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则关于糖果的故事
我居住的城市有那么一座被称为“糖果车站”的地铁车站,每当地铁驶入,广播里总会传来“XX路糖果车站到了”这样的声音。其实别说是偶然路过的朋友就连我们这样常年在此路上混迹的都未必清楚这个称谓的由来。
有一对夫妻带着患病的孩子到本市儿童医院治疗,在乘地铁返回,途径此车站时,患病的孩子哭着说想吃糖,可囊中羞涩的父母非常为难。一位好心的地铁员工见此情景,便从口袋中掏出为自己孩子准备的糖果,送到患病孩子的手中,并嘱咐孩子要听父母的话,早日康复。从那以后,这个地铁站的所有员工,都会带着糖果上班,当班的站务人员,会不定期地向车站付费区内的儿童分发一定数量的糖果。渐渐的孩子们就管这个地铁车站叫做“糖果车站”。于是车站就有了她今天的名字。
列车驶离站台
糖在慢慢融化
仅仅是甜吗
温暖
在回家的路上
这让我想到了另一则叫“糖果轰炸机”(也叫“巧克力轰炸机”)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 1948 年和 1949 年的柏林,当时欧洲四强依协定分别占领柏林市区,苏联政府假借技术理由封锁柏林对外地面交通,企图迫使盟军放弃柏林。当时柏林对外交通全靠三条空中走廊维持,盟军动员所有的空中运输兵力,日夜不停的向柏林运送物资。
一天,运输机飞行员哈佛森中尉带着他的摄影机站在谭霍夫机场的跑道头拍摄飞机降落时,他发现有人在钉着他看,原来是一群小孩隔着铁丝网看着他。哈佛森在战时和战后到处飞行,很清楚这样的情形:小孩子会跑来
要糖吃。但这些柏林小孩很特别,只是静静看着他。他和这些小孩聊了起来,当哈佛森说空运在冬天时会减少。情况可能会很艰难。
当中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的回答,让哈佛森十分惊讶:「你们那时不必给我们足够的食物,我们总有一天会有足够的食物,但如果我们失去自由,就再也拿回不来了。」(Look, you don't have to give us enough to eat at that time. We will have enough food someday. If we lose freedom, we would never get it back.)
哈佛森被这个女孩深深感动,把口袋里的口香糖送给那些小孩,但糖果不够分,哈佛森就对这些小孩说,我下次回来时,我会摇摆机翼,然后把糖果包在小降落伞投下来给你们。
哈佛森回到队部,用他母亲寄来给他的手帕做了三个降落伞,把他的糖果配给包在降落伞下,并空投给小朋友。当哈佛森再度从柏林起飞,发现那些小孩还聚在跑道头看着天空,哈佛森以为上次空投的糖果分不够,于是他省下一个月的糖果配给,做了八个糖果降落伞投给在机场盼望的孩子们。
很快“糖果轰炸机”的故事传回美国引起了热烈的回响。糖果公司一般民众和学校学童捐出糖果和巧克力糖,还有人捐出手帕做降落伞。在麻州,一群小学生借用一处旧消防站负责接收和包装捐赠的糖果再送往柏林,结果总计有十七吨的糖果经由此处运输。
哈佛森变成了“大忙人”。除了继续运输飞行外,他还去带糖果去儿童医院,探望不能出门追逐降落伞的小孩。柏林的小孩每天兴奋的望着天空的飞机,等糖果降落伞会落到眼前。美军空投糖果的地方主要在空地和儿童游戏场,只要是视线可以,空投糖果一直在持续,直到柏林空运结束为止。
其实糖果对我们而言,实在没什么。但在柏林人艰苦的时刻,却是希望的所在。几片巧克力,几颗糖果,给这些小孩很大的满足。在生命中最黯淡的时期,还能得到一些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温暖,柏林人知道自己并没有被世界所遗忘。就柏林来说,战后数十年来的繁荣和自由不是没有代价的。在危机期间,俄国人承诺更好的生活条件,鼓励西柏林市民搬出西区。但只有两万人—不到总人口数的百分之壹—在在危机中搬到东柏林去住。西柏林市民所展现的决心和骨气,才是危机化解的主要原因,他们精诚团结,为了微薄的薪水和配给努力工作。去停机坪卸货,等在跑道头修补跑道,在空运的高潮时,以双手和简单的手工具兴建一座新机场 (就是现在柏林国际
机场)。从 1948 年6月到 1949 年 9 月底,平均每天有六千吨的物资送到柏林。到最后苏联当局被迫放弃封锁地面交通,柏林市民和盟军终于赢得最后胜利。40 年后,柏林围墙倒塌更成为东欧共产主义灭亡的开始。
C-54运输机在前往谭霍夫机场的航线上空投装有糖果的小型降落伞
哈佛森中尉空投糖果的故事在美国引起巨大的反响,他的房间几乎成为美国小朋友送给德国小朋友糖果的中转站
一个德国小女孩兴奋地拆开刚刚捡到的巧克力糖果,这是盟军空投的15万份糖果之一
有的时候真的很喜欢那些在黑暗中闪烁着人性光芒的故事,她会令你多少感到一丝温暖;多少看到一点希望。就好像韩寒在《他的国》中所描述的那样“总有光明将你引到清澈的地方”。
有一对夫妻带着患病的孩子到本市儿童医院治疗,在乘地铁返回,途径此车站时,患病的孩子哭着说想吃糖,可囊中羞涩的父母非常为难。一位好心的地铁员工见此情景,便从口袋中掏出为自己孩子准备的糖果,送到患病孩子的手中,并嘱咐孩子要听父母的话,早日康复。从那以后,这个地铁站的所有员工,都会带着糖果上班,当班的站务人员,会不定期地向车站付费区内的儿童分发一定数量的糖果。渐渐的孩子们就管这个地铁车站叫做“糖果车站”。于是车站就有了她今天的名字。
列车驶离站台
糖在慢慢融化
仅仅是甜吗
温暖
在回家的路上
![]() |
这让我想到了另一则叫“糖果轰炸机”(也叫“巧克力轰炸机”)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 1948 年和 1949 年的柏林,当时欧洲四强依协定分别占领柏林市区,苏联政府假借技术理由封锁柏林对外地面交通,企图迫使盟军放弃柏林。当时柏林对外交通全靠三条空中走廊维持,盟军动员所有的空中运输兵力,日夜不停的向柏林运送物资。
一天,运输机飞行员哈佛森中尉带着他的摄影机站在谭霍夫机场的跑道头拍摄飞机降落时,他发现有人在钉着他看,原来是一群小孩隔着铁丝网看着他。哈佛森在战时和战后到处飞行,很清楚这样的情形:小孩子会跑来
要糖吃。但这些柏林小孩很特别,只是静静看着他。他和这些小孩聊了起来,当哈佛森说空运在冬天时会减少。情况可能会很艰难。
当中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的回答,让哈佛森十分惊讶:「你们那时不必给我们足够的食物,我们总有一天会有足够的食物,但如果我们失去自由,就再也拿回不来了。」(Look, you don't have to give us enough to eat at that time. We will have enough food someday. If we lose freedom, we would never get it back.)
哈佛森被这个女孩深深感动,把口袋里的口香糖送给那些小孩,但糖果不够分,哈佛森就对这些小孩说,我下次回来时,我会摇摆机翼,然后把糖果包在小降落伞投下来给你们。
哈佛森回到队部,用他母亲寄来给他的手帕做了三个降落伞,把他的糖果配给包在降落伞下,并空投给小朋友。当哈佛森再度从柏林起飞,发现那些小孩还聚在跑道头看着天空,哈佛森以为上次空投的糖果分不够,于是他省下一个月的糖果配给,做了八个糖果降落伞投给在机场盼望的孩子们。
很快“糖果轰炸机”的故事传回美国引起了热烈的回响。糖果公司一般民众和学校学童捐出糖果和巧克力糖,还有人捐出手帕做降落伞。在麻州,一群小学生借用一处旧消防站负责接收和包装捐赠的糖果再送往柏林,结果总计有十七吨的糖果经由此处运输。
哈佛森变成了“大忙人”。除了继续运输飞行外,他还去带糖果去儿童医院,探望不能出门追逐降落伞的小孩。柏林的小孩每天兴奋的望着天空的飞机,等糖果降落伞会落到眼前。美军空投糖果的地方主要在空地和儿童游戏场,只要是视线可以,空投糖果一直在持续,直到柏林空运结束为止。
其实糖果对我们而言,实在没什么。但在柏林人艰苦的时刻,却是希望的所在。几片巧克力,几颗糖果,给这些小孩很大的满足。在生命中最黯淡的时期,还能得到一些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温暖,柏林人知道自己并没有被世界所遗忘。就柏林来说,战后数十年来的繁荣和自由不是没有代价的。在危机期间,俄国人承诺更好的生活条件,鼓励西柏林市民搬出西区。但只有两万人—不到总人口数的百分之壹—在在危机中搬到东柏林去住。西柏林市民所展现的决心和骨气,才是危机化解的主要原因,他们精诚团结,为了微薄的薪水和配给努力工作。去停机坪卸货,等在跑道头修补跑道,在空运的高潮时,以双手和简单的手工具兴建一座新机场 (就是现在柏林国际
机场)。从 1948 年6月到 1949 年 9 月底,平均每天有六千吨的物资送到柏林。到最后苏联当局被迫放弃封锁地面交通,柏林市民和盟军终于赢得最后胜利。40 年后,柏林围墙倒塌更成为东欧共产主义灭亡的开始。
![]() |
C-54运输机在前往谭霍夫机场的航线上空投装有糖果的小型降落伞
![]() |
哈佛森中尉空投糖果的故事在美国引起巨大的反响,他的房间几乎成为美国小朋友送给德国小朋友糖果的中转站
![]() |
一个德国小女孩兴奋地拆开刚刚捡到的巧克力糖果,这是盟军空投的15万份糖果之一
有的时候真的很喜欢那些在黑暗中闪烁着人性光芒的故事,她会令你多少感到一丝温暖;多少看到一点希望。就好像韩寒在《他的国》中所描述的那样“总有光明将你引到清澈的地方”。
-
Soranus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3-08 07:3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