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广陵:练武术,有必要么?
我自幼身体不好,我妈怀我的时候家里比较穷,虽然有白面馒头,但一般也都吃不饱,最多的营养品就是鸡蛋,还一周吃不上几次。其他营养品就更不用提。
先天体质弱,更悲催的是后天也没注意补过。
身体弱,精力就跟不上,做什么事情都没有精神,上课就睡,下课就醒,连踢球都只能玩半场歇半场。
体弱多病直接给我童年带了好多负面影响,比如小时候被其他小朋友欺负,怎么着都打不过人家,心里的安全感很脆弱,甚至上课老师问大家问题,明明自己会,都不敢举手回答,从那时起自信也从来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这种心理模式一直影响到现在,见着人总不太敢打招呼,生怕被鄙视被拒绝。
青春就这带着灰色过去了。
有个本家弟弟,小学被送到少林塔沟武校,练到初中,回来,整个人都不一样了。
原来是瘦瘦弱弱的目光散乱,回来之后,两眼就聚而有神,身体也棒,大人们逗他玩,说练的什么啊来表演一个~
他也不怵,连着仨后空翻,脸不红气不喘,大人们都伸大拇指~
当时只觉着练武把身体练好了,练强健了,就成了。后来进入社会,遇到位从小练三皇炮锤的哥们儿,和我一样大。但看他眉宇间的英气逼人,中气足,挺胸昂首阔步,说话做事沉沉稳稳不紧不慢。
再看自己,缩脖子夹着背弯着腰,说话哼哼唧唧别人都听不清,眼睛还整天眯着,一看就无精打采好像没睡醒似的。
同样年轻人,我就很伤心,所以后来去武当山跟着一位师傅练八段锦,不求能壮到揍人,但求日常健身。
练了这一年,变化很明显。首先是精力比之前足了,仔细看眼睛都是亮的,想事情脑袋能转的过来了。
身体棒了,之前跑一千米累的气喘吁吁,现在跑五公里很轻松。
如果习武对于我的意义只在于强身健体,那为什么不去跑步去踢球呢?
通过练武习得的一个特质,我认为极其重要的,是磨砺出来的坚韧性格,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如果遇到事了心不能定,不能定就容易慌乱,慌乱就容易顾此失彼就坏事儿。
练武让人能收摄心神,不被各种杂念困扰,做事情就一心一意,志虑精纯。
而这种能力并不是普通的诸如踢球、木工等技术型技能,只能用于一个领域。这种能力是一种元技能,能够迁移到其他领域。
比如应用到所有谈判类型场景上,可以提高觉察力,更明了自己和对方的情绪变化,甚至提升气势,把握甚至制造时机。
还可以应用到遇到攻克难题时候,让自己全身心投入的问题解决上,而不是被其他琐碎小事牵扯精力。
通过练武而“野蛮其体魄”,让身体强健起来。身心不二,身体的强壮直接带来的心灵的强健。反之,因为身体的柔弱,而让孩子在学校被欺负,那成长有阴影是不可避免的。
而如果身强力壮,不敢说锄强扶弱,至少避免校园凌霸还是可以的。
而现在孩子容易生活精致而丧失生命力的朴拙,被长辈维护的周全而缺失做决策的胆魄,而这些功课的解决,正是武术在新时代的使命啊~
原来觉着武术无用,现在才知道,无用之用,方为大用。