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旅行 & 极简思考
- 一个人旅行
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去旅行,出发前,朋友都不相信,就连我自己也有一点点犹豫。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只要加满油,踩下油门,剩下了就是随性了。我从小就很独立,小时候就经常一个人在家,一个人过夜。长大后,生性爱玩,想去的地方没有人陪,就会自己上路。大学在南京,南京的各个景点几乎游遍。自从2014年看了电影《后会无期》,就一直很想去东极岛。本来以为就是看海,夏天自然最好。今年夏天终于了了心愿。其实,这是一场说走就有的旅行。6月6日我查天气预报,发现梅雨季要来了,最后的好天气就是未来三天了。遂,订了6月7日的火车票。收拾行李,出发。没有做攻略,没有订旅店,只带了简单的行李。一个人去旅行,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勇敢的上路,接下来都不是问题了。 一个人旅行
缺点:
- 行李问题——极简装备
- 路况——路痴需克服。带上指南针,安装地图app
- 费用(住宿)——二倍。(青旅)
- 吃饭——极简。(有条件可以拼桌)
- 拍照——自拍杆,三脚架
优点:
- 自在、随性——无需为了旅伴委屈自己
- 省时间——不用等人
- 结交新朋友——敞开心扉,很有可能遇见志同道合的朋友
重点说一下行李、旅伴和拍照。
- 这次出行,我只携带了必背的行李,轻装上阵。
- 路途中是一个人,但实际游玩时并不是。先后认识不同的小伙伴,有的是豆瓣上约的,有的是青旅认识的,有的是景点邂逅的。旅途中交朋友很简单,不用考虑双方的学历、工作、家庭、年龄,一起玩的开心就好。甚至不用知道对方的姓名,也许只有一面之缘,也许说了再见就真的不会再见,也许都不说再见,走着走着遇见了,走着走着就散了。随性就好。这次旅行去的东极岛,很多人都是因为韩寒的《后会无期》去的,我也不例外。在岛上,我很幸运的遇见了另一位“韩饭”,后来还加了微信,虽然各自的生活不会有很多交集,但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感觉真好。
- 我喜欢拍照,随身带了一个数码相机,拍了很多美景。同行的伙伴(也是后来认识的)带了自拍杆。以前我认为举着自拍杆自拍很是凄凉,但看到她大方地摆姿势、调角度,我赞扬她的独立。也许下次,我也会带上一根自拍杆,虽然我本身并不特别喜欢自拍。
旅行较居家是辛苦的,这次旅行也体会了“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最无法忍受的是住在青旅时,没有独卫。条件之艰苦,让我不想久留。没有电梯、没有wifi,都令我无比想念大都市是美好。我一直追求精致生活。虽然并不后悔这次出行,但也引发了日后旅行的一些思考:
- 旅行的目的
- 旅行的目的地
- 旅行的准备
旅行的目的可以有很多,但无非是感官的体验与文化的交流。简单说,以感官体验为目的,可以分为看风景和逛吃逛吃;以文化交流为目的,可以选择看展览、参观建筑等。环游世界,是很多人的梦想。但细说开来,有的人梦想吃遍世界美食,有的人立志登遍世界高峰。比起山,我更喜欢海。我喜欢美食,也不讨厌看展览。登山需更多的体力,日常的锻炼和健身必不可少。看展览之前,了解相关历史背景是必要的准备工作。 旅行又可以分为穷游和富游。穷游需要时间和经历;富游还需要多一点的资本,以资本换取舒适度。穷游可以选择国内的村庄、小镇,国外东亚、非洲等地方,条件艰苦些但花费不至太多;富游可以选择日韩、欧美等大都市观光,现代化完全可以满足“宾至如归”。比如说,电视剧中安迪的度假选择了泰国的海景套房,美景、美食、居家都具备了。 关于极简 这段时间终于加入了极简的队列。处置了很多东西,从外到内开始极简的修行。居家需要极简,但旅行更能显现极简的好处。 记录——行程3天(原计划4天) 装备:(just 1 👜) 衣物(三件上衣,两条裤子,小件略) 牙刷,牙膏,毛巾洗面奶,水乳防晒霜,🌂(没用到,扔了),帽子📷电子设备(充电器,充电宝,kindle,手机,耳机)——kindle是火车上看的,其实没看多少,可以文献(3-4张纸)替代,笔记拍照上传,纸张丢弃。纸巾,水杯,驱蚊液手电筒(没用到,因为有相机的缘故,手机电量充足)胃药证件钱(少量,尽量支付宝) 可添置:U型枕(车上睡觉落枕了)(有一种可吹气的U型枕,便携)口香糖/旅行装漱口水凉鞋(极简款,最好可变拖鞋的那种)——洗澡、下海都适合 交通:No.1 👟(不路痴,平时有健身)高铁没有取票,简去日后处理。 吃饭:一菜一主食(不浪费、不挑剔,招牌菜) 游玩:短裤短袖👕👟去爬山。虽然晒一点,但是不用担心衣服挂(刮)。心情极简。📷挂脖上,没带👜 此外,结合上面对旅行的分类,我认为,富游更有助于极简:住宿——青旅要带个人洗漱用品,高档酒店连毛巾都可以不带。 极简之最——“伸手要钱”(身份证、手机、钥匙、钱)我有轻微强迫症,但“发作”时也只是检查这四样,其余的,丢了大不了再买。省时省事。其实,因为装备不多,我又都记录在纸上,整理时会一一核对,减少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