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箴言
父亲的箴言
最近因为工作缘故,需要每天编一条早间微信。除了例行的天气、限行信息,还要编内容。编了三天,这三个晚上的主题就是到底要写点什么好。
刚上研究生的时候,父亲突然开始给我发短信,每天一条,不是问候短信,全是有内容的,来自他每日读书、读报、上网的笔记和随性而发的感慨。大概有两年多时间,父亲的箴言,每日送达,现在想来,不用父爱的注脚,这样的坚持也很了不起,而我却从未回复。
在施工企业长大的孩子似乎都经历过父亲缺席成长的某一阶段。我还算幸运,因为印象中15岁之前,总有没考好盼着父亲出差的日子。不知道什么时候算作青春期的结束,高一那年,父亲开始驻外工作,几年之后,父亲回国,常驻深圳工作,一待八年。
虽然缺席的日子里,他想尽办法参与到你的成长中来,但是,朝夕相处毕竟无法模拟。总体上看,成长是一个缓慢而连贯的过程,可我们总会在某一时期突然抛弃过去的自己,或多或少。
我二十岁时还是能挽着父亲的手臂逛街,撒娇耍赖的小可爱女儿,然后一夜之间,我更改了自己的人设。于是长大后,父女之间发展出了一种密切但不亲昵的关系。
我与父亲,我们俩似乎都是不善表达感情的类型。
看《请回答1988》时,总是格外有感触。成家有两个女儿,一个是坚强懂事、倔强骄傲的大女儿,一个是乖巧嘴甜会撒娇的小女儿德善。父亲成东日内心十分温情,却总故意摆出一家之主的架势吼来吼去。父亲偶尔会抱怨宝拉对家人太冷漠,难以亲近,即便如此,父爱未曾减弱。那一份隐忍、厚重的父爱,深沉到,有些生畏。
明明对小女儿德善就可以亲来亲去,却羞于对宝拉感情表达,宝拉搬家的时候,父亲避开全家,在女儿必经的路口,偷偷塞给她一大包药。当时韩国还没有去汉化,药品名称都用中文,父亲细心的在每种药上贴了韩文标签。害羞的父亲看不得也不会安慰哭泣的宝拉,只得催促她快走快走。自己却一直站在街角眼含不舍的目送着女儿开着车消失在巷子。没有煽情的台词,只是那么简单质朴的情节,因为那份情感本身足以动人。
与宝拉父女不一样,他是一个可以随时聊文学、聊实事、聊八卦的父亲,除了我很小的时候,为了建立威严而惩罚我时,他好像一直把我当成一个大人一样对话。但是父女之间那种微妙的距离感,明明情感溢满胸口,却总是难以脱口而出的紧绷感,却能体会。
冰心先生说: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
那些小心、隐秘、笨拙的父爱,是手机里的短信,是药品上贴着的纸条,永远存在于我们伸出手就可以抓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