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卷六)
书名《明朝那些事儿.第六部.日暮西山》 作者:当年明月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版次:2011-11
你见过宦官的权力空前强大吗?你见过为了信念甘心赴死吗?你见过誓死保卫边疆的战士吗?这本书都将一一提到。
在万历年间发生了好多事情,首先说说内政的事,然后再说说御敌的事儿。这内政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件事情:由固国本引发的争论、妖书出世、梃击皇太子、李选侍携太子居乾清宫、东林党和齐、浙、楚三大党派之争、阉党魏忠贤把持朝政。让我们一件一件慢慢说来!
有固国本引发的争论牵扯了好几个内阁首辅,首先是申时行。申时行是一个和稀泥的高手,在大臣和皇帝之间游刃有余。立太子这件事是申时行首先提出来的。在当时,朝廷人心惶惶,就希望皇上可以早日册立太子,但是皇上意不在立长,而在立老三。所以太子之事迟迟未有决断。这是有着历史原因的。首先,祖训是立嫡不立长,可是皇后无所出;退而求其次,就只能立长了,可是这个长子是宫女所出,皇帝并不待见;最后,皇帝喜欢郑贵妃,郑贵妃有个儿子,排行老三,自然,皇帝就想立老三。可是也只能是想想,但是皇帝也不想向大臣妥协,于是一拖再拖,拖到长子到了出阁读书的年纪。申时行就败在这件事上,申时行给皇帝写了一封密函,密函被公开,和稀泥的申时行被暴露在了阳光下,申时行不得已辞职回家。申时行开始了这件事,最后完成这件事的是接任的首辅王锡爵。王锡爵终于让皇长子出阁读书了,在之后经过几年的墨迹,皇帝终于还是立了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到此,固国本才画上句号。
妖书是一个不知名的人发起的陷害皇帝一家的一篇文章,文章涉及到皇帝,郑贵妃,太子。内容大概是皇帝意欲更换太子,让福王坐太子的位置。此谣言一出,所有人都坐不住了,郑贵妃去皇帝面前表清白,皇帝却告知她能救你的只有太子。好在太子老实,就此放过了郑贵妃。事实上这件事到是不是郑贵妃做的都未曾可知。
之后又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而这件事情的主人公有两个人,一个是太子朱常洛,一个是拿着棍子准备谋杀太子的长差。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张差拿着棍子就朝着太子的住处去了,推开了太子的门,结果只有几个太监而已,当然这都是拜皇帝所赐,谁让太子不讨皇帝喜欢呢~事实上,张差并不知道他要袭击的人是太子,他只是听从了两个太监的命令(这两个太监是郑贵妃的贴身太监)。就算太子的居所再没有人,制服一个拿着棍子的张差还是绰绰有余的。于是张差被送往了刑部审讯。审讯的过程就不赘述了,反正事情的结果就是万历把这件事情压了下来,这件事情就算完了。
万历四十八年,万历驾崩了,太子朱常洛登基为帝,年号泰昌,这是一个特殊的年号,因为泰昌元年只有一个月,因为朱常洛只活了一个月,是挺悲催的,当了三十七年的太子,却只做了一个月的皇帝。朱常洛驾崩的时候,太子朱由检是由李选侍照顾的,此时的李选侍还居住在乾清宫,大臣们都害怕李选侍会挟持朱由检把控朝政,于是杨涟坚持要朱由检登基,并带走了新帝,在大臣的群力之下,巩固了新帝的地位,也让李选侍移出了乾清宫——皇帝的居所。
东林党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那是万历年间的一间东林书院,里面负责讲学的是东林党的灵魂人物顾宪成。东林党是支持太子朱常洛的,所以朱常洛登基之后,东林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可是这样的时间没有持续太久,只因朱常洛活得太短了。之后东林党开始于三党争夺朝廷的主导权,最后东林党在汪文直的帮助下,联合了楚党,击败了其他两党,获得了党争的胜利。
在东林党的胜利之时,另一股力量正在萌芽。太监魏忠贤在一点一点地积蓄着力量。魏忠贤从自宫一步一步走到如今的位置,不仅仅有运气的成分,还有他混混的本质,外表老实,实则狡猾。魏忠贤从魏朝手中抢走了他的对食——朱由检的乳母客氏,同时对魏朝,王安痛下杀手,不可谓不狠心。能做到魏忠贤这个位置的太监要是没两把刷子是办不来的,不要被他的老实的外表欺骗了。在我不知道明朝这些勾心斗角的事情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魏忠贤是一个坏人,臭名远播,一直到现在,甚至是未来。魏忠贤没有什么文化,也不识几个大字,所以想要控制朝政的话必须在朝廷内有他的爪牙。于是,魏忠贤一步一步培养他的触角,最后几乎整个朝廷都是魏忠贤的人。在魏忠贤的打击报复下,东林党没落了,还惨死了很多人,六君子(杨涟、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顾大章)和七君子(高攀龙、李应升、黄尊素、周宗建、缪昌期、周起元、周顺昌’)就都死在魏忠贤的阴谋之下,还有那为了周顺昌而牺牲的五人,五个平民百姓(颜佩韦、杨念如、沈扬、周文元、马杰)。之所以在这里单独列出来,是想记住他们的名字,他们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杨涟被折磨得神志不清,钢钉插入头颅而死,死前宁死不屈;左光斗被残忍的切掉了双腿,却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屈服于小人;顾大章本有机会求生的,在他把杨涟的血书公之于众之后,毅然选择的英勇就义。请记住他们的名字,他们所代表的就是信念,坚定不移的信念。
内政说完了,那就来说说御敌的事儿吧!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日暮西山,明朝俨然已经到了末期了,明朝之后是清朝,怎么着,清朝的前身——女真族也该出来闹闹了吧!难不成这清朝直接是明朝换了国号不成?那是不可能的。这一切能开始必须要提到一个人——李成梁。李成梁有功亦有过,功在于他扫平了蒙古,打服了女真,只要谁强大,他就打谁。有他在的辽东,一直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过在于他养虎为患,对努尔哈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努尔哈赤强大起来。作者说不排除努尔哈赤和李成梁有某种特殊的关系,毕竟李成梁和努尔哈赤的父亲是好友。其实有李成梁的辽东,努尔哈赤也不敢造次,问题的关键就是,李成梁活不过努尔哈赤,没有李成梁的辽东又将如何呢?努尔哈赤一步一步的强大起来,统一了女真一族。在李成梁去世一个月之后,努尔哈赤开始进攻了。这一次明朝派了十二万人参加战争,分成了四路军队。于是努尔哈赤逐个击破。在这次战争中,努尔哈赤获得了全面胜利,史上称萨尔浒大战。
随后,努尔哈赤有进攻了沈阳和辽阳,沈阳和辽阳失陷。辽东地区的大片地方落入努尔哈赤的部落,朝廷是要追究责任的,王华贞和熊廷弼被召回,派出了皇帝的老师孙承宗任辽东经略。于是孙承宗相中了袁崇焕,给袁崇焕安排了五个助手,分别是祖大寿、吴襄、毛文龙、满桂、赵率教。还没有正式开始战斗的时候,朝廷的任命来了,孙承宗被拿下了,换上了高第,高第是魏忠贤的人。孙承宗刚被换下,努尔哈赤就卷土重来了。于是乎高第做了一个决定,把所有的百姓和部队都撤到山海关,这意味着什么呢?放弃辽东。袁崇焕不干了,在没有朝廷支援的情况下,袁崇焕带了一万守城士兵守在了宁远城。努尔哈赤带着骑兵朝着宁远城意兴阑珊地来了,却失望而归。在袁崇焕的死守之下,跟努尔哈赤的部队死扛了一整天,努尔哈赤的部队死伤无数。在第二天的战斗中,明军的一门大炮打中了一个不知名的重要人物,在努尔哈赤发动几次进攻之后,选择了撤退。袁崇焕最终还是守住了宁远城。
最后的结局我们已经知道了,清军打入了山海关,明朝灭亡,清朝建立。明朝到底是怎么走向灭亡的呢?压死明朝的那最后一根稻草又是什么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将翻开《明朝那些事儿》的终章,在里面去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