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留学与创业的日子,我到底有多害怕印度的“明天”?
印度人在”迟到“方面是名声大外的,阿Sam在印度人“迟到”,那是“自然而然地发生”已经详细地吐槽了。有了”迟到“,当然就会有”拖延“。如果一定要给印度人扣大什么大帽的话,那把他们称为”全地球最无敌的拖王“,应该不为过。
记得我刚开始去印度留学的时候,班里第一次搞集体活动,收到的通知是下午六点开始。那个时候刚来了一个加拿大同学Tom,和我住同一个宿舍,所以六点钟就来叫我一起出发。哥毕竟是已经在印度待了三个月的人了,自以为有点小经验,所以和Tom说,不着急,在印度,什么活动都要延迟一个小时的,所以我们七点钟才过去。竟没想到,七点钟一到教学楼,活动大厅还没开门,一个人影都没有,我们还以为走错了地方!直到七点半,门才打开,调试音响的人才开始工作,组织活动的同学陆续到位,到了八点半,估计人才来了一半。活动大概是八点四十开始,到了快结束时,还有人才陆续进场!
更加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大家对如此拖延若无其事,没有人指责迟到和拖延者,大家还都玩得很High,倒是我们这两个不明就理的外国人,心里还有点生气呢!慢慢地,我也就被同化了,没办法,入乡随俗,习惯起来了。因为住的地方离课室近,我使了个招,每次都叫同学等老师到了再发信息给我,再出发去上课,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印度人另一种拖,体现在办事风格上。记得当初第一次踏进印度,到德里大学入学注册,整整花了一个多月!印度是一个比30年前的中国还要“社会主义”的国家,加上英式那种超级复杂的程序化的民主程序,使得其公立学校里,繁文冗节,多如牛毛。比方说,一个外国留学生入学注册,就需要到外国留学生办公室、所在学院(学历发放处)、文学院(上课处)和学生宿舍这四个地方注册。咋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似的,其实非常复杂,一环扣一环。
举个学生宿舍注册的例子吧。所谓的学生宿舍注册,其实不是简单注册就了事,而是一整套复杂的申请流程。在德里大学有好多个宿舍,你先要自己去了解(自己去考察、看介绍、问其他有经验的人)哪些宿舍可以申请、竞争程度、申请截止时间、环境如何等等,每个宿舍都是独立管理的,有自己的申请标准和截止时间的。然后,再去分别递交申请资料(一般的资料需要你的中学成绩、本科成绩、所在学院开出的诚实证明(Bonafide Certificate)、目前住址证明等等),然后再等待面试和申请结果。
在印度,去学院开一个Bonafide Certificate表示你要拿这个东西去办正事,流程也很复杂,需要院长签名,所以每次办都是先提交一些资料,写明清楚办理原因,交给院长办公室,过两三天院长签名后再去拿。如果同时申请几个宿舍,那就得办几张了。再说明一下,我们的学院离上课的地方要坐地铁半个小时,再坐人力三轮车五分钟;而刚开始没有宿舍,我也住在离学校有点距离的地方,气温动不动就四十多摄氏度,每天跑来跑去,不断地在挣扎着一个问题:要不要买机票回国算了?
好啦,上面的指的是流程。就是说,如果一切顺利,那多跑几趟,再等等时间,最后还是能搞定的。可惜,在印度,理论与现实的差距是多么的遥远!记得刚开始去印度,一直坚守着“做一个循规蹈矩的留学生,不能为中国丢脸”的原则,所以一切事务我傻傻地按照学校的规定去做。
分享一下我申请国际留学生宿舍(ISH)的过程。首先,我在一个中午跑到ISH宿舍提交资料时,对方告诉我要提交学院开的Bonafide Certificate,我马上坐地铁到学院去,结果是午餐时间(1:00pm-2:00pm)。等到2点办公室开门,办事的人非常多,等到三点半轮到我时,办事的老师说他有急事要出去,顺便和我说了一个单词“Tomorrow“,黄了!
好吧,跟印度人发脾气也没用,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隔天再跑一趟。当隔天早上我再去时,转了一大圈,依然找不到前天负责的老师,结果别的老师说他——休假了(正常情况下,休假了就得等他回来后才能办理,没有人能代替),然后,接着,就进入周末了……除了发几句Fuck, Shit, 之外,还是安静下来,照顾好自己的情绪。
周一,我当然一大早就去了。结果一进门,那个老师正在处理一大堆人的事情,看样子排到我,可能又是中午饭时间了……我等。他办了两个学生的事情之后,突然有另一个老师过来聊天,两个人喝起茶来了……?!?!千般思维在心头啊!我终于忍不住了,冲上去,气急败坏地用我那还无法成句的英语上去呱唧呱唧讲了一通。其实,我都不知道我自己在讲什么,刚开始到印度,就算把之前丢了几年的四级英语发挥到极致,也蹦不出几句话。那位老师有点懵了,结果把茶杯一放,仔细地看了我的资料后,就把它放在右手边,愣愣地对我说:Tomorrow。
Tomorrow啊!刚开始我又不知道这申请的规矩,我太害怕印度人这个Tomorrow了,条件反射地说:Not Tomorrow, Not Tomorrow, Not Tomorrow, Now, Now, Now! 结果经过三番五次重新确认,在对方斩钉截铁地说Tomorrow一定能拿到后,我才犹豫地走了。
结果,我一不留神,Tomorrow原来是印度一个节假日!在印度,一年有上百个节日,有些节日学校放假,大部分时候都是通过口口相声得知的。死的心都有了!不过,你说,都到这个份上了,走了岂不是半途而废?所以在星期三,我还是去拿了这个Bonefide Certificate了。拿在手里,感觉比中国一个本科文凭还要值钱得多。接着,就交给了宿舍;接着,就等待面试通知(这个面试通知,妈的,还得自己按照通知的时间自己去那个宿舍看布告栏才得知的);接着,就面试了。面试时,第一个人,只听到传来一句“Zaina,Zaina,Zaina”,所有人都坐在那里一头雾水,最后有人出来了,拿着名单问,才知道我原来排在第一个。靠,"Zaina"原来就是"China",奇葩的印度口音,连我的拼音姓名也发不了,只能叫国家名了。还好,再后来,我又大概时间去看布告栏,初ISH录取了,也是第一个,被安排在Room No. 1,那个时间,我们已经开学一个多月了!
上面讲的只是我入学注册时,比较次要的一个环节。为什么要全身心投入,花一个月多的时间去注册,大家就自己想想吧。这就是我所体验的印式的“程序民主”。不过,这种体验我相信比我们年长一轮的或者住在中国小城镇的人都有所感受。其实,比印式程序民主更加深深刺痛我的,是所有事情办到最后时,那最后一步——Tomorrow,杀伤力实在太大了。
前年我们印度公司成立时,租的办公室是一家大企业的老板所有。因为房产是继承的,房东被分割为三个兄弟。印度法律规定,房租合约需要房东、租户代表和见证人一起到法院做签证,由于房东三兄弟都不在德里,估计彼此间关系也不是很好,还都是富二代,很难凑齐。我们等了几个月,才找到三方五个人一起凑齐的机会。
凑齐后,就一起约到我们公司所在地的法院去做签注了。去之前也与法官确认了,但没想到做签注的法官非常繁忙,五个人从早上九点等到了下午二点,终于见到法官!这个时候,法官非常匆忙地起身离开,并且非常抱歉地说,他有一个非常紧急的事情,需要马上外出,然后说,“Please come tomorrow"。Tomorrow?!!!妈的,五分钟内就能搞定的事情,又变成一个Tomorrow!
去年年底,印度政府突然来了一个废钞,我除了自己有一些现钞外,还有几个经常访问印度的教授托我处理他们身上的现钞。等到我去了印度,离钞票作废只剩下两个星期。我随手拿起几年没用的印度银行卡,想把钞票给存上,没想到大学注册的噩梦又来了:由于太久没用,银行锁了我的卡,现在要重新递交资料去开通。
这就麻烦了,想想以前那些Tomorrow,我感觉有点头皮发麻。当时我用的是以前的住址证明和在读的其他文件,现在得重新去准备一份包括住址证明和工作证明的文件,非常麻烦。还好,如今在印度也混熟悉了,也有员工帮忙处理,虽然也要本人去银行等来等去,但现在就坐着等呗,才用了两个半天,就搞定了。最后,把所有钱存进去之后,我和员工高高兴兴地去ATM取新钱,却发现,没办法取出来!
可怜的员工,又得开始去和银行的人员理论、扯皮和谈感情了!!!
搞笑的一幕发生了:我们发现行长在办公室里,我这几天就一直笑嬉嬉地坐在他的办公室里,然后让员工去帮我办事,相当于既和他拉近距离,又间接给他压力。记得之前的银行卡,办得死去活来,后来我是直接冲到行长办公室,让前行长亲自给我弄的。不过这个行长没有前行长那么灵活,英语也不灵,所以搞不通。当我员工发现他时,进来用印地语和他讲了一大堆东西,最后发现我的情况特殊,需要行长签字才能帮忙开通。结果他说,那天他休假,在银行系统里没有记录在案,不能签名!
我了个去,你休假,跑来这里干嘛?磨了很久,甚至他的手下也过来说,他真的是休假。最后他甚至还被我们逼出去了,但就是签不了!临走时,他说了一句“Tomorrow“,我的头皮开始发麻!
行长走了,那就找下面的主管咯。我的员工又使出千般笑脸,最后找到一个好说话的主管,主管突然出了个新招,换分行!咦,天无绝人之前啊!是不是有点像在看宝莱坞电影?刚好我们又可以换到我们目前公司所在的分行,所以就办了。
签来签去,搞了一圈,最后,处理系统的银行经理说,已经把我们所有的资料都处理好了,甚至也按照我们的要求,把卡的归属转到目前我们公司所在地的分行了,她说,“I will call you tomorrow“,然后我的卡就可以取钱了。
我了个天,又是一个”Tomorrow“,我当然害怕急了!三番五次地和她说,现在就得帮我弄,而且要留她的本人手机号码,等等等等。不过,这次碰到的是一个更年期的女人,唉,栽在这个分行,也真不好运。实在没招,还是只能等她Tomorrow打我电话……
一个月后,当我把所有事情都忘得一干二净之后,我突然接到一个来自SBI银行的电话,对方问我,我们所在的分行的代码是多少?很不可思议,一个印度银行工作人员问我他们另一个支行的代码是多少!我当然不知,只能去问后告诉她。她说Tomorrow会再打给我。突然某一天,我又接到一个电话,问我分行代码多少?还好,我上次问后记在手机里了,结果,一个多月后,我的Tomorrow银行卡开通了!
印度神奇就神奇在这个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它最后还是会有个结局的!
温馨提示:不要相信印度的“明天”,“Tomorrow”很可能是一个月以后。
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印度阿Sam的公众号:yindusam
转载及商务合作,请添加个人微信:samwuhindu,并注明联系事宜。
记得我刚开始去印度留学的时候,班里第一次搞集体活动,收到的通知是下午六点开始。那个时候刚来了一个加拿大同学Tom,和我住同一个宿舍,所以六点钟就来叫我一起出发。哥毕竟是已经在印度待了三个月的人了,自以为有点小经验,所以和Tom说,不着急,在印度,什么活动都要延迟一个小时的,所以我们七点钟才过去。竟没想到,七点钟一到教学楼,活动大厅还没开门,一个人影都没有,我们还以为走错了地方!直到七点半,门才打开,调试音响的人才开始工作,组织活动的同学陆续到位,到了八点半,估计人才来了一半。活动大概是八点四十开始,到了快结束时,还有人才陆续进场!
更加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大家对如此拖延若无其事,没有人指责迟到和拖延者,大家还都玩得很High,倒是我们这两个不明就理的外国人,心里还有点生气呢!慢慢地,我也就被同化了,没办法,入乡随俗,习惯起来了。因为住的地方离课室近,我使了个招,每次都叫同学等老师到了再发信息给我,再出发去上课,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印度人另一种拖,体现在办事风格上。记得当初第一次踏进印度,到德里大学入学注册,整整花了一个多月!印度是一个比30年前的中国还要“社会主义”的国家,加上英式那种超级复杂的程序化的民主程序,使得其公立学校里,繁文冗节,多如牛毛。比方说,一个外国留学生入学注册,就需要到外国留学生办公室、所在学院(学历发放处)、文学院(上课处)和学生宿舍这四个地方注册。咋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似的,其实非常复杂,一环扣一环。
举个学生宿舍注册的例子吧。所谓的学生宿舍注册,其实不是简单注册就了事,而是一整套复杂的申请流程。在德里大学有好多个宿舍,你先要自己去了解(自己去考察、看介绍、问其他有经验的人)哪些宿舍可以申请、竞争程度、申请截止时间、环境如何等等,每个宿舍都是独立管理的,有自己的申请标准和截止时间的。然后,再去分别递交申请资料(一般的资料需要你的中学成绩、本科成绩、所在学院开出的诚实证明(Bonafide Certificate)、目前住址证明等等),然后再等待面试和申请结果。
在印度,去学院开一个Bonafide Certificate表示你要拿这个东西去办正事,流程也很复杂,需要院长签名,所以每次办都是先提交一些资料,写明清楚办理原因,交给院长办公室,过两三天院长签名后再去拿。如果同时申请几个宿舍,那就得办几张了。再说明一下,我们的学院离上课的地方要坐地铁半个小时,再坐人力三轮车五分钟;而刚开始没有宿舍,我也住在离学校有点距离的地方,气温动不动就四十多摄氏度,每天跑来跑去,不断地在挣扎着一个问题:要不要买机票回国算了?
好啦,上面的指的是流程。就是说,如果一切顺利,那多跑几趟,再等等时间,最后还是能搞定的。可惜,在印度,理论与现实的差距是多么的遥远!记得刚开始去印度,一直坚守着“做一个循规蹈矩的留学生,不能为中国丢脸”的原则,所以一切事务我傻傻地按照学校的规定去做。
分享一下我申请国际留学生宿舍(ISH)的过程。首先,我在一个中午跑到ISH宿舍提交资料时,对方告诉我要提交学院开的Bonafide Certificate,我马上坐地铁到学院去,结果是午餐时间(1:00pm-2:00pm)。等到2点办公室开门,办事的人非常多,等到三点半轮到我时,办事的老师说他有急事要出去,顺便和我说了一个单词“Tomorrow“,黄了!
好吧,跟印度人发脾气也没用,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隔天再跑一趟。当隔天早上我再去时,转了一大圈,依然找不到前天负责的老师,结果别的老师说他——休假了(正常情况下,休假了就得等他回来后才能办理,没有人能代替),然后,接着,就进入周末了……除了发几句Fuck, Shit, 之外,还是安静下来,照顾好自己的情绪。
周一,我当然一大早就去了。结果一进门,那个老师正在处理一大堆人的事情,看样子排到我,可能又是中午饭时间了……我等。他办了两个学生的事情之后,突然有另一个老师过来聊天,两个人喝起茶来了……?!?!千般思维在心头啊!我终于忍不住了,冲上去,气急败坏地用我那还无法成句的英语上去呱唧呱唧讲了一通。其实,我都不知道我自己在讲什么,刚开始到印度,就算把之前丢了几年的四级英语发挥到极致,也蹦不出几句话。那位老师有点懵了,结果把茶杯一放,仔细地看了我的资料后,就把它放在右手边,愣愣地对我说:Tomorrow。
Tomorrow啊!刚开始我又不知道这申请的规矩,我太害怕印度人这个Tomorrow了,条件反射地说:Not Tomorrow, Not Tomorrow, Not Tomorrow, Now, Now, Now! 结果经过三番五次重新确认,在对方斩钉截铁地说Tomorrow一定能拿到后,我才犹豫地走了。
结果,我一不留神,Tomorrow原来是印度一个节假日!在印度,一年有上百个节日,有些节日学校放假,大部分时候都是通过口口相声得知的。死的心都有了!不过,你说,都到这个份上了,走了岂不是半途而废?所以在星期三,我还是去拿了这个Bonefide Certificate了。拿在手里,感觉比中国一个本科文凭还要值钱得多。接着,就交给了宿舍;接着,就等待面试通知(这个面试通知,妈的,还得自己按照通知的时间自己去那个宿舍看布告栏才得知的);接着,就面试了。面试时,第一个人,只听到传来一句“Zaina,Zaina,Zaina”,所有人都坐在那里一头雾水,最后有人出来了,拿着名单问,才知道我原来排在第一个。靠,"Zaina"原来就是"China",奇葩的印度口音,连我的拼音姓名也发不了,只能叫国家名了。还好,再后来,我又大概时间去看布告栏,初ISH录取了,也是第一个,被安排在Room No. 1,那个时间,我们已经开学一个多月了!
上面讲的只是我入学注册时,比较次要的一个环节。为什么要全身心投入,花一个月多的时间去注册,大家就自己想想吧。这就是我所体验的印式的“程序民主”。不过,这种体验我相信比我们年长一轮的或者住在中国小城镇的人都有所感受。其实,比印式程序民主更加深深刺痛我的,是所有事情办到最后时,那最后一步——Tomorrow,杀伤力实在太大了。
前年我们印度公司成立时,租的办公室是一家大企业的老板所有。因为房产是继承的,房东被分割为三个兄弟。印度法律规定,房租合约需要房东、租户代表和见证人一起到法院做签证,由于房东三兄弟都不在德里,估计彼此间关系也不是很好,还都是富二代,很难凑齐。我们等了几个月,才找到三方五个人一起凑齐的机会。
凑齐后,就一起约到我们公司所在地的法院去做签注了。去之前也与法官确认了,但没想到做签注的法官非常繁忙,五个人从早上九点等到了下午二点,终于见到法官!这个时候,法官非常匆忙地起身离开,并且非常抱歉地说,他有一个非常紧急的事情,需要马上外出,然后说,“Please come tomorrow"。Tomorrow?!!!妈的,五分钟内就能搞定的事情,又变成一个Tomorrow!
去年年底,印度政府突然来了一个废钞,我除了自己有一些现钞外,还有几个经常访问印度的教授托我处理他们身上的现钞。等到我去了印度,离钞票作废只剩下两个星期。我随手拿起几年没用的印度银行卡,想把钞票给存上,没想到大学注册的噩梦又来了:由于太久没用,银行锁了我的卡,现在要重新递交资料去开通。
这就麻烦了,想想以前那些Tomorrow,我感觉有点头皮发麻。当时我用的是以前的住址证明和在读的其他文件,现在得重新去准备一份包括住址证明和工作证明的文件,非常麻烦。还好,如今在印度也混熟悉了,也有员工帮忙处理,虽然也要本人去银行等来等去,但现在就坐着等呗,才用了两个半天,就搞定了。最后,把所有钱存进去之后,我和员工高高兴兴地去ATM取新钱,却发现,没办法取出来!
可怜的员工,又得开始去和银行的人员理论、扯皮和谈感情了!!!
搞笑的一幕发生了:我们发现行长在办公室里,我这几天就一直笑嬉嬉地坐在他的办公室里,然后让员工去帮我办事,相当于既和他拉近距离,又间接给他压力。记得之前的银行卡,办得死去活来,后来我是直接冲到行长办公室,让前行长亲自给我弄的。不过这个行长没有前行长那么灵活,英语也不灵,所以搞不通。当我员工发现他时,进来用印地语和他讲了一大堆东西,最后发现我的情况特殊,需要行长签字才能帮忙开通。结果他说,那天他休假,在银行系统里没有记录在案,不能签名!
我了个去,你休假,跑来这里干嘛?磨了很久,甚至他的手下也过来说,他真的是休假。最后他甚至还被我们逼出去了,但就是签不了!临走时,他说了一句“Tomorrow“,我的头皮开始发麻!
行长走了,那就找下面的主管咯。我的员工又使出千般笑脸,最后找到一个好说话的主管,主管突然出了个新招,换分行!咦,天无绝人之前啊!是不是有点像在看宝莱坞电影?刚好我们又可以换到我们目前公司所在的分行,所以就办了。
签来签去,搞了一圈,最后,处理系统的银行经理说,已经把我们所有的资料都处理好了,甚至也按照我们的要求,把卡的归属转到目前我们公司所在地的分行了,她说,“I will call you tomorrow“,然后我的卡就可以取钱了。
我了个天,又是一个”Tomorrow“,我当然害怕急了!三番五次地和她说,现在就得帮我弄,而且要留她的本人手机号码,等等等等。不过,这次碰到的是一个更年期的女人,唉,栽在这个分行,也真不好运。实在没招,还是只能等她Tomorrow打我电话……
一个月后,当我把所有事情都忘得一干二净之后,我突然接到一个来自SBI银行的电话,对方问我,我们所在的分行的代码是多少?很不可思议,一个印度银行工作人员问我他们另一个支行的代码是多少!我当然不知,只能去问后告诉她。她说Tomorrow会再打给我。突然某一天,我又接到一个电话,问我分行代码多少?还好,我上次问后记在手机里了,结果,一个多月后,我的Tomorrow银行卡开通了!
印度神奇就神奇在这个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它最后还是会有个结局的!
温馨提示:不要相信印度的“明天”,“Tomorrow”很可能是一个月以后。
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印度阿Sam的公众号:yindusam
转载及商务合作,请添加个人微信:samwuhindu,并注明联系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