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恐怖电影:除了吓人,还有什么?
沈持盈 我还真的不知道
近些年,来自泰国的恐怖电影越来越受广大恐怖电影迷们的喜爱。
相较于常年靠血浆与怪物博出位的欧美恐怖电影,套路与风格陷入固定模式的日韩恐怖电影,以及根本不具备恐怖元素的大陆国产恐怖电影来说,泰国恐怖电影不啻为一阵清流,异军突起。
作为某种对世界的认知方式,进而承载社会意义的艺术形式,恐怖电影的历史由来已久。和整个产业的发展历程相似的是,恐怖电影也是自西方开始发迹。
目前业内公认的史上第一部恐怖电影是19世纪末由法国魔术师兼电影制片人乔治·梅里爱拍摄的怪物默片《魔鬼庄园》。至20世纪初期与中期,恐怖电影仍然是西方电影人的专利,其间又以德国与美国所出品的恐怖电影在质量和数量上占绝对优势。

随着电影工业的西学东渐,亚洲地区也逐渐接受并热爱上了这种类型,上世纪的香港及日韩也经历了恐怖片由萌芽到大盛的过程,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期,亚洲恐怖片基本被香港和日韩承包了。而这些地区的恐怖片也各有千秋——香港以脑洞奇崛的故事设定以及好莱坞式的动作风格见长,而日韩则擅长恐怖气氛的营造,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泰国恐怖电影能在香港日韩恐怖电影的重重包围下杀出一条血路,跟当时泰国电影自身的发展,以及亚洲地区恐怖电影的进程都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泰国的恐怖电影依托于泰国电影大环境的发展,而泰国的电影工业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腾飞。彼时至上世纪90年代,泰国国内较为稳定,经济发展逐渐增速,作为上层建筑的电影开始为越来越多人所知晓并接受。和亚洲其他国家一样,泰国的电影工业整体上也是借鉴了西方,而这直接导致了观众更热爱欧美范儿的电影作品,这一点和现如今好莱坞大制作在国内横扫票房的现象非常类似。
在经历了被欧美电影支配的恐惧之后,泰国的一些电影人逐渐出现了“身份焦虑”,开始审视并思考如何将泰国传统文化植入电影中。由于恐怖片自带吸睛性质,对观众的感官与心理刺激较其他类型电影更甚,因此一些电影人便试图以恐怖电影之“皮”包裹传统文化之“骨”,因此我们看到的泰国恐怖电影,有许多都融入了浓浓的泰文化。其中以集大成的泰恐《鬼妻》尤为著名。

不仅仅是恐怖电影,这部作品也被看作是整个泰国电影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当时,《鬼妻》在拍摄手法、展现形式等技术层面是十分西方化的,但剧本却取材于泰国人尽皆知的民间故事“幽魂娜娜”,兼之该片在道具和服化上真实而精致,几乎重现了泰国曼谷王朝的民间生活,举个小例子,影片中的人物牙齿都是黑色的,这也是泰国曼谷王朝民众的一大特色。
《鬼妻》甫一上映便同时收获了票房与口碑。自此,泰国恐怖电影彻底称为了泰国电影的一个主流类型,据粗略统计,每年泰国电影院上映的电影中,有近一半是本土的恐怖电影。
《鬼妻》的成功,也凸显出泰国恐怖电影一个重要的特点:剧本多取材于民间故事或真实案例,同时也不遗余力展现传统文化。
例如《鬼肢解》根据震惊泰国的真实肢解命案改编,《活鬼胎》也是取材于泰国街头巷尾人气很高的传奇故事;国人更为熟悉的《三更》系列,其中泰国部分的《轮回》由曾执导《鬼妻》的导演掌镜,作品也充斥着浓浓的泰式风情。
总而言之,尽最大可能降低观众对故事的理解成本,一方面能够获得数量更多、范围更广的目标观众,另一方面也更容易使观众共情,可以说,这种做法是非常讨巧的。
泰国恐怖电影特有的佛教元素也是其重要的特色之一。泰国被称为“黄袍佛国”,国内有95%的民众信仰佛教。因而泰国的恐怖电影也尤其喜欢将类似僧侣、寺庙等佛教元素巧妙地植入到故事情节当中。
例如2004年年度票房冠军、票房一度打败了《泰坦尼克号》的泰恐《鬼影》,虽然故事的一个重要线索是颇为西式的“幽灵照片”,但其中也有“僧侣看到早已被鬼魂追随却浑然不觉的男主”的一幕,这一桥段堪称经典,为之后的许多电影所借鉴。

包括《鬼影》在内的许多泰恐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核之一就是“因果报应天理循环”的佛教理念。以至于虽然《鬼影》被翻拍为美版,其中的味道却总是差了那么一些。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韩国一些恐怖电影所蕴含的基督教元素,泰国恐怖电影的佛教元素似乎特别为中国观众所接受。
纵观整个泰国恐怖电影的发展,民间故事与真实案例的取材与佛教特色元素的融入,是其能够迅速异军突起的两大主要原因。反观当下的大陆国产恐怖电影……
毫不犹豫打五颗星,还没什么可以反观的。
本文作者来自今日头条签约原创号:你真的知道吗
谢绝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后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