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教会我最重要的事
查看话题 >我想他了
2013年的9月,父亲走了,带着对所有人的牵挂,纵有不舍,却抵不过命运。如今,春秋更迭,已近四年,入梦越来越少,记忆越来越淡,思念越来越深。 我们的角色,不知不觉中发生了交换。 每个孩子,都曾经以父亲为偶像。我出生之前,父亲曾村子里一名数学老师,因此路上遇到一些人打招呼,总会喊他老师,甚至去小学报道,也意外地发现我的班主任也是他的学生。当然,他不曾给我授过课,我出生之前,他是别人的老师,我出生之后,他成了我的老师,我长大后,我也成了他的老师。 初中时喜欢做一些难的题目,在课堂上听老师表扬,但是,并不是所有题目都能自己做出来。有时会在九点下晚自习后,带着题目回到家跟父亲一起思考,而他也总能给我答案,当场解不出来他会让我先休息,第二天把解题思路放在桌子上。我以为这些题目于他而言十分容易,直到有天母亲告诉我,父亲这么多年没教学了,会因为这一道题目思考一个晚上。后来,带给他的题目越来越少,到了高中更是回家越来越少,偶尔回家做作业,父亲会拿着试卷看一遍,默默地说一句这些题目,他已经不会做了,声音中却略有凄凉,似乎是他对女儿的作用越来越小。 我一天天长大,他一天天变老,甚至我成了他的老师。电脑慢慢开始普及的时候,父亲打电话给我,让我帮他找几本计算机方面的书给他看,忍不住回他了一句“你又看不懂”,他说“你不是学过简单的操作,可以教我啊”,那个时候,我成了他的老师,然而却没有机会教会他用电脑。后来智能手机出来,父亲去换了一部智能手机,春节在家一遍遍让我教他怎么用,有时候耐不住性子,会讲他“你怎么老是记不住啊”,他也会吐槽“老了嘛”。后来他让姐给他申请了QQ,开始好友只有他三个女儿,那段时间,总会接到他的电话问各种问题,密码忘记了;登陆不上去;怎么加好友等等,在电话里一遍遍给他讲,就像当初他给我将题目一样。有次,他说“老三的头像怎么是黑的啊”,我回他“不在线或者隐身了”,父亲就给妹妹发了句话“老三你怎么藏起来了啊”,后来我知道,跟他强调是隐身不是藏起来,笑了许久。 我病了,他病了。 有次吃鱼不留神被卡到,自我感觉相当严重了,差点搞得天下人尽皆知,跟母亲打电话,跟姐打电话,跟父亲打电话时,手机停机,不得已给他交了话费也要告诉他这个事情。电话打通,一下子就跟他哭了,似乎听到他说话才能感到是安全的,在他的安慰下,去了医院,记过最后没什么事情,也从此很长一段时间不敢吃鱼。后来父亲说,打电话那次,他正在生病休息,听到我被鱼刺卡到和打电话的状态,被吓到了,立即跑到诊所问医生被鱼刺卡到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 12年冬天,他病了发高烧要输水,一个人去了乡卫生院好久不见回来,母亲数落我们,父亲这么久还不见回来,我们也没去看看。我默默说打完针就回来了,最后还是骑着自行车去了卫生院,结果他还在输水,父亲让我先回去,我坚持留下来陪他输完水一起回,等的却甚是无聊。输完水回去才发现,父亲骑了电动车去医院,我骑了自行车去医院,怎么回去呢。我弱弱的说了句,我载他回去,不知是他不相信我的骑车水平还是怎样,要我骑电动车回去,他骑自行车回去,到家又被母亲数落一翻,刚输完水就让父亲自己骑车回。如果那个冬天我们注意到他高烧不退,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似乎13年的夏天他就不会走了。 男儿泪不轻弹。 那个夏天我在实习,天气异常的热,我经常打电话让他注意身体,直到有段时间,姐姐问我什么时间回家,妹妹也问我什么时候回家,心里总觉得怪怪的有事情发生,也就是那个时候,我相信了心灵感应。后来妹妹偷偷告诉我,父亲生病了,很重很重,他很想我,但是父亲母亲姐姐都不让告诉我,怕我担心。那天晚上,连夜坐火车赶了回去,谁都没有讲,在到医院的前半个小时,给姐姐打了电话,问父亲在哪个病房。而当我走进病房的时候,父亲哭了,就那么当着所有人的面像一个孩子一样哭了,这是第一次看到父亲流泪,也是最后一次,我不知如何安慰,只有说“你不是想我吗,我回来了,哭什么,我们好好看病”。 在医院那段时间,似乎我们角色换位,他成了一个孩子。医生说,他不能吃油腻的食物,我就一点油腻的都不让他吃,而他有时候也会觉得吃的没味道而不高兴,我告诉他等病好了想吃啥都可以,他却终究没有等到那一天。手术后医生说要做好看护,在医院待了两天熬不住,在妹妹来了回去休息了,第二天还没醒来就被电话吵醒,父亲说,“你怎么还不来,今天医院大查房,你不早点来问问医生啊”。他那么睿智那么顶天立地的一个人,在他的孩子们面前也成了孩子。我们所有人都尽心尽力照顾他,却终究抵不过命,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根据老家的习俗,父亲不能走在医院,要回家。那天晚上跟他说,我们回家吧,他依旧像孩子一样说看病呢,不回家。到了后半夜,他身体各项指标越来越差,忍不住又跟他说了一次,回家吧,他嘴巴动了动,好,回家。或许那一刻他已经绝望,对生命绝望,从我回去一步步给他建立的生的希望,一瞬间土崩瓦解,丝毫不留。一路上我们跟他讲着话,进家门的那一刻,他闭上眼走了,与其说我们送他回家,不如说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把他牵挂的人们送回了家,实际上他的角色永远也没变。 还记得朱自清的《背影》中“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父亲的背影怎样,只记得08年放寒假那天正是大雪,父亲去接我,回去时天已漆黑,大雪依然纷飞,路上看不出有人走过,他在前面扛着行李,在雪地上踩下一个个脚印,我就跟着他的脚印一步步走回家。 对父亲而言,女儿谈恋爱的时候都会不放心进而伤心,我曾经奉了父亲的命令,在姐姐出门约会的时候,跟屁虫一样去探听消息,回去了我不愿说,父亲又会一脸失落,求着让我讲一下姐姐的情况。 父母在,人生尚有出处,父母去,人生已成归途。父亲在,回家无论发生什么总也不担心,父亲走了,却害怕了回家,在那个熟悉的地方却不能见到熟悉的人,就如同一把刀插在胸膛,深呼吸都会触碰到那个痛。在街里面走着,总会听到村里面的人说多可怜,孩子们大了,他却走了,整个人都在那个灰暗中,久久不能出来。 他一生辛劳,因为自己没有条件上学,坚持让女儿们上学,在农村,一个孩子上学尚且艰难更何况三个,更何况是女孩,承受多少冷言冷语我未可知。他一生辛劳,生养子女,让他们幼有所养,孝敬老人,让他们老有所依,所有人都顾及到了,唯独忘了他自己。他生养了我,我却未能让他安稳,他刚走时,夜里经常被惊醒,如今却极少梦到他,或许他对我们越来越放心了。如果可以,请他好好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