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最深的悬疑故事
查看话题 >一个谜团他写了不下五十遍
日本侦探小说作家横沟正史在《本阵杀人事件》中有这样一段话:“想想看,在一间完全无法进出的房间内发生的命案,却又能合理且圆满的侦破,这对作者而言,是何等令人着迷的魅力啊!因此,依我所敬畏的朋友井上英三的说法:大多数的侦探小说家一定会尝试创作像狄克森•卡尔擅长的‘密室杀人’的作品。”这里提到的卡尔就是史上被誉为“密室之王”的约翰•狄克森•卡尔(John Dickson Carr,1906-1977)
卡尔出生于美国。大学期间在就读的哈维佛学院的刊物《哈维佛人》上刊登了不少短篇作品,包括若干以法国警探亨利•班克林为主角的侦探小说。首作《山羊的影子》(1926)就是一篇密室小说。1930年,卡尔出版长篇处女作《夜行》(1930)。小说的主角就是班克林,而小说的原型作品《恐怖的活剧》也曾经刊登在《哈维佛人》上。卡尔出版基甸•菲尔博士系列首部作品《女巫角》。第二年他以笔名卡特•狄克森创作的《瘟疫庄谋杀案》中,亨利•梅尔维尔爵士登场。此后,卡尔交替撰写菲尔系列和梅尔维尔系列,成为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他超过八十本长短篇侦探小说里几乎将所有能想到和想不到的不可能犯罪谜团写了个遍,设计了超过五十种的密室。
什么是密室杀人呢?回到侦探小说的原点《莫格街谋杀案》,它就是一篇密室小说。在上锁的屋子里发生了杀人案件,但是凶手不仅顺利得手还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密闭的房间。密室小说就是这么不可思议。从表面上看它不合理——一个人不可能在上锁的房间中被杀。但是一旦解开谜团,读者便会发现不合理背后的合理性:或是巧妙的机械手法,或是被忽视的心理盲区。
并不满足在小屋子里折腾的作家们挖空心思又想出了各式不可能的谜团。躺在沙滩中央的受害者身边只有自己的脚印,却明显被人杀害;奔驰在铁轨上的火车却像空气般消失在两站之间;众目睽睽下发生不可思议的杀人事件,等等。这些描述超常事件的小说形成了侦探文学的一个子类型——不可能犯罪。这类作品有着鲜明的特点:幻想性的谜团、超自然的气氛、巧妙的手法、合理的解答。对于读者来说,这类作品是解谜推理的极致,要想破解谜团需要更活跃的思维,更缜密的推理以及更敏锐的洞察力。若能解开这些难题就会获得数倍的快感。
卡尔笔下的密室第一神探基甸•菲尔博士是根据他所崇拜的英国侦探作家G•K•切斯特顿塑造的。菲尔是一个胖胖的字典编纂家,装扮很滑稽,穿着披风,抽着海泡石烟斗,留着强盗式的胡子。但他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分析罪犯的心理,破的案子也相当复杂,是创造力、气氛、意外性和叙事技巧几近完美的结合。《三口棺材》(1935)无疑是该系列最著名的作品。其他名作的还有《阿拉伯之夜谋杀案》(1936)、《歪曲的枢纽》(1938)、《绿胶囊之谜》(1939)、《连续自杀事件》(1941)等。
《三口棺材》的谜团诡谲而复杂:葛里莫教授与友人聚会论及死人逃离棺材的古老迷信传说,一名陌生人闯入,宣称自己便是从棺材里逃出来的,他要挑战不信邪的教授。数天后,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个神秘人走进上锁的房间,枪杀了葛里莫,然后消失地无影无踪。几乎同时,一条两头被人堵截的小巷内,凶手杀人之后逃之夭夭,雪地上并无足迹。不仅有着吸引人的故事情节,而且卡尔借菲尔博士之口对之前的密室杀人进行了分类,总结了七种密室犯罪手法和模式,也就是著名的“密室讲义”。这无疑又加深了对读者的挑战:你能将理论化的手法运用到破解这两桩匪夷所思的案件中来么。
亨利•梅尔维尔爵士有些像温斯顿•丘吉尔。他甚至比菲尔还要古怪——大大的秃脑袋,奇怪的表达加上不修边幅的外表。他曾在情报局干过,职业是律师兼医生,但最有兴趣的还是那些不可能案件。登场作品《瘟疫庄谋杀案》发生在伦敦的一所盛传有鬼的老房子里,案子从一场降灵会开始,一位巫师在会上被枪杀于密室之中。这个系列的名著包括《独角兽谋杀案》(1935)、《犹大之窗》(1938)、《女郎她死了》(1943)等等。他破解的密室案件一点也不逊色于菲尔,只因没有发表密室讲义显得稍逊一筹。
《犹大之窗》同样也称得上是史上最好的密室小说。年轻人去拜访未来丈人不料意外晕倒,醒来发现房间紧闭,丈人被箭射死,自己成了唯一的嫌疑犯。不过,梅尔维尔爵士觉得事有蹊跷,担任起年轻人的辩护律师。这次卡尔不用花哨的传说,展示最逻辑化的法庭推理,让小说同样精彩异常。“没有任何房间是密封的,因为每间房间都有一扇只有凶手才能看得见,并进出自如的犹大之窗。”这就是“犹大之窗”的由来。有评论家对这本书甚至发出这样的感叹:“卡尔的叙述能力和误导读者的手法已经达到了如此的高度,需要阅读《犹大之窗》数遍才能认识到诡计是如何实现的。”
卡尔的作品集欧美浪漫本格之大成,侦探小说家埃德蒙•克里斯宾总结他的成就说道:“论手法之精妙高微和气氛营造的技巧,他确可跻身英语系国家继坡之后三、四位最伟大的侦探小说作家之列。”卡尔营造恐怖气氛不会使用低级的血腥场景让读者在文字视觉上产生恐怖感,而是借助于古老传说、哥特化的场景,自然地烘托出超自然的恐怖感觉。在《三口棺材》中,卡尔将谋杀与死人能逃出棺材而且能和稻草一样轻而不留下痕迹结合在一起。两桩奇特的案件正是这样在一个白雪皑皑的冬日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在《女巫角》中,传说身为女巫绞刑场查特罕监狱典狱长并拥有此处大批地产的史塔伯斯家族继承人注定要断颈而亡,果然在众人的监视之下,史塔伯斯家长子坠楼身亡。《红寡妇血案》(1935)同样是多人监视着的上锁的房间,被害人不仅被毒死,而且有人还扮成被害者回应屋外的喊声。
如果只有幻想性的壳而没有逻辑性的核,那么卡尔的小说充其量只是传奇小说。实际上他的作品骨子里是充满理性的,他完全利用公平的线索、合理的解答让小说最终走上逻辑的道路。英国评论家朱利安•西蒙斯在其推理史著《血腥的谋杀》中说:“今日的小说在诡计上没有哪个能与克里斯蒂和卡尔的相媲美。”卡尔的小说构思之巧就连阿加莎•克里斯蒂也自叹弗如。而且,卡尔不太使用复杂的机械手法制造密室——他虽然也用机械诡计,但是很巧妙而且容易理解——他擅长用盲点制造密室,借助于读者常规思维所达不到的领域加以利用,这种非机械的方式不仅更能让读者接受读起来也颇具挑战性。不要怀疑卡尔的手法是否能实现,因为他都亲手加以实验,确保诡计的可行性。如果有这样的疑问,只能归咎于自己的脑袋太笨。
在经历卡尔时代的鼎盛之后,从事密室小说创作的作家中再无出现赶超前辈大师的天才。真正值得一提的也就是克莱顿•劳森、黑克•塔伯特、爱德华·D·霍克等聊聊数人。倒是某些日本推理作家甘心追随卡尔的脚步。金田一耕助系列的作者横沟正史便是将卡尔特色日本化的作家,此后的高木彬光延续其风格,到80年代出道的新本格教主岛田庄司及后续新本格作家将密室小说一直延续到了新世纪。
-
小鱼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9-14 04:25:38
-
mint°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3-08 20:30:01
-
除非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18 03:16:05
-
Alyss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1-17 23:55:12
-
泲祢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1-29 04:07:12
-
不知名孔侑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0-17 13:30:14
-
Rex周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6-20 16:58:20
-
阿昆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6-16 20:56:57
-
谢谢你们的鱼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6-16 17:45:10
-
小胡不糊涂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6-16 13:48:14
-
优昙罗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6-11 16:40:56
-
全身远害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6-10 22:54:17
-
山大大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6-10 22:35:42
-
本因坊秀梅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6-10 21:32:59
-
Trickste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6-10 20:08:40
-
雨季的风信子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6-10 19:39:16
-
何何何图图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6-10 17:07:25
-
荒废冬天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6-10 16:50:35
-
温书而知新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6-10 16:42:44
-
Alli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6-10 15:13:26
-
莫蜜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6-09 23:07:43
-
漏网之鱼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6-09 20:47:38
-
惊涛骇浪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6-09 16:57:43
-
elin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6-09 12:16:22
-
海角天涯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6-09 10: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