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实现
最近在看古早剧《康熙王朝》,陈道明和斯琴高娃老师们的演技按下不表,也不论与历史的真实性的关联度(历史本来就是成王败寇的定棺之论),单说一些情节和讨论。
一、我是谁
一直觉得最幸福的事是君临天下(不要问我为什么不是母仪天下,我就是希望成为男主角的人)可以肆无忌惮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想吃吃想喝喝想要什么有什么谁都听我的。但是历史越读越害怕,即便是权利最大的帝王,还是会受限制,一个是身份一个是臣民一个是人伦。
不知道帝王在成为帝王之前会不会对自己的身份抱有疑问,究竟先是人再是帝王再是子女父母呢?帝王这个标签本来就是社会身份,所以在我看来,帝王比人甚至比子女父母的身份都要靠前,那么承担的责任与对抗尤为明显。之所以说康熙伟大,是因为帝王的角色比儿女情长的人性更要重要。也就释怀为何康熙会舍得自己心爱的女儿以及妃子的性命也要去实现帝国的理想。就像顺治出家当和尚前的纠结,不是他当了皇帝,而是皇帝的身份绑住了他。仔细想想历史上伟大的王,几乎都因为这个帝王的身份亲手对抗自身的人性,真是心疼。不过那些丢掉王位的,多是无法驾驭这个责任或者没有摆清自己的身份,代价轻则舍身重则亡国。至于说臣民,过往会觉得臣民始终是被奴役被统治的,但其实有的时候,王才是被闭目塞听的可怜人。王权轻则外戚宦官当道,王权重则专制跋扈。王不知道该相信谁,子女、枕边人、发小还是臣子,人身容易管制但人心太难。
二、我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哪里来容易判断,去往哪里就像是船长的罗盘以及达到需要的运筹帷幄的各种正确判断。也许王也不知道要走向哪里,但依旧需要不停的给团队设定目标和拆解的任务。《康熙王朝》中大篇幅的勾勒了三场战役:《吴三桂》《收复台湾》《打败格尔丹》,我着重要说前两点,第一点在我是谁中表现的非常明显不做赘述。从时机、准备、将才方面,吴三桂和收复台湾都是有一定的侥幸因素,而且在前期都存在大量的战略失误。anyway,最后成功了,但我想引申一个结论,王真的清楚自己团队的斤两以及对方的斤两就下决断么?现实中往往存在大量的这样情形,做了也就做了,能否成功除了自身努力真的也就看天命了。
三、孤家寡人
当王好可怜,各种算计和利益,自己的心思心意最好不为人所知,虽然拥有全天下,但依旧是个孤家寡人,没有依靠不能独处甚至连个树洞都没有。即便成就千秋霸业又如何,真的快乐么?
最幸福的事就是随自己的心意做个容易快乐和满足的人,有人依靠有人倾诉有俗人的烦恼也有俗人的快乐。更多的权利和金钱是实现幸福的工具,回归到人性自身,幸福就靠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