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边界
2017年,基本意味着我所熟悉的大部分人都即将或是已经迈入了三十岁了,而十年前是2007年这个事实,想起来也已经有了淡淡的压力。
在今年的开头之中似乎又发生了不少的事情,结束了一段工作,几乎跑到了地球的对面,又回到了一个很熟悉的地方和环境,并进入了一个比以前所有的组都要舒服的组,但是当所有的事情在今年过了一半的六月开始回顾的时候,我发现这几个月之中我的生活边界好像扩大了一些。
2016年里,VR变成了我生活之中一个新的关键词,2017年里,我也发现了另一些足够好的东西。
《Hamilton》,在准备美洲的行程时发现的,也是我听过的第一个RAP音乐剧,形式和内核的结合比我预想地要强得多,可惜1000美元的门票实在是有点拿不下来,不过它仍然是我2017年到现在听过最多次的专辑。也因为它,我重新去wiki啃了一遍美国史,感觉比读书的时候上美国史课留下得还更多了。
What remains of Edith Finch,同样也是在互动叙事领域再次刷新了我所见的上限,人称切换和每个人格之中各自的情感表达,无论是温情还是愤怒甚至是天马行空的幻想,所有的表达方式都让我觉得游戏是种更高级也更有潜力的叙事方式,回想了一下,近几年来所看到的各种话剧,平均水平远低于我这几年里所经历的游戏叙事,无论感情表达还是叙事手法都是如此,回想起来最大的例子就是在纽约看的Sleep no more。
有些时候是自己体验之中发现的新的东西,还有些就是两个人一起去的地方了。
这次旅行之中去过的地方就不提了,各具特色,但是这次还碰到了各式各样的人可以记住,倒真的是我以往的经历之中不太会遇到的。
芝加哥刚下飞机去酒店的路上,主动指我们去red line的大妈
波士顿走在街上被认真地提醒包包要拉起来的时候
纽约53街Halal Guys门口的一对巴基斯坦双胞胎大叔,买个盒饭排队的时候看到我们是中国人就特别高兴
瓜纳华托主动找我们搭话却还有点羞涩的吉他小哥Josef,靠着bing翻译一路磕磕碰碰地聊天居然也聊了下来。
古巴搭我们去找手机的出租车司机,靠着看电视自学了英语,得知我们从一家2人30刀的餐馆出来,很严肃地问我们,我们说的cheap是不是真的是便宜的意思。
我曾经会觉得一个人在世界各地的城市旅行最后都会陷入某种情绪的空虚之中,无论是什么样的城市,最终都会有一个房间供你在晚上躺下来,每天吃的东西也许各自不一,但你最终也只能吃三餐,我一个人的时候真的是不太会主动找别人聊天的,也许就因为这个,一个人旅行时的感受也就像是我曾经独自在北京或是在深圳的时候的复制,只是稍有一点点变化而已。
不过,当两个人出门的时候,就会发现有些更多的事情可以被感受到,这也算是生活的扩展吧?希望每年里,都能至少有一件事让我觉得我的上限在提升。
Orpheus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50517 (1人喜欢)
- 250327:关于李翊云 (8人喜欢)
- 250317 (10人喜欢)
- 250106 (1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