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消费观是怎样的?
查看话题 >关于护肤品的那本经济帐
在护肤的道路上,摸索着前进是一种常态。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品牌和产品,寻求一种长期稳定的护肤成果。
可是因为我们的皮肤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变差,我们不得不,不断的去寻找更好更贵更有效的护肤品来消减这种变差的速度。


看看图片就知道了,这个过程就是烧钱烧钱烧钱。如果真的是不缺钱的富婆,那就尽情的烧吧。如果是像我这样的工薪阶层,烧钱的时候难免会心疼还有罪恶感。可是也不想因为舍不得,委屈了自己和自己的脸。那怎么办呢?
为了经济有效的购买护肤品,最大化护肤品的消费产出比,我们工薪阶层真的需要好好的算一算护肤的那本经济帐。在不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和个人积蓄的情况下,买最贵最好最有效的护肤品,最大化我们的投入产出比。因为一分钱一分货,就是硬道理。
首先,根据自己的年龄,皮肤状况以及收入水平做一个分析。一般,这几个因素是成正比的,即年龄大收入高皮肤需要的护肤品多且贵。
二十岁上下的时候,收入几千块,皮子好,诉求低,补水保湿是基础。到了三十岁,收入上万,皮子松了,皱纹来了,抗衰老抗斑点提上日程。到了三十五岁,收入再翻番,可是皮肤的水分弹性流失的更多,对护肤品的诉求更高,紧致紧致紧致,成了最高要求。根据自己的年龄段和收入,合理的定位自己对护肤品的需求。
其次,我们要整套的使用同一品牌同一系列的护肤品,护肤的效果才能够得到加乘,最大程度的改善我们的皮肤。

每一个大牌的护肤品,都有自己的代表性的特有物质,比如SK-II的pitera,比如娇兰的兰花提取物,比如La Mer的海洋中的藻类提取物。这些特色成分只在同品牌的产品才有,为了最大化它们的效果,护肤五步曲最好是选用统一品牌。

第三,我们要量入为出,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选择合适的品牌的产品。我们要严格控制每个月在护肤品上面的支出,保持在月收入的1/15-1/5,这个是理性消费护肤品的范围。
如果月入一万,那么你能花在护肤上最多就是2000,超过这个数,就会影响到我们攒钱的速度和基本生活了,2000以内,你可以买买买了。如果你是既要护肤又要攒钱,月入一万,护肤品控制在800以内,如果再低了,当然也可以,就看你的诉求是在哪里了。

我自己的实际消费情况列在下面的饼图中,最大头的开支是养俩小孩和存一笔积蓄,其次是基本生活开支,吃穿住用。护肤品在我的个人收入中的比例是11%,位居第五,这个完全影响不到我的家庭和个人生活,这样的一个消费额度,对我的家庭积蓄几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基本也能满足我对护肤品的诉求。

二十五岁之前,我们的皮肤需要的就是补水补水补水,只要足够的水润,就是最健康最稳定的状态。这个年纪对护肤品的需求是最基本的几样,洗面奶,精华水,眼霜,面霜/乳液,防晒霜还有面膜,首选补水锁水效果好的产品,我心水的是娇兰水合青春系列产品。
根据品牌的不同,价位自然不一样,这里简单的按照高中低三档,列出了shiseido新透白系列,SK-II和La Mer的一个月消费额度表格,这是根据我自己的一个用量来估算的,每个人都要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略作调整。
这样列出来之后,可以清晰的看到,我们的钱都花在了哪些地方。高中低三个品牌来说,最费钱的都是面膜,其次是面霜,精华水,眼霜,防晒霜,最后是洗面奶。
这样记录一套产品的一个使用周期以后,对自己在护肤品上的资金流向大致就有了一个概念,之后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调整。如,SK-II的面膜委实太贵了点,那我们可以用shiseido的面膜来替换它,这样每个月的cost会下降到200新币以内,大概1000块的样子。月入五千的单身靓妹子,可以选SK-II这个level的护肤品来体验一把。如果你月入3000,那么资生堂旗下几个系列产品,你就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吧。如果你年纪轻轻,已经事业有成,经济实力雄厚,请你一定要用娇兰。当然了,其他心水的品牌,根据他们的价值分分类,结合自己的消费能力,购买自己最喜欢的来用就好了。
理性消费护肤品。


过了二十五岁以后,皮肤的自我修护能力变差,锁水能力,弹性胶原蛋白慢慢流失,这时候各种精华开始登场。补水精华是必须要有的,无可取代的产品,它的功效在于强力补水,应对皮肤锁水能力差会诱发的各种问题,干燥,细纹,粗糙,毛孔粗大等。这个产品,只要是力所能及,一定不能省的。资生堂的红腰子,黛珂的小紫瓶,还有sk-ii的repair c都是不错的选择。其中,我最推崇最喜欢消耗最多补水最给力修复不留痕的,当属SK-II repair C,空瓶就是最好的证据。

第二个需要的是美白精华,这个阶段的皮肤特别容易生成晒斑色斑各种斑,美白精华可以有效的把阻挡各种斑的生成,对于已经出现的斑点,也可以淡化各种斑。淡斑美白的主要成分无外乎烟酰胺,照着成分表选择烟酰胺排位比较靠前的产品一般都错不了。烟酰胺的耐受能力,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夺,用多了容易导致闭口。
接下来是面膜,必备不能省的,最好是选一些高品质的面膜了,片状面膜也尽可能的提高一个层次。这一项还是灵活调整的一项,上下差别也会比较大。清洁面膜,补水面膜,这俩是面膜类中不能少的。经济实惠的清洁面膜,首推innisfree的火山泥,这是韩妆里面我会回购少数产品之一。补水面膜,品类繁多,功效也差异很大,我用过的一款比较好用又不那么贵的,是依泉补水面膜,开架产品,到处可以买到,价格大概是30多新币一管。
高中低端的三个品牌月消费额,参见下表。精华类的产品,La mer的精华比较昂贵,一下子把每个月的消费提高到了500多新币,合计人民币大约2500。SK-II的消费额度上升的比较缓慢,从200多新币到370新币。shiseido也有个比较大的上升幅度。参照自己的收入水平,可以选定一个主流品牌,混合几个其他品牌的拳头产品,搭配出一个适合自己的经济收入水平的梳妆台。


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基本上个人发展的奋斗期已经结束了,经济收入进入平稳期,收入相对是比较高了。
皮肤诉求也跟着提高了不少,抗衰老,提拉紧致,补充胶原蛋白,需要的产品要更多,更好,价格也更高。
这个阶段要增加的是抗衰老精华,根据自己的收入,寻找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抗衰老精华,必须要用。当然了,如果经济条件允许,那么其他的精华也要持续添加,尽可能全面的使用各种产品。
到了这个阶段,真的是开了眼界了,护肤品中的多数奢侈品也可以买来试试。比如娇兰的黑兰面霜,cpb富裕层系列,黛珂的AQ精粹面霜,都是上万一瓶了。效果是真好,价格也是太贵。只能偶尔消费一下子,其他时候还是按照自己选定的主打品牌产品走。
另外,面膜也可以用一些贵妇级的了,600/片的用不起,60/片的尽量多用些。还可以去一些高端产品的美容院线享受一些美容服务,效果真心好到爆。但是无论怎么样,量入为出还是核心价值观。


这是我最近两年的护肤品清单,大家也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清单管理自己的护肤品和自己消费情况,这样就可以做到理性消费护肤品,健康美丽又smart。
PS:买护肤品,最好是在机场免税店买套装,分分钟能拿到7折甚至6折的好价钱,还有各种赠品。首推新加坡机场免税店,大而全,几乎是亚洲最低价了吧。香港机场免税店号称全球最低,但是买了好几次了,回来就发现新加坡机场竟然更便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