淡具有不可撼动的牢固性;而普通人的平淡,则很容易受外界影响而波动。如果说前者是休眠火山,那么后者就只是冰块。
![]() |
pixbay美图 |
一般大众所谓的气质,其实都是不稳定的灵魂流露。知识的广度可以使人思维活泼,而思想的深度可以使人倾向凝重,这是两种人间常见的气质,已经远远高于一般大众。孔子似乎综合了这两点,但好像还有一些咱无法表达的东西:既是气质的,又是高于一般气质的。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