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可怕的谋杀游戏—冷暴力背后的精神虐待

当一段感情出现裂痕的时候,你通常会怎么做?是直面问题,积极沟通,寻找解决方法?还是亮起红灯,闭口不言,拒绝沟通?此时,你是否在心里默默问了问自己,你的答案又是什么?
如果答案是前者,可以说你是一个很有责任和担当的恋人,想必在感情中你也会相对主动和更加懂得珍惜;如果你是后者,那请你不妨花几分钟的时间,耐心看完今天的推送,因为有可能你是一个“冷暴力”施虐者,只是你不曾意识到或者不愿承认罢了。
不少人都曾有过被朋友“轰炸式”抱怨、控诉男女朋友的经历:
“他总是一句话也不说...” “电话也不打,微信也不回,见到我甚至扭头就走...” 他总是耸肩或者是叹息,即使刚要表现出想要跟你交流沟通时,态度却又突然108°大转弯,冷冷地回复“嗯,没事”之类的几个字草草应付了事。
此时的当事人忍不住要问“我哪里做错了?他/她为什么这么讨厌我?”
拒不承认两人之间有问题,且不愿沟通也不愿共同寻求解决之道,是多数人面对情感问题时的常态反应。
起先可能是因为“懒得搭理”,“不愿费劲解释”之类自以为心胸宽广式的自我暗示心理,可往往也存在一种“破坏性”的掌控式冷暴力!

“拒绝沟通”只是冷暴力关系中的非正常“沟通方式”的一种,比“拒绝沟通”更可怕的还有“冷嘲热讽、轻蔑诽谤、谎话连篇、否定人格等”伤人不见血的畸形互动。
小时候,你可能因为自己的性格过于内向,不能够很好地融入到小伙伴儿的圈子里而遭到他人的挖苦和排挤。
上学时你有没有因为成绩不理想被老师贴上“笨蛋、傻子、不聪明等”带有很浓的贬低成分的标签,甚至直接被忽略无视。
就连在家里,可能也会被爸爸妈妈逼迫着“学习”和“上进”,如果没有达到他们的期待,就会听到大人们悔恨地抱怨“天哪,他/她哪里像我啊,怎么什么都学不好”!
工作后,好不容易因为自己还不错的能力获得了该得的晋升和奖励,同事们却在背后议论纷纷,自导自演一场羡慕嫉妒恨的“宫斗戏”,“她一定是和领导有什么吧,不然领导眼里怎么只有她”。
这些看似再平常不过的小事无时无刻的正在生活中上演、重演,我们也会对这些现象嗤之以鼻,但时间久了也在无形中将之慢慢化为“正常现象”不了了之。
但这种畸形互动,已经不仅仅是“冷暴力”如此简单,而是上升为一种更加令人恐惧的“精神虐待”!这是一种始于不尊重他人、说谎或单纯的操控行为!
没错,就是“操控行为”!它不再是纯粹的“爱答不理”,而是一种“狩猎式”的权利关系!

法国心理学家、被害人学家,伊里戈扬曾在《冷暴力》一书中写到:
精神虐待其实就是一种权力的展现,施虐者透过控制与摧毁受虐者的生活,满足他们自恋的欲望。
引诱往往是第一步,继而是向受虐者施加影响力,其终极目的在于掌控你,让你毫无自主判断力,在自我怀疑和否定中完全失去自我,最终受控于他!
一段关系的产生,可能充满着美好和爱意。他追求你,包容你,宠爱你,表现得如一位绅士一样得体、大方、又智慧,即使有了小小的摩擦也是耐心倾听和抚慰你,甜言蜜语像糖衣炮弹一样,使你乖乖沦陷于他的温柔之中。
突然有一天,当他不再展现他的绅士风度的时候,又恰巧与你发生争执,想想他拒绝沟通,闭口不言或者冷眼旁观、冷嘲热讽时的嘴脸,像不像一只不动声色却又攻击欲望十足的猛兽?
冷酷的语言暴力,充满鄙视、隐藏的敌意以及高傲、伤人的侮辱,看似无害且持续的攻击,一次又一次,啃食破坏你的独立性,为的就是让你开始自我怀疑,让你成为挑起冲突的罪魁祸首,以求一己之利。
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现这种不当的行为,但是唯有长期且不断的重复发生,它才可能具有破坏力,也就是说,“精神虐待”的危害远比“冷暴力”更甚!
这让我想起“房思琪”的故事,比性侵事件本身更让人恐惧的不正是无形中“精神虐待”嘛?小说里的老师不正是惯用“精神虐待”的伎俩一步一步控制“房思琪”使其沦陷受控,完全失去自我,任人宰割?
而回归现实当中的“林奕含”,不也是被父母、周围的人的“精神虐待”一步步摧残,自尊和亲情上的双重打击像针头刺痛一样一点一点地折磨致精神崩溃!最终为了求得释放,只能走向抑郁,走向死亡!
精神虐待往往是悄悄发生的,经常令人难以察觉,所以防守不易,很难会作出正确有效的主动应对行为。
当一个人的尊严被另一个人的行为伤害,一定程度上构成心理攻击时,受虐者有时往往会错误的坚持要求得到尊重,反倒像一块海绵般吸收了对自己的人格攻击,进而受到伤害。
此时,你很有可能已经完全受控于“精神虐待”之中,无法辨别是非,变得孤立,内心复杂,有时甚至会产生报复等心理,但更多的是想要重生,重新获得自我认同的肯定!
“精神虐待”就像一场精神谋杀游戏,在过度寻求自我和逐渐失去自我中完成关系的建立和崩塌,在社会网中交织缠绕,令人不寒而栗。
心机深沉的遣词用字,
不必弄脏自己的手,也能杀人辱人。
羞辱地位相当的人,
乃人生一大乐事。
——法国幽默大师皮埃尔▪德普罗日
● 【新书推荐】《冷暴力》

本书首次提出了“精神虐待”这一概念,它广泛发生在婚姻、家庭和职场中,施虐者通过拒绝直接沟通、言语歪曲、讽刺、嘲笑、轻蔑、否定人格等常用手段来欺凌、控制受虐者,摧毁其自尊,改变其思维方式,使这种关系持续下去,让受虐者无法逃脱。这类冷暴力现象并不如身体暴力明显,只会让受虐者有苦说不出,一味检讨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作者伊里戈扬探讨了家庭和职场中的精神虐待、精神虐待的不同阶段、施虐者的主要手段,并站在施虐者和受虐者双方的角度做了详尽的分析。之后,她阐明了精神虐待的短期和长期后果,并分别针对家庭和职场中的精神虐待现象提出了建议。
后浪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后浪书讯丨2025.3 (4人喜欢)
- 后浪书讯 丨 2025.2 (7人喜欢)
- 后浪书讯丨2025.1 (12人喜欢)
- 后浪书讯丨2024.12 (12人喜欢)
- 后浪书讯丨2024.11 (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