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岚Live丨恩斯特和他长着鸟头的新娘
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有过四个妻子。 可他的这幅《新娘的衣裳》里的新娘,不是这四个妻子中的任何一个。
马克斯·恩斯特有一张温和的脸。 在照片上,他总是富有深意地望着镜头,让人难以琢磨。

作为引领了著名的达达运动和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新娘的衣裳》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画面上对人体的描绘有着德国近代绘画的痕迹。
浑圆的腹部和细长圆润的四肢,让人不禁想起德国绘画大师卢卡斯·克拉纳赫笔下的亚当和夏娃。

明暗对比的方式,又让人想起了意大利画家基里科,他深深地影响过恩斯特的创作。

马克斯·恩斯特也是最早一批在画面中使用弗洛伊德的学说来描绘心理的画家。 这是非常诡异的一张关于新郎和新娘的图像。
我们完全无法看清新娘的模样。
新娘的头部被画成了一只充满力量的神秘大鸟,她穿戴着羽毛组成的头饰和华贵的衣裳,身体强壮、高大,甚至有种威严。 新娘的左边是体型略小的新郎,新郎的头部画成了一只绿色的大鸟。
马克斯·恩斯特一直将自己比作鸟,这只绿色的鸟是他自己形象的延伸。

画面上人物的动作充满戏剧的庄严感,但是处处流露着野蛮的动物气息,让人警觉起来。 马克斯·恩斯特对现代文明充满着讽刺和怀疑。
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参军,整整四年在军中服役,生死悬于一线。 他见识过文明和生命的毁灭,这深深地影响了他对世界的看法。
恩斯特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来含蓄深刻。
他的画面是一层又一层的谜语,等待着人们抽丝剥茧去寻找谜底。 他深知华丽的文明下,兽性潜伏;
就像这新娘的衣裳底下,是未知的人性和兽性。

恩斯特的人生和他的画一样,像一个谜。 《新娘的衣裳》完成于1940年。
画中新娘的原型是他当时的心上人雷欧诺拉·凯琳顿(Leonora Carrington),她是个年轻的艺术家。 两人相识在1937年的伦敦,他们相识于一个艺术家的派对上。 凯琳顿追随着恩斯特到了巴黎。 恩斯特当时是有妇之夫,他离开了他的第二任妻子,迅速地与凯琳顿在一起了。

《新娘的衣裳》中的新娘伸出左手,轻轻挡住了右边的女性。 这个动作让人猜想。
是新娘挡住了另外一个女子吗? 凯琳顿是披上新装的新娘,还是那个被新娘挡住的人?
这幅画像是一个预言。 他们两人的确马上就要分离。

二战爆发了。 凯琳顿逃亡到了西班牙,精神崩溃,不得不住进精神病院。
恩斯特抵达了美国,一切都重新开始。 帮助他成功逃亡到美国的是著名的艺术收藏家佩姬·古根海姆(Peggy Guggenheim)。
这是耐人寻味的地方,《新娘的衣裳》中,新娘的身份是无法确认的。 唯一能确认的是新娘的力量和强壮。 在一旁手持长矛的新郎愿意追随威严强大的新娘。

在1941年,那个强大威严的新娘,是救了恩斯特的佩姬·古根海姆。 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娶了这个支持自己的女人。
愈是独立自由强大的女性,愈是对恩斯特充满魅力。 爱是什么? 对恩斯特来说,爱是征服。
遇见多萝西娅·坦宁(Dorothea Tanning)的第一次,马克斯·恩斯特就被她的活力和独立征服了。

多萝西娅·坦宁也画画,画面深邃美丽; 她写诗,文辞隽永; 她充满活力,毫无负担。
她和被传统的条条框框束缚住的欧洲女性不同,她代表着新世界的审美,代表着无限美好的未来。
多萝西娅是个女性主义者,她有自己的小宇宙。在她所处的那个精英艺术圈里,她从来不是陪衬,而是光芒夺目的女神。

多萝西娅的活力和创造力惊人。 在她100岁的时候,她还出版了新创作的诗集《来到彼处》,被专业文学期刊高度评价。
于是,恩斯特很快离开了佩姬·古根海姆,和多萝西娅在一起。 婚礼在1946年举办,这一次他们白头到老。
恩斯特每年在妻子生日时,都为她创作一幅作品。 每一幅都镶嵌一个代表多萝西娅(Dorothea)的“D”字在画面中。他们相识36年,恩斯特创作了36幅“D绘画”。

如今都陈列在了恩斯特的故乡德国小镇布吕尔的马克斯·恩斯特博物馆中。 艺术家的爱情往往美丽又短暂,灿烂夺目后迅速萎谢。
马克斯·恩斯特和多萝西娅·坦宁的爱情却始终饱满,滋养着两人的生命和创作。

恩斯特在《新娘的衣裳》中所绘的新衣,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新娘。 她是他的灵魂。
新娘不再是面目不清的大鸟,而是清晰的“D”。
唯有那个足够强大的女人,才能披上新娘的衣裳,成为他的新娘。

相关阅读
【奇岚Live | 我们爱他的软弱,因为软弱是我们所有人的】
【奇岚Live|博伊斯:怀抱一只死去的兔子,并向它解释何为艺术】
【奇岚Live|蒙克:自我诞生之日,恐惧、悲伤和死亡的天使们就一直站在我身旁】

© 本文版权归 UnderstandA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豆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6-23 22:2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