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戏曲唱民谣,此去经年,归来仍是少年



夏小桐
京剧演员、民谣歌手

京剧演员、民谣唱作人、晓月老板专场嘉宾
“他怀想曾少年,少年已过再无少年。”
第一次听到这首《少年弦》,是在刷晓月老板的微博时,看到他推荐,于是点开听。第一分三十五秒,她唱“秋意凉,起寒烟。梧桐黄,三人间。”京胡配合着戏腔,心里一阵发颤。

唱作这首歌的女生,是夏小桐。
几年前她曾在福建京剧院唱戏,那时候有不少本地媒体采访她。举手投足间都有一股戏腔,可是在报道里,无论是字里行间还是画面上,小桐都是一个天真伶俐的少女模样。

受到热爱艺术的妈妈的影响,夏小桐的童年几乎和各种学习班打交道,国画、笛子、书法、葫芦丝....“
小桐说自己不会做一些很张扬的事情,只要大家认为的悖逆于传统的事情都不会去做,所以她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人,比较老实、安定的。
她认为自己在三十岁之前可以很自由,很肆无忌惮,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追求什么就去追求什么。因为在这个时候 没有包袱,没有压力,但是三十岁之后她想要以家庭为主,相夫教子。
不会做出格的事情,就是什么年龄该做什么年龄的事情。所以她不去争,默默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直有一个少女一样的心态。

由于喜欢京剧,夏小桐去了上海戏剧学院学京剧,想要做一个戏剧演员。
而对于京剧,小桐觉得这一行主要是隐忍,很多时候都很无助,因为戏这个东西,没有人能帮你找到感觉,只有靠你自己,有的时候一瞬间突然开窍了,就明白了。
小桐深信”台上一分钟,台下不止十年功。“


在学习京剧的那十几年,那些很刻苦的师哥师姐们,以及工作以后每天都在练功背戏的前辈们,都让小桐印象最深刻,所以她一直不断地激励自己。
日复一日重复着同样的事情,一个动作,可能练成千上万边,只为台上那一瞬间的美。因此那时候她每天天不亮就要求自己去喊嗓子,大家都在被窝里睡觉,就是那个时候,她把功给练出来了。
“京剧不是一日之功,优秀的演员,台上的每一个动作,你都很难想象它为此付出了什么。”

虽然喜欢传统的京剧,但也喜欢现代的吉他,十六岁的时候学的吉他,也成为了她生命里一件重要的事情。
在上海读书那会儿,小桐曾在酒吧驻唱过一段时间。她弹吉他的时候特别迷人,和在戏台上的她有着不同的味道。

她说吉他是自由放松的,不会刻意的去要求它,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弹琴,写歌。她写的第一首歌叫《say no》,在大清早突然来的灵感,她现在觉得这首歌非常愤青,这也是年轻时候的一种状态吧。
所以即使是弹吉他,小桐写歌也大多自己一瞬间的感触,所以到现在,其实并没有多少作品,网易云上能找到五首,但首首好听。

比方说《少年弦》,小桐一直想创作这样类型的一个作品,可找不到感觉,也不知道该写什么。说来也奇怪,有些歌,可能真是上天赐给你的。
有一天晚上,上帝敲了一下小桐的脑袋,就突然想到她姥姥家楼上有位拉京胡的琴师,叫李世荣。小桐曾经想要跟他学京胡。可是等小桐等放假回来,却得知李世荣已经去世了,物是人非。李世荣的最后一条微博动态,时间永远停在了2013年5月16日。

这首《少年弦》就是小桐为李世荣老师所作,就像歌词里写的,少年已过再无少年,少年轻轻抚摸他的弦,小桐愿李世荣老师的弦音,响彻天堂。
大概是唱戏唱久了的缘故,夏小桐嗓音带有一种独特的清丽。她唱《月光光》,”你不曾离去至少回忆那样的清晰,一叶知秋留下寂寞独自绽放。“声音婉转,仿佛雨打庭院。

但在《初霁》中,又有一种轻快调皮的慵懒,这并不是相互矛盾,你听了之后,就会理解我为何这样形容。
最让人感动的一首歌,大概是她的《归处》,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在异乡成长的小桐,开始思念家乡,想念爸妈。

她说想要给爸妈更多的陪伴,这大概也是每个离开家乡的人的心声吧。于是小桐回到了威海父母身边,在和她聊天的这段时间里,一如照片中笑容明媚的模样,她依旧保持着单纯的少女状态,继续爱音乐,不忘初心。
“离开了家远在南方,怀念从前守在爸爸妈妈的身边。你没忘了家,可何时才回家,你说你有任何人都阻拦不住的梦想”。


© 本文版权归 gunjie2016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