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工智能"的新认知(二)

上一篇整理了书中对人工智能的定义,和三次人工智能的发展热潮。今天的这一篇,来重点介绍一下人工智能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人工智能的三种级别,以及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领域--自动驾驶。
书中开篇就介绍了很多在最近几年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中却不为人所熟知的人工智能技术,比如微软小冰和苹果的Siri智能语音辅助系统,可以与人进行正常的交流;淘宝、京东等电商网站可以根据你的购物记录为你推送符合你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的商品;今日头条会根据你常浏览的新闻类型和个人关注,为你推送只属于你的独家新闻;平时工作日的早晚高峰出行,或者假日出游,高德地图等地图软件会根据实时的交通情况和人流现状为你规划出一条高效便捷的出行方案。这一切一切的背后,都有着人工智能的存在,而能使得人工智能可以这么大规模的商用,背后的技术离不开深度学习和基于大数据的分析。
对于人工智能的智能水平,开复博士在书中为我们介绍了三种级别的人工智能,分别是: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而我们之前所介绍的那些已经大规模商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这三个级别中属于弱人工智能的级别。
弱人工智能,也称作为限制领域人工智能或应用型人工智能,指的是只专注于或只能解决特定领域的人工智能。现在科技所实现的人工智能,基本上都是这个水平的人工智能,这其中最为代表性的就是AlphaGo。弱人工智能,陷于其功能上的局限性,所以人们更愿意将其看做是一种工具,而不会把它视作威胁。
强人工智能,又成为通用人工智能或完全人工智能,指的是可以胜任人类所有工作的人工智能。人可以做什么,强人工智能就可以做什么。一般认为,一个可以称得上强人工智能的程序,大概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存在不确定因素时进行推理,使用策略,解决问题,制定决策的能力;
2)、知识表示能力,包括常识性知识的表示能力;
3)、规划能力;
4)、学习能力;
5)、使用自然语言交流沟通的能力;
6)、将上述能力整合起来实现既定目标的能力。
一旦具备了上述所有的能力,我们可以说此时的人工智能可以代替完成所有的人类工作。喜忧参半,问题接踵而至。具备了上述能力的人工智能,是不是代表其拥有了人类的意识。从积极的角度来看,机器变强,可以解放人类自身,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样的,那时的机器,是否会有人的意识,是否会机器自己组织起来,站在人的对立面来对抗人类呢。这些都是研发人工智能过程中需要考虑及面临的真实挑战。
超人工智能,指的是机器通过自我学习,自我进化,从而实现超越了人类,那时的人工智能称为超人工智能。书中没有介绍超人工智能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水平,其实也不难理解,超越人类的能力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能力,这个概念超越了人类当前的意识形态,所以对于它的描述是模糊的,是无法用现有水平去衡量的。
在人工智能的现有应用场景中,自动驾驶绝对算得上是应用最早,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领域。这里有一个小小的概念区分,看看你是不是真的了解什么是自动驾驶。辅助驾驶、自动驾驶、无人驾驶,这三个概念,作为普通读者的你是否能很清楚的辨别出其中的差异呢。
书中介绍了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对于自动驾驶的六个级别的划分。级别0,为非自动化,表示其所有操作都是人为操作;级别1,为辅助驾驶,表示人为主系统为辅,特殊情况根据人为操作来执行;级别2,为部分自动化,表示系统可以操控车辆的制动,但环境监测和特殊路况仍然以人为操作为主;级别3,为有条件自动驾驶,表示在2的基础上,系统可以实现对周围环境的监控;级别4,为高度自动化,表示系统可以掌控大多数情况,特殊情况需要人和系统协调操作;级别5,为全自动化,表示所有操作都可以放心交给系统,人可以专注其他的事情。
目前市场上宣传的所谓“无人驾驶汽车”,其安全标准与智能水平大多集中在级别2到级别3的过度期,所有自动驾驶的路还很长,也很有希望。我们现在不可以把自身的生命安全全部交给无人驾驶汽车,这个需要是一个过度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