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的文字功力
我得向《繁花》道歉,前两天吐槽说《繁花》文字沪语化,“成也萧何败萧何”,虽地方特色鲜明但文采不够,这两天渐渐发现是我有失偏颇了。
这本书光听沪语版,虽然原汁原味,但不知是我上海话道行还不深还是沪语的确不适合念正规文字,市井对话生动形象听起来一点问题没有,可一念到文绉绉的句子特别是类似诗词歌赋的片段,很容易反应不过来,随便听听就轻易错过了这些袅袅婷婷的文字。比如“香色今何在 空枝对晚风”,比如“山河绵邈 粉黛若新”,比如“山外更山青 天南海北知何极 年年是 匹马孤征 看尽好花结子 暗惊新笋成林”。只要有心,好句还是俯拾皆是的,光凭耳朵的话这些词句还得上网查。发现了这个问题,立马改变方式方法,翻出文字版在侧,随时对照。如此一来,觉得《繁花》沪语朗读搭配文字阅读食用效果最佳。
渐渐觉得《繁花》好多罗列式的描述,比如关于旗袍啦邮票啦的那些段落,似有《红楼梦》极尽铺陈之气,今天听的大伯伯反抗居委会女干部的一段让我想起探春对抗王善宝家的抄家,痛快淋漓。小业主和嫂嫂的一个小插曲似有阿Q调戏吴妈的影子,让人忍俊不禁。
刚刚从《白鹿原》洪水猛兽般的土改运动跳出来喘了几口气,不经意看到这段文字,道尽人心险恶 -
“工人, 等于农民,到城里来上班,想不到错过了农村“ 土改”,分不到地主富农的一分一厘,享受中式 眠床 ,红木八仙台,更不可能了,听老乡渲染当年场面,憋了一口气,现在,好不容易又碰到抄 家,排队看了展览会,不少人心里就怨,问题不断,已经彻底清算了资产阶级,为啥不立即分 配革命成果呢,乡下城里,过去现在,政策为啥不一样,不公平。沪生说,只会强调一陰一暗面。姝 华说,农业习惯,就是挖,祖祖辈辈挖芦根,挖荸荠,挖芋艿,山药,一胡一 萝卜白萝卜,样样要挖, 因此到房间里继续挖,资产阶级先滚蛋,扫地出了门,房子就像一块田,仔细再挖,非要挖出 好收成,挖到底为止,我爸爸是区工会干部,这一套全懂。沪生说,不相信。姝华说,不关阶级 成分,人的贪心,是一样的。”
今天最让我不能释怀的就是阿婆和贝蒂的失踪竟如此魔幻。虽然同具魔幻色彩,《白鹿原》是以血淋淋的方式呈现的,而《繁花》却叙述得不疾不徐,轻飘飘地将一老一少跳黄浦讲述得像是一个不相关的童话故事,张力十足,听得我猝不及防继而汗毛倒竖不寒而栗。好文!
这本书光听沪语版,虽然原汁原味,但不知是我上海话道行还不深还是沪语的确不适合念正规文字,市井对话生动形象听起来一点问题没有,可一念到文绉绉的句子特别是类似诗词歌赋的片段,很容易反应不过来,随便听听就轻易错过了这些袅袅婷婷的文字。比如“香色今何在 空枝对晚风”,比如“山河绵邈 粉黛若新”,比如“山外更山青 天南海北知何极 年年是 匹马孤征 看尽好花结子 暗惊新笋成林”。只要有心,好句还是俯拾皆是的,光凭耳朵的话这些词句还得上网查。发现了这个问题,立马改变方式方法,翻出文字版在侧,随时对照。如此一来,觉得《繁花》沪语朗读搭配文字阅读食用效果最佳。
渐渐觉得《繁花》好多罗列式的描述,比如关于旗袍啦邮票啦的那些段落,似有《红楼梦》极尽铺陈之气,今天听的大伯伯反抗居委会女干部的一段让我想起探春对抗王善宝家的抄家,痛快淋漓。小业主和嫂嫂的一个小插曲似有阿Q调戏吴妈的影子,让人忍俊不禁。
刚刚从《白鹿原》洪水猛兽般的土改运动跳出来喘了几口气,不经意看到这段文字,道尽人心险恶 -
“工人, 等于农民,到城里来上班,想不到错过了农村“ 土改”,分不到地主富农的一分一厘,享受中式 眠床 ,红木八仙台,更不可能了,听老乡渲染当年场面,憋了一口气,现在,好不容易又碰到抄 家,排队看了展览会,不少人心里就怨,问题不断,已经彻底清算了资产阶级,为啥不立即分 配革命成果呢,乡下城里,过去现在,政策为啥不一样,不公平。沪生说,只会强调一陰一暗面。姝 华说,农业习惯,就是挖,祖祖辈辈挖芦根,挖荸荠,挖芋艿,山药,一胡一 萝卜白萝卜,样样要挖, 因此到房间里继续挖,资产阶级先滚蛋,扫地出了门,房子就像一块田,仔细再挖,非要挖出 好收成,挖到底为止,我爸爸是区工会干部,这一套全懂。沪生说,不相信。姝华说,不关阶级 成分,人的贪心,是一样的。”
今天最让我不能释怀的就是阿婆和贝蒂的失踪竟如此魔幻。虽然同具魔幻色彩,《白鹿原》是以血淋淋的方式呈现的,而《繁花》却叙述得不疾不徐,轻飘飘地将一老一少跳黄浦讲述得像是一个不相关的童话故事,张力十足,听得我猝不及防继而汗毛倒竖不寒而栗。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